中国电视产业市场未来之管窥(9)
付费电视、网络电视的发展,是中国电视购物市场新的战略机会。
专家们认为,各展所长,媒体与专业电视购物公司合作经营,是电视购物发展的合理商业模式;完整的媒介通路,是电视购物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电视购物将面临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下属的中视电视购物公司是目前我国电视业较大的电视购物机构,该公司除了有相当的营业规模以外,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经营模式。2004年初,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世界排名第三,2002年营业额为12亿美元的韩国CJ家庭购物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成立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开发电视购物业务。前者占51%的股权,后者占49%的股权,与之配套的东方CJ家庭购物节目也于2004年4月1日登陆上海东方电视台戏曲频道。最新的消息是,广东电视台等一批电视台也在积极筹备电视购物频道。
总之,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中国电视购物的整体规模会不断扩大,外资的进入速度会加快,电视购物产业也将由目前的高度分散走向集中,商业模式将日趋完善,竞争将呈现区域化和全国化的特点。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国电视购物的快速发展,会形成与国内零售业和大型商场、平价超市平起竞争的"第三势力"的格局。
音像制品市场:至少有全年30--50亿元的市场潜力
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的发行,是电视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电视业最大的电视节目音像发行机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音像部的相关统计;
从1998年至2004年,中国音像业经历了大幅下滑和稳步攀升阶段
1998年,中国音像市场出现大滑坡,销售总额由上一年的亿元下降到亿元,降幅达到,并由此引发了三年的不景气。
从2001年开始,中国音像市场走出低谷,开始复苏。2001年销售额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27%。2002年达到亿元,2003年达到亿元,销售数量约为亿张(盒)。
目前,我国有音像出版单位320余家,复制单位270余家,音像批发单位1000多家,音像零售点10万多个。在320家出版单位中,有教育类91家,文艺类95家,科技类29家,综合类105家,一些音像出版社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教育、文艺类音像制品占据主导地位
从2003年中国音像制品市场的情况来看,文艺类占DVD总品种的。在VCD总品种中,文艺类占46%,文教语言类占28%。在CD(激光唱盘)中,文艺类占CD总品种的81%,文教语言类占15%。在录音带市场,文教语言类占总品种的,文艺类占20%。
中国音像市场出现文艺、教育音像制品领军的局面,与当前的居民消费热点密切相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教育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在整个音像出版市场,教育类都是主打产品之一。而文艺类音像制品的热销,与近年国产电视剧的热播,大型国产,进口电影的热映,以及受众自主选择意识的增强,不愿受电视台一天播出几集的限制,喜欢自主选择收看有关。
节目音像版权和销售价格
随着市场日益成熟,发行机构对节目版权的非理性购买已趋于冷静。目前,一部好的电视剧的音像版权价格约15万/集,平均为4万/集。电视剧市场单片销售价格一般为元。专题文艺节目的版权价格,专题约5000元/集,文艺节目约3-10万元/场,市场单片销售价格为5元/片。
主要销售机构和所占市场比例。
全国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音像出版单位目前有15家,占全国音像出版机构总数的。主要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19869万元,中国唱片总公司15026万元,中国唱片上海分公司6545万元,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4946万元,上海音像出版社4573万元。
音像制品发行,主要是新华书店系统和二渠道系统。新华书店发行量约占市场总量的30%,二渠道占70%。在二渠道系统,广东地区的音像发行机构最为活跃,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盗版是影响中国音像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除盗版数量巨大以外,近年来的盗版手段和销售方式也有变化。如从原来的复制盗版演变为用MPEG-4格式进行压缩,可将10个小时左右的节目压制在一张光盘中,是正版价格的1/5或1/10。在销售渠道上,除了采用原来的进入零售终端店以外,还发展了专人负责的"串巷式"销售。
从国际的情况看,根据国际唱片工业联合会发表的年度报告,2002年,盗版CD唱片销售量比上年上升14%,达到11亿张,盗版唱片在过去3年里几乎翻了一番。与猖獗的盗版市场相比,2002年,全球合法录制音乐市场比上年萎缩7%,销售额下降320亿美元。
发展趋势
专家们预测,中国音像业潜质高达百亿元。2004年,销售数量估计突破3亿张,销售额突破30亿元。
在影视节目市场方面,除了对娱乐、教育节目的旺盛需求不减以外,纪录片、音乐节目需求也明显增加。在录音节目市场,教育类节目占居主要的市场份额的局面会长期存在下去,此外,海外音像市场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下一步发展中,音像企业对版权的争夺会成为核心。市场呼唤有规模,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整的大型音像出版集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