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岛纪事(2)(图)
由于大多数囚徒皆值盛年,却被囚禁在一座海岛上,终年与海天为伴,人生的七情六欲遭到扭曲,秦汉光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在这样的环境里,当然是不被允许谈恋爱。可是恋爱这玩意,禁止和鼓励差不多有同样的效果,只可惜单恋者多,彼此心心相印而不敢透露的也不少。不论单行道还是双行道,几乎都没有结果。原因无它,女人青春有限,失去了自由,却有饭碗,一旦有了自由,便忙不迭地要抓牢救生圈,迫不及待找一张长期饭票。有好几对,同案、同因、同学、同时出来,十多年椎心泣血的苦爱,原以为一定成为眷属。不料,因被抓而相恋,因被释放却分了手。试想一个三十出头又坐过牢的女人,还有什么指望?还有什么可选择的?那时候‘女强人’名词还没出现,‘单身贵族’的想法尚未形成,不结婚而可以生孩子的观念根本没有。只要有人要,何况有人爱,还不嫁了算了。而男新生刚出狱,泥菩萨过江,有的不是本省人,上了台东陆地,东西南北何处落脚都茫茫然,遑论成家。女新生不得不迁就现实,碰到第一个向她示好的男人便嫁……”
直到1980年代,台湾反对运动日趋成熟,政治与社会价值也跟着改变,绿岛的政治犯由过去的负面形象逐渐现出抗争以及争取自由的光彩,并随着反对运动成为政治英雄。许多前政治犯有关绿岛生活的文章和书籍也陆续出版,原来在人们心目中充满神秘色彩的绿岛终于揭开其真实的面目,一段曾被视为禁忌的历史终得公之于世。
199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犯成为历史名词,绿岛的囚室也成了历史遗迹。曾在绿岛坐监的作家柏杨努力奔走,希望能促成在绿岛竖立“垂泪碑”,追念这一段黑暗的岁月,并衷心期盼母亲们永远不需要在暗夜中为儿子哭泣。1998年,这座“垂泪碑”以“人权纪念碑”之名坐落在绿岛,不过因当局的疏忽,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囚牢已经改建,面目全非,未能保留原始的面貌。
至今台湾民间流行的《绿岛小夜曲》曲调优美,人人能唱,不过它原来是抒情歌曲,与政治犯的思绪情怀无关。倒是1960年代中,流行于绿岛的诗歌《闪耀的岛》出于政治犯之手,勾起大自然、生命和灵魂的遐想,足为这一段历史的脚注:
闪耀的岛/怡然地/被一片蔚蓝紧紧拥抱/生命的韵律/随时光流长/时时闪耀/闪耀着银白的圈/洒遍了绿色的香料/洁白的披肩/在风中舞蹈/这闪耀的岛/自然的眩耀/爱心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