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真心对外国朋友热情
实际上,印度人“惹事”是比“孙悟空大闹天宫”早些的事情。那时候,中印关系还是“巴伊巴伊”(兄弟之意)好朋友,尼赫鲁经常派代表团来,来了,当然要管饭。
要说印度朋友,饮食上应该是最省事的,为什么呢?人家有米饭和咖喱好像就行了,有的连勺都不用。饮料?五十年代的自来水,拧开就喝,吃嘛嘛香,这就是体质。人家恒河里死猫死狗漂着,打了水就喝都没事,何怕你中国这点子不成器的痢疾菌呢?这样不挑剔的客人,会在饮食上惹出麻烦,简直不可思议。
麻烦的起因是领导说不行,接待外国朋友怎么能这样简单呢?要让他们见识我们中国璀璨的烹饪文化。
这算“沙文主义”么?恐怕不能算。五十年代,中国的上上下下对外国朋友特别热情,是出自真心的。
这是级别比较低的领导的指示,级别低,可也比贵宾楼高啊。当时中国接待方面有两个矛盾的看法:一个是主随客便,一个是入乡随俗。相对来说,感情上第二个看法比较占上风,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单纯热情,爱国主义情绪高涨,觉得外国人吃得半生不熟的实在可怜,好容易来个外宾,用自家最好的东西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但贵宾楼的党委书记原来是跟周总理的,有外事经验,他很清楚“内外有别”的问题,更支持第一个看法,也就是客人怎样习惯怎样来。
现在中国人出国的也多了,看来,显然“主随客便”对于来访者是更为尊重与方便的做法。可当时接待外宾的领导不这样想啊,于是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印度朋友的特点是虽然对口味不算讲究,可宗教问题特别复杂,忌口的特别多。一个代表团里,有不能吃牛肉的,有不能吃猪肉的,还有不能吃羊肉的,而在中国人眼里,印度人长的都是一个样,你根本就区分不明白。中国方面在外交上有一条原则,就是绝对尊重客人的宗教信仰,这是不能出错的。
所以呢,新中国只能让周恩来做外交——他不会强人所难啊。要是换**可就热闹了:他不是不明白这个原则,但是这位湖南人喜欢迎接挑战,或者说有点儿爱“抬杠”,假如对方说不吃牛肉,他很可能要想方设法给对方尝一尝,比如把牛肉做成羊肉味道,看看你吃了会不会出问题。
这要放在外交上,可就要出大事了,这种事情不是没出过。对一般的外宾,毛公还是很注意的,要是对方也很强大,就难免勾起他的兴味来。比如东欧某国领导人,来访的时候说明白了吃上要简单,毛公对中国菜是十分自豪的,觉得该领导人有如此偏见,无非是因为不了解我中华料理啊,于是偏偏给他天天安排极盛大的国宴——就不信你看了好吃的不馋嘴!这位领导人说吃得要简单,倒不是故意斗气,而是胃不好。完全被毛公料到的是,中国菜味道太好,这位领导人果然没管住嘴,但是肚子不争气啊……这位领导人后来访问柬埔寨的时候,和西哈努克亲王还无可奈何地谈到这件事。这算是两个巨人的一个小插曲。
还好斯大林没来得及访问中国,不然还不定会闹出什么事儿来呢。
贵宾楼在如何招待外宾上,是不能像这样硬碰的。
看看招待印度客人的复杂性,真没办法。厨子们一琢磨,咱就天天吃鸡好了。
好在中国菜博大精深,一只鸡翻来覆去,几百个菜式不成问题,您慢慢啃吧。
这也不行。就有一位什么什么沙先生来找厨师了,说他不吃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