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2)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2)

?哈萨克斯坦也对其石油资产持民族主义姿态。2005年,中石油资助铺设两国之间的石油管道,希望达到每天40万桶的产量。

但是中石油收购以前由加拿大人所有、拥有位于图尔盖(Turgai)盆地库木库勒(Kumkol)油田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并不容易。

事实上,中石油最终不得不向哈萨克斯坦政府出让所收购的三分之一。

2008年,为了

“恢复利益平衡,有利于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总理威胁要从私人投资者手中收回油田。

这种增长的民族自信对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所有外国公司而言,都增加了风险。

不仅中国,俄罗斯对中亚也抱有野心。2006年冬天的事件凸显了摆在中国面前的困难。

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管道一年中仅有7个月安全运转。在冬季,石油必须混合别的无粘性石油,这种无粘性石油是由俄罗斯供给的,功能是防止冰冻。

但是俄罗斯国有的石油管道公司Transneft在2006年冬天推迟交货,声称它自己的管道仅有14万的输送能力,只够满足哈萨克斯坦的炼油厂。

独立分析人士声称,该数字明显不实,其无粘性石油储量不止此数。最后,中国的中石油公司被迫以非常高的成本通过铁路从哈萨克斯坦的另一地区运来无粘性石油,因为这是保持管道不被冻结的唯一方式。

无疑,中亚对中国而言是有战略意义的石油供给者,但是它将努力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虽然这个地区把它抽取的每一桶石油都卖给中国,总量仍不到中国日需求的一半,但这已让北京的军事官员们颇受鼓舞。

因为它意味着中国更好地突破了二战中日本遭受的石油封锁状态。但如果石油运输长时间被破坏,中国的工厂仍将遭受面临停产的折磨。

而且,中国在中亚必须处理好民族主义情感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俄罗斯也将在此地区维持一个主要战略竞争者的地位,作为一种政治杠杆仍时不时将中国挤出石油供给的名单。

中国要保证购买石油的安全非常困难。面对如此漫长漫长的挑战,早期的成功已经不复存在。

但是关于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包括美国都曾走过与中国相似的道路。

大部分最终放弃了,又回到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假如石油保持大约每桶100美元,也许逻辑将会改变。

中国最终可能选择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更多石油,而不是购买昂贵的石油资产。

中国也可能将不得不转向阿拉伯石油生产者,承认自己很难进行自己所喜欢的多样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丝绸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丝绸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