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5)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5)

?瓜达尔是中队所称的

“一串珍珠”中的一部分。这些

“珍珠”是位于中国石油供给生命线上的港口。例如,中国意图在缅甸建造另一颗

“珍珠”。然而,这些港口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部族分子想从巴基斯坦政府获得自治,这一事实经常威胁瓜达尔港的安全。

在2004年5月的汽车爆炸中,三名中国工程师被炸身亡。缅甸港口安危也系于缅甸军政府自身的寿命长短。

是经济实力而不是军事实力建成了这种

“珍珠串”,每颗

“珍珠”都受到武装冲突或政权更迭的影响。直到中国能展示军事实力,特别是航空母舰的发展后,中国将努力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获得石油供给。

政治实力呢?中国确实已经开始在穿梭外交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2002年9月,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不久,中国政府任命一位中东特使——王世杰,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

20世纪60年代早期,作为一群外派学生中的一位,他前往阿拉伯世界学习阿拉伯语。

这群学生中的大多数在随后的数十年作为外交官或记者升到了高级职位。

2006年,王世杰被孙必干取代,孙必干是另外一位老牌外交官,孙必干曾经在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工作。

他最近才退休,此前他任2002年派往伊拉克进行重建大使馆的工作代表团的领导人。

他接受特使的职位时说,

“假如政府需要你完成使命,你不能退休。”孙必干很快就面临一个紧急情况,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斗打响,他穿梭往返于充满敌意的贝鲁特、大马士革、阿曼、耶路撒冷和开罗之间,但他公开演讲的立场仅限于要求停止敌对行动。

除了增加的外交行动,中国更加积极地利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2003年,中国站在法国和俄罗斯一边,威胁将否决任何允许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入侵伊拉克的决议。

然而,过去十年里,中国仅三次行使否决权。这次它也同样谨慎地发起自己的决议。

最近几年里,中国政府更热心地拥护联合国决议,甚至在2006年战争结束之后,向黎巴嫩派出了一个300多人的维和部队,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是采取渐进的方式。

这符合经济优先的原则,而不是政治话题优先。毫无疑问,中国外交官正努力提升与阿拉伯政府的关系。

但除了表示他们的行动会带来该地区即将来临的政治重新平衡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相反,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将继续依赖自身的经济实力。然而,这种经济实力的主要来源不是大型国有公司,而是成千上万已经在阿拉伯国家经营事业的中国个体商人。

2006年8月,在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交战期间的一些事件,令中国公司联合激发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经济实力的势头有所减弱。

战争结束后不久,在大马士革的中国大使馆发表了一项声明,提及国际基金组织承诺提供12亿美元重建黎巴嫩。

它还声称中国在战争期间支持被敌军包围的黎巴嫩政府,现在该转变成一些贸易机会了。

然后它建议中国的公司们向在贝鲁特的中国大使馆寻求帮助,以寻找在黎巴嫩的商机,同时也建议公司利用大使馆与黎巴嫩的关系网去发现商机,尤其在供应建筑材料和日用品方面。

这种简单的声明显示的是经济实力,而不是军事实力或政治实力,是中国在阿拉伯世界展开行动的基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丝绸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新丝绸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中国的石油美元与石油争夺(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