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直接的“人祸”

更为直接的“人祸”

“谁在污染淮河?”

“中华环保世纪行”专门的采访持续了12个年头,

媒体记者的采访年年不断。如果要回答上述问题,人们马上

会想到“莲花味精”及相类似的企业,想到黑水溢流的小造纸,想到

流域里数以万计的大大小小的厂子。但我们这次的全程采访,更正了

另一个观念:淮河最大的污染是人们自己。**,将是淮河流域无法

回避的最大灾祸!

自1994年我国开展大规模淮河水污染治理以来,淮河治污主

要围绕关闭污染企业、实现工业达标排放来进行。1997年的“企业

达标”、1998年的“零点行动”,整治对象都是以工业企业为主。

由于沿淮各地加大关闭“十五小”、“新五小”的力度,在工业经济

保持20%增长速度的背景下,工业污染的排放量明显减少。但是,

淮河的水质并没有因为工业治污的成绩得到好转。

1999年,是淮河流域水污染格局发生质的变化的一年:生活污

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成为淮河最大污染源。且比差逐

年迅速扩大。综合沿淮地市统计和水利、环保部门提供的材料,现在

淮河水污染来源60%以上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比例高的地区

达87%。

1991年,中国当年发布“环境公报”公布的数字,全国废水

排放量41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89亿吨,约占总量的41%。

此时,淮河流域城市化率约在10%左右,而全国平均约为30%。

工业产值大概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3。可以推测出,当时淮河流域废水排放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废水排放量约占废水排放的30%。

淮河流域主要是农村地区,到上世纪末,苏、鲁、豫、皖沿淮地

区,城镇化程度平均仍只有19%略多一点。但近年来,沿淮小城镇

和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地级市常住人口一般都在30万人以上,县城

及县级市常住人口平均接近5-10万,居住人口在万人左右的小城

镇崛起一批。阜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史春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算了一笔

账:按城镇人均每天产生生活污水0.2吨计算,沿淮地区登记人口

1.68亿,城镇化比重每增加1%,城市里就增加168万人,每

天增加入河生活污水33.6万吨。按沿淮各地城镇发展规划,20

10年前全流域城镇化率将会达到40%左右,净增城镇人口200

0多万。即使人民生活水平保持静止状态,届时淮河每天也将新增污

水400万吨。如果要建设处理厂及配套设施,耗资需要百亿。到2

020年“全面小康”的时代,我国城市化率60%。淮河流域即使

有所落后,环境压力也将成倍增加。

我们在采访中感觉到,淮河流域的城市化率在2010年前可能

达不到40%,但城镇生活水准提高要高出事先的“规划”。即使到

2020年全流域城镇化率按40%计算,全流域城市居住人口将近

8000万。

徐州三八河边,一位居民用生活污染水浇菜地。说“这水的肥力比化肥大多了!”

如果以1993年为基准年,城市人均月排放生活废水10立方

米,全流域生活废水的排放量达96亿立方米,占流域全部可供水量

的1/5。

我们还得到另一串数据:2003年,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污

染大户”河南省周口地区,日污水排放量2.7万吨,其中2.1万

吨为生活污水;安徽省阜阳市污水排放量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经

占到77%,COD入河量中,生活污水更是占了88%。

我们在淮河流域采访时,有意无意间触目所见,都有垃圾或污水。

安徽、江苏等地都有说法:“沿淮人不太讲卫生”。我们这次体验到,

大自然没有足够的自洁净能力,又没有足够的水量除污,“脏”就成

了环境造就的社会表象。久而久之,发展成为区域性人群生活习性。

淮河委员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淮河主

要污染指标氨氮入河排放量增势强劲,2002年排放量比1998

年增长了30%。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

我们在徐州市一条主要河流的附近看到,从两旁小区排出的生活

污水散发着一股恶臭,径自排入主干河道。当地的老百姓直接从污水

沟里打来污水浇灌庄稼,一位种菜的中年人告诉记者:“这水的肥力

比化肥大多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揭示淮河污染真相:暗访淮河
上一章下一章

更为直接的“人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