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根本:人口之灾(1)
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的结果,实际上是环境与人口的冲突。污染根
本,是人口之灾!
淮河流域一般说法是“沿淮四省”,实际流域涵盖5省40个地
级市,163个县市和75个地级市所属的县级区。这里的“第5省”
是湖北省,涉及随州、孝感、黄冈3个地级市、4个县。
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数据,到2000年,全流域人口统计是
1.65亿。全国56个民族,这里有54个。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615人,是全国平均数的4.6倍。我们此行,采访了环保、行政
和研究人员,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淮河流域现在实际人口数应在1.7
亿左右
历史上,淮河流域是多灾多难的地区。旱灾、火灾、蝗灾,动辄
使数十万人失去生命。黄河夺淮,700年游弋不定,数百万人流离
失所,社会延续、人口发展必受大的影响。建国后中国最大的减少人
口灾害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没有政府公
布的死亡人口数字,一般认为中国减少人口3000万,主要集中在
河南、安徽、江苏和沿淮地区,其中安徽、河南更甚。
为什么在如此“打压”之下,人口还如此密集?我没有研究淮
河流域人口发展历史,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但可以推测出,这是群体性的多生多育倾向与历史积累的双重作用的结果。
我在阜阳任新华社记者站负责人多年,对淮河流域人群“多子多
福”意识之浓厚,有深切感受。计划生育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控制生育无所不用其极。用一位当基层干部的朋友的话说:“‘扌’
旁的字除‘打’字不能用外,其余全都可以用”。对干部来说,管理
尤其严格。一有违犯,职位、饭碗尽皆失去。但做市、县领导的朋友,
很多人都有二三个小孩。乡镇干部,多的有6个小孩。分社一位同
事就曾报道过临泉县一位村支书,生了6胎,仍不愿“罢手”。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阜阳市一位副秘书长,我们交往不错。某
日,这位秘书长喜得贵子吃满月酒,邀几位亲朋好友。我一人在阜阳,
他就把我也叫了过去。他的大女儿约10多岁,逗人喜爱。我不解地
问秘书长:“有了一个孩子,怎么还可以生第二胎?不怕丢了帽子、
没了饭碗?”秘书长带笑不笑地答道:“我生二胎,符合政策。大女
儿高度弱视,是残疾。”我望着不谙世事、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心里
不是滋味,暗暗责怪自己多话。当这么多人的面,让家长揭小女孩的
痛处。自此,很少说话。用餐的桌子很大,菜一盘盘上,大家只能转
到面前时才夹到菜。坐在一侧的小女孩突然指着对面一盘虾子说:“我
要下面那只小的,头红红的那只!”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我突
然发现,她没有戴眼镜能看这么远、这么清楚,很是奇怪。秘书长端
起酒杯又笑着对我说:“别研究了。孩子该看见的东西还是能看得见。”
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另一位有两个儿子的处级干部见到
我的儿子,半开玩笑地说:“叔叔教你一个办法,你就可以有小弟弟了:
让你爸和医生说好,到医院你就说什么都听不见,怎么问都听不见。
然后医生就会给你爸开证明,允许你们家多生个小弟弟了。”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在淮河流域,不断膨胀的人口将成为
淮河治理无法逾越的屏障!根据流域的基层干部推测:全流域人口的
高速增长期还将长时间维持,估计到2020年时,流域总人口可能
达到2亿以上。届时,水资源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难以化解,
饮用水的稀缺也将成为最大的问题。
对淮河流域人口的高速增长,我也做过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尽管有政策高压,但历史观念和群体意识非常难以改变。淮
河流域的人口密度过大,人口基数大、群众生育**强是重要原因;
二、淮河流域群体有漠视法规,政策观念不强的特点。这一点很
值得社会学家关注。领导干部带头超计划生育,市民、农民更无法控
制。大而失控,结果可想而知;
三、淮河流域农村化比例过大,农村计划生育相对弱化于城市,
政策相对宽松。因此,可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发达地区实现人口
负增长,而淮河流域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四、生产力低下、文化素质不高,是人口膨胀的潜在根源。劳动
力还是增收、赡养、致富、发展的主要依靠,家庭经济或家族势力要
依赖于男性劳动力的多少。这样的社会,控制人口增长的难度将非常大;
五、其他局部的或未知的原因。
人的生存权利,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剥夺的。但人口膨胀产生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