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 大问题(3)
将腐肉扔到街中,十天半月,半个镇子人家都要在恶臭中度日。污染
较轻的时候,蚊虫苍蝇盖了一层,根本不把行人当回事。污染重时黏
稠状物体色彩鲜艳,在阳光下泛着毫光,不见任何生命。这些小镇上
的厕所最不能去,屎尿横溢,无法下脚。农民早已不用粪便作肥料
了。这里既无化粪池自然沉淀,也没有设施处理。即使让人清理,也
是从厕所里掏出,运到镇子边上无人处倒下。有一段时间不得不光顾
这样的“卫生间”,结果10多年来做的噩梦,相当部分梦境是感觉内急,
要去这样的卫生间。这里所产生的固体、液体污染物,搅合在一起,
发酵后流到河沟里。远离河沟的村镇,就一层层叠加,一天天忍受。
在田营,在丁集,这些曾是全国闻名的“明星镇”,基本也都如
此。
在本次采访中,我们曾计划将淮河流域小城镇问题作为采访内容
之一,后时间紧迫,暂时放弃。但沿途目睹了很多这样的小城镇,有
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这些“小城镇”,甚至增加了我们对淮河流域
的绝望情绪。
小城镇近乎成为淮河流域的恶性肿瘤,但人口还在继续增加。
进入城市除经济能力外,还有人为设置的众多“门槛”,大部分
农民无力逾越。于是他们家庭中主要成员可能会到城市里找工作,挣
现金,然后把住房、家庭移到居住成本相对小得多的小城镇,既体面,
又热闹,相对于农村,购物、医疗、子女上中小学,还是方便得多。
如有一技之长,也可以在城里做点小生意,多少有些收入。
小城镇要达到城市的设施标准,其人均投入可能要高出很多倍。
虽然没有请专家做精细测算,但常理可知,失去规模效应,成本成倍
增加。
淮河水资源局执法监督处一位处长算过:1-2万人口的小城
镇,如果要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加上配套管网等,除土地价格可能低
一点外,总共大概需要5000万元,即人均5000元。而100
-200万人口城市,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及配套,20亿可以做得比
较好,不到小城镇的平均成本一半。
在中国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当时,台湾一位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后唱
出反调:中国应发展300万人口左右的大中型城市,抑制农村小城
镇发展。这位学者研究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与教训、中国环境
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等,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文章看起来比费孝通影
响全国的大作更像是研究“论文”。但在习惯于“统一思想”的行政
体制下,这位学者的声音仅在一些杂志上出现几回,实际上没有产生
什么影响。现在看来,“城市化”与“城镇化”之争,就像马寅初上
世纪50年代提出“人口论”一样,尽管事后证明马氏理论正确,但30年、50年后被人们所认识,挽
回其结果的成本,是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承受的。
也许不要20年,小城镇这个淮河流域发展的痼疾就会恶性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