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从“山崇拜”说起(3)
当然以上只是对于泰山现象的一种解释。或许还不是这么简单,或许是许多因素集合才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泰山”现象。无论怎样解释,都不能离开它是“山”这一特性。
最终促使我深入探讨“山崇拜”话题的是在国家博物馆网站上看到一幅《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古代人的“山崇拜”与他们的居住分布是否有关呢?地图确实印证了古代人逐水而居的事实,但事实不仅仅于此,假如说没有水就没办法生存,这促使人们必须逐水而居,那么对于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而言他们似乎也离不开山!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似乎对于丘陵地带和山区边缘地带,甚至高山都有着浓烈的喜爱。那么为什么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必须山水兼具才能生存呢?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内,可以明显看出大约海拔100米之下的平原洼地所占中国面积其实很少,查了一下只有12%,主要是两大片,一片是东北平原,另外一片是华北平原。东北古文化很发达,但主要集中在海拔1000米的燕山一带,而非东北平原,另外一个古文化集中区域在长白山脉到辽东半岛这些丘陵地带。山东一带也是古文化发达地区,但这里不仅有泰山,而且从泰山到山东半岛实际上有许多丘陵,著名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恰好是以泰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就连震惊世人具有7000年历史的世界最早稻谷发源地的河姆渡文化也是处于丘陵小山之间!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更多的遗址分布在云贵高原而不是东面相邻的低洼地区。
广西以东、长江以南地区都属于丘陵多山地带,这里一点也不缺乏古代人类的活动。海拔1000米之上的黄土高原也是古代人类的活跃地带,海拔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也没有阻挡住古人类的挺进,他们放着古代那么宽松的地理分配为什么独独要与巍巍雪山为伴?陕西、山西、包括郑州以西的河南版图或者是丘陵地带,或者是海拔1000米以上,但这里恰好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兴盛地区,反而中原地区的平原在4000年前少有人类活动。最让我惊讶的是新疆地区。在广大的塔里木盆地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并没有沿河而居,而是紧贴着昆仑山和天山繁衍生息,塔里木盆地的海拔已多在1000米之上。看来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条件的地理选择是:一定要选择高海拔地区,哪里有山哪里就是第一选择,所以我们看到新疆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如弯弓一样安窝在昆仑山的臂弯。
我又拿出一张世界地形图,崇拜山的答案似乎有了一点眉目。
现在国际上有一派人类学家倾向于人类生命的起源在东非大裂谷。这里的地形高度大约海拔1000-3000米之间,并且这里也不缺水。著名的“露西人”是350万年前的非洲居民,他们生活在今天埃塞俄比亚一带,也有人认为人类的第一“老祖母”就生活在这里。这里的地形如何呢?绝对的高原,某些地区甚至比东非大裂谷还要高。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到索马里半岛,70%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之上,3000米之上的地区不在少数。假如古人类在如此地区进化百万年,那么就不会奇怪他们的后代确实更喜欢选择类似的高原、高山地貌生存,这牵涉到生活习惯、生理适应、气温调节等一系列问题。假如说“露西人”北移形成了旧石期时代的现代人类,那么我们将会看到,作为“过渡”地区无论是埃及还是撒哈拉沙漠,抑或阿拉伯半岛,都多属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黄色高原多山地带,比较例外的是两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