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3)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3)

换一张世界地形图看,上、下古埃及版图给了我另外一个启示。古埃及文明自从出现之后一直以“上埃及”、“下埃及”(也就是南、北埃及)来表示分别,并且常常以此为界立国,而不是以尼罗河东、西河为界。这就是说,起码在古埃及文明时代,河流并没有成为地理上的天堑。无论古埃及人使用了什么方法,是船还是绳索,总之他们解决了这个地理上的隔阂,使埃及两岸的人在很早就可以方便地交流。所以,河流没有真正阻挡住人类的脚步,反而训练了那些沿河而居的人们具有了涉水的高超本领。当然,大多数古代人肯定还是不善水的,即便有了涉水技术我相信工具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在涉水问题上应该辨证地看待。

想必中东北部的“两河流域”地区也是同样的情况,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是夹河而立的。所以这里的人们也会有涉水的办法。

在中国内地,甚至在甘肃和山西等地,都能明确地感受到“河”作为分界的作用,甚至“河西”、“河东”的人们都有很大的分别。本来同一个民族,河流的分割也逐渐使他们在口音、服饰、习俗上发生了变异,最终甚至成为两个民族,这个很容易推断。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些善水的民族侥幸越过了大河,他们可以穿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在类似陕西“关中平原”这样土地肥沃的地方发展,而另外一些由于没有掌握涉水技术的人们,或者是一些小股游民,只有委屈地滞留在一些地带苟且偷生。4000年前许多人聚集在中国西北的青海以及甘肃等地基本上可以考虑为受制于河流又利用了河流的一个表现。

整体说,大河,在古代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新石器时期,涉河技术不是个非常稳定的文明因素,所以除了特殊情况下部分勇敢的人可以涉河越海之外,大部分人将采取保险的方法绕河而行。在这个思路之下,我们不得不再次说,确实从南部海域进入中国的人将是比较小而且晚的一个群体,而从新疆等地进入中国腹地的将是绝大多数人。我们可以简单地看看江海在南、北两条道路上的分布就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推理适合7000年前,我认为涉水或航海技术在距今4000年前后有迹象表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地球上到处遍开文明之花。

能漂洋过海不一定就能方便地过河,还要区别这个技术,两者尽管都是与水打交道,但是工具方面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要一味认为海上民族就一定能够穿越江河,江河意味着崇山峻岭的伴随。从“海上民族”到“山民”的过渡有着巨大的困难。这是分析南方民族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环节。

相比之下,北方的路线假如你选择“正确了”,几乎可以赶着牛车就轻松地来到中国的腹地。从埃及到地中海东岸,为了绕过两河可以到小亚细亚半岛兜个圈,再到里海、巴尔喀什湖一带,然后选择从塔城进入新疆地区,沿着阿尔泰山南麓一直向东,或者进入不会有高原反应的蒙古高原(海拔一般不超过2000米),或者进入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可以。里海周边在古代是文明发达地区,可能说明了部分问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