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4)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4)

从蒙古过来的人们可以沿着“河套平原”进入山西境内,也就是中国古文化的发达地区晋南和豫西,比如渑池、仰韶村。为什么人们不停留在晋北发展有着明显的地理上的因素:我说过那里是个交通不便的地方。很多人靠穿迷宫的运气可以到达中原这里。更多的人盲目从贺兰山这里被迫走入青海,不过那里有一条适合人类居住的大川,几百公里,一直从兰州通向西宁,终点是美丽的青海湖——这就是有名的“湟水谷地”。这个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发达说明了这个判断,因为这里是许多人最终的落脚地,他们不自觉地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所以停留在那里发展,造成了一个特别发达的古文化带。其实这个“死胡同”,可以沿“青海南山”南麓与柴达木盆地相连,故而人们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与通道,或许通了这口“气”才是这里活跃下去的一个原因。

青海是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地区,所以来到青海的人们沿着河流东去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在河流组成的迷宫里,我一直在寻找人们是怎样进入“关中平原”的。某些来自文明地区的族群可能掌握了涉河技术,部分人进入了今天陕西地区。还可以设想黄河改道,甚至黄河某年出现断流也可能使大批人进入关中平原。新石器时期文化发达的痕迹在今天陕西榆林到延安一带就能发现。但同时期更为发达的地区却是从青海湖一直到西宁,他们的脚步在嘉陵江上游这个地方被“阻挡”,很明显人们喜欢“河南”胜过“河北”(指渭河上游),因为寒冷的冬天人们可以方便地南下避冬。然后这条文明线继续在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大放光彩,一直延续到郑州基本打住。

嘉陵江的源头在甘肃天水,也就是伏羲与“大地湾文化”附近,黄河的支流也从这里经过。明白了这个道理,天水为什么是新石器时期活跃地区也就大概不奇怪了,一个小小的地区跨越了长江、黄河两个流域,所谓“左右逢源”之利是也。古代人们之所以喜欢河流,除了用水方便,是否与“以水带路”有关。毕竟古代大多数人并不会都善于观测星云,眼前哗哗的流水是惟一可以在到处乱跑寻找猎物之后带他们回家的路标,我们在森林里万一迷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随河流走出去,河流一定能将我们带出迷途。

这些上古文明的发展路线清晰地指出了河流与中国古代人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河流是某些人无法逾越的天堑与心头之患,河流更是他们的生存命脉。

从青海湖到郑州有一条明显的新石器时期发展线,是因为这里气候与土地适宜人们轻松地生活。而在郑州之后黄河沿岸的居民点趋于散淡,说明了黄河曾经大规模改道的事实存在,因为黄河一出郑州就彻底失去了约束,进入广大的平原地带;而在郑州之前,黄河一直被牢牢夹在一些大山或高原中,改道只能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出现。正是了解了这些地势条件,古人才可以在青海湖一直到郑州之前的那条文明线上安然繁衍。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