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6)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6)

中国南方在古代一直落后于北方的事实似乎也在证明着南方通道的艰险。确实会有一些善水之人可以一直沿中国南部海域一直向中国的北方行进。但是,假如从长江源头一直走到长江的出海口河姆渡,并非没有可能。

尽管新石器时期中国地域内的不同文明区域有自己的特征,但这样一个特点也是很明显的:无论相距多远它们之间都有着明显的“交流”,或者说有一些共同的文明因素。这是中国历史学界的一个共识,由于这个结论依然可以使中国人保持“独立说”所以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我对此的解释是:要么它们之间确曾进行过接触性“交流”,要么它们在中国地区里根本没有“交流”过,即便各自孤立与世隔绝,但由于它们来自同一个相当接近的文明源头,所以完全可以看起来像是“交流”过的。假如是“交流”,则人们不可能只在中国地区内交流,当时没有国界,他们不可能不自由地也与其他地区“交流”,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同时每个时期的古代人类平均的“交流半径”到底是多大呢?这必须有一个详细的统计。只有当这些问题明确之后才能对中国文明是“独立起源”、“多源”、还是“同源”做出定论。

四川的天府之国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按说应该是个古文明发达地区,但是与北方相比还是稍逊。这不能不说是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可能四川盆地经常受到大规模的水淹,所以对于四川盆地的选择会是与郑州之东的平原地区的选择一样,是“等而下”的选择,这个状态一直维持到大水得到初步遏止的“三代时期”,所以新石器时代与四川盆地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是把四川盆地作为一个大湖看待的话,根据湖边肯定有文明的规律在盆地四周的山区能够找到发达的早期文明或许是可以期待的。不过除了三星堆我至今也不太了解四川,只是推测而已。

假如是“本地说”或者是南方渠道占主流的“西来说”,似乎就不太好解释中国在新石器时期的发展为什么会倾斜于中国的西北,所以总体我认为在所有的通道中应该特别重视北方西来通道的研究。作为直截了当对于北部“西来”更方便于南部西来的证据之一,一千多年前的唐僧并没有抄“近路”从直线距离更近的西安南下直到印度,而是绕道新疆这么个大西北进入印度,足见一般情况下人们是不会从南部跋山涉水西去,北方“丝绸之路”是上选通道。反之,东来的人们首选应该是西北,而所谓“丝绸之路”也只是因为在汉朝名气大了而已,实在并非当时新的开辟。这个判断尤其适合在5000年前航海并不是特别发达的时间,在中东的“海上民族”强大之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才通畅起来,并且我认为中国的商朝与中东的“海上民族”代表了这个发端。有关唐僧的例子特别适合陆路,并不适合海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一、迁徙与山水迷宫(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