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8)

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8)

5、中国甲骨文与埃及圣书体比较

目前看比较集中的甲骨文出土在殷墟,并且时间推定为大约距今3300年前后。这里是不是甲骨文最早的产地,现在很难肯定,需要考古发现才能断定。殷墟的甲骨文字我认为很“初级”,属于初创阶段,不会时间过久。

仓颉假如真有其人,我觉得应该是商朝人,这是个对文字进行综合考虑、进行重大组合改革的一个人。从多方面看“仓颉”这个人具有开放的国际眼光,他既综合了几种语言的特点,遵从了中国当时的历史语言现状,又调查了当时盛行的国际语言的规律,他肯定熟知中东的几种主要文字体系,最后他选取了单线条的象形文字——这是一种中和与妥协。甚至还可以说仓颉真的很与时俱进,因为单线条是一种讲求效率的文字,他选取单线条本身就是对新出现的字母文字的一种接纳,但是整体构字逻辑上还是多少参考了古埃及的特色。我认为他截取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与“僧侣体”①的中间形态,既选取了单线条的方便与简单,同时又保留了象形文字——“圣书体”的特点。

一般传统认为山东省泰安市的大汶口文化是商文化的一个“源头”,我同意这个承续关系是正确的,但是并不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源头”。大汶口文化陶器上发现了一些双线条的符号,它们明显处于图画阶段,这不仅给商人创造的甲骨文提供了一个源流参考,而且也提供了一个时间上限。因为这些符号明显处于甲骨文的初级阶段,或者说它们根本不在同一时期,前者尚处于图画阶段,后者已经是标准的体系文字,所以再往前不应该有比这个更成熟的文字体系。

我认为,大汶口符号(见292页)来源于古埃及,推测主要有二:外形上与古埃及“圣书体”(俗称“埃及象形文字”)书写构造逻辑一致,为双线图画;某些符号可以直接在古埃及找到描状物原形,如“斧头”(见下图与294页图)。斧头在远古首先是一种礼器,甚至是王权的象征,所以它的形状以及出现都不是偶然和随意的,所以这里举出“斧头”也不是出于随意。这是早期的象形符号。

我认为大汶口符号与甲骨文之间有联系,但很明显还不能称为3300年前的甲骨文“源头”。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为符号,后者是文字,其间应该有其他的过渡。

一般人会把中国汉字的构造规律总结为“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我不得不说中国的“六书”与古埃及象形文字“六书”相合,没有差异。这个规律很明显,就不总结了,只举一例。毫无关联的象形文字组合出另外的抽象意义来,所谓“会意”是也。如古埃及文字中的兔子下面画上“水纹”表示“离开”的含义,取自“水”的流动性与“兔子”快速奔跑的特性。类似的逻辑看中国文字,如“人言”为“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