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9)

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9)

这个总体的规律本身肯定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古人向埃及人直接借鉴的结局。

除了“六书”,他们的书写顺序也都一样。一般多为由右向左书写,从上到下书写也很多见。但是由于当时没有规范意识,所以从下到上书写顺序以及从左到右的依然可以找到偶例。由于原始性,甚至字的方向也不整齐划一,偶尔“乱来”似乎也是允许的。

我不准备使用传统“严谨”的学术手法来说明中国汉字与中东文字之间的联系,我准备使用“牵强附会”的方法,因为中国汉字是把几种文字融会在一起重新分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只要寻找到字形的运用和读音的某些接近,就可以从量上说明问题。全部的对应那不可能。这一点值得提出,甲骨文抛弃了古埃及圣书体的审美功能,提炼了文字的实用功能。应该说尽管有一些甲骨文书写确实不难看,但是整体看这些文字真的并不美丽,充满了最初的“捉襟见肘”的感觉,某些字简直不能叫“字”,是标准的拼凑。

古埃及象形文字字母表①

这是从一个台湾网站直接下载的一个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字母表,准确地说,是“发音字母表”,没有发音的符号是大多数,没有放在这里。但是这些为数不多的发音字母依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通向甲骨文的以及以后汉字的发声线索。遗憾的是,并非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令人满意的对应。埃及象形文字一般讲只有辅音没有元音,按照中国语言讲就是有“声母”无“韵母”,后面的“元音”是人为加进去的,最“正确”的发音方法是“接近”就可以了,至今没有证据说它们除了那些辅音外应该带怎样的元音读出来才是正确的,所以读者可以随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必须的。“严谨”与“准确”在这里行不通。在中国的南方,尤其是粤语地区,至今许多语言里似乎还保留着多辅音少元音的现象,比如“端午(节)”在粤语中就是“TuenNg”,类似现象是否是古埃及语言发音的遗风呢?可以研究讨论。

汉语、甲骨文与发音埃及象形文字的简要对比如下(亦可参考本书144页字母表):

第一列与第二列中的“羽毛”发音都接近中国的“羽”()。中国的“羽”字可以说也借鉴了腓尼基字母(),这不奇怪,腓尼基字母本来就是来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个词的发展轨迹,甚至可以看到发音接近。由于英语的根源在希腊语或者腓尼基语,所以我们可以说英语的字母“E”与中国的“羽”或者说“习”原本是同源的,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曾经在4000年前差点与西方语言文明融为一体的可能,另外也为汉语中的某些文字与西方文字中奇特的关联感到实在有趣,中国的“羽毛”与英文“E”之间的“象形”与历史转变让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疯狂”!让无数人头疼的“外语”曾经是或者差点成为我们的母语,假如不是层层破解谁会相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在2003年初出版了一本名字为《形象分析巧记英语3000词》的书籍,竟然讲的是英语的“象形”根源,我是不奇怪这一思路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测中国文明的另类起源:历史也疯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中国文字来于中东(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