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由於当过王子伴读、也当过官位不高不低的典侍,所以殷续深知有良伴相辅的重要性,因此他立刻上书樊应槐,希望在徽国各地广兴学制、拔擢人才。

他希望徽国百姓能够多学才识,便在每个县城都设立官学,若其中有成绩优异者,便举报上京,好让更多人才能够得到重用。

再者,殷续也增设了巡查官,让他们在徽国各处暗中巡查,好弥补缺少凤御传达旨意後,贪官污吏不容易被揭发的问题。

过去由於凤御会代天传旨,将贪官恶吏的行止直接告诉君王,因此徽国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贪赃枉法的官吏。

但这样的繁华荣光也只限於从前,如今少了凤御,上天虽见却不得言,不会再有人指证这些在暗地里贪污的官差,所以日後难免让地方官有恃无恐,开始中饱私囊,甚至是压榨百姓。

为提早预防这现象,殷续便选出巡查官代为视察,并且每年更换人选,以避免收买问题。

然後,为了繁荣各地,殷续又谨订新制,鼓励不同乡镇、不同地方的百姓,各自发展独有的技艺与特产。

此举,为的是不让大家依赖物价来考量,只要见米价高就抢着种米、布价高就忙着织布,造成米盛产过量或是布料供应过多,形成供过於求、致使价格反倒滑落,让百姓白忙一场。

而且这样的情况也容易引起民间物价混乱,物资供应不平衡,所以殷续索性仔细调查各地的风土特色,若是陶土品质好的地方,便设官窑,恒定每年陶器的产量;而水源丰沛的地方,便发展农业,提供徽国国内稳定的粮食。

这些新政策,都是殷续为了不辜负樊应槐的提拔,并且考量到徽国的将来,以及为了让百姓生活得更好而推行的新制,因为他的宰相身分,再加上徽王的器重,还有早已惯於受命上天的朝臣听话的回应,因此这一个个被樊应槐应允的新制,很快地便在徽国国内推广开来。

没有殷续当初担忧的朝臣不合、没有人大加反对,对於殷续的努力,朝臣们都认真地接下命令、加以执行。

面对这样令人喜出望外的情况,照理来说殷续该是感到欣慰的。因为如此一来,朝中便能新添更多的人才,而各地蠢蠢欲动的贪官亦会跟着自我节制,国内的粮食布匹等各项物产亦能稳定供应,令百姓的日子无忧无虑。

只是,在殷续施行这些新制约莫一年之後,虽然徽国上下开始有了转变,却也相对地出现了不少问题。

来自各地的人才,渐渐在宫中成为殷续新的助力,而各地闹事的贪官似乎也因巡查官的增设,并不敢随意妄动,至於织布场、制陶场等设立官厂的地方,也跟着呈现繁荣和乐的景象。

这一切的回报,看来似乎都在应和着殷续的努力;偏偏三不五时就会收到某地出现难民流窜、哪边又有强盗围山聚集之类的陈情,而且接连不断。

甚至,在过冬之後,这样的状况非但没有缓和,还变得更严重了。

找不出原因的殷续镇日埋首各地的陈情书当中,一有空闲便调阅过去徽国盛世时的治理记载,可惜无论他如何努力、几乎想破了头,就是找不到隐藏在安和乐利表象之下的祸因出於何处。

也因此,愁思逐渐染上了殷续的眉梢,让他这个新任宰相,成天挂着抹不去的浓浓忧心……

「殷宰相,有事心烦?」厚实的嗓音带着温和的关怀语调,在殷续的耳边响起。

「不,没事……」殷续抽回神智,一抬眼,正好对上面前傅衡的打量眸光,让他有些歉疚。

傅衡身居护东将军,与他、徽王樊应槐都是当年力挺废除凤御制度的人,性情沉稳而正直,亦是樊应槐身边的得力助手,在他升任宰相後,亦私下帮过他不少忙。

原本今日难得偷闲,所以傅衡便请他过府叙旧,顺道品茶、下棋,可他却又把这事搁得忘了,兀自想起政务来。

「瞧你茶没喝上几口,棋亦未动半子,怎会没事?」傅衡体贴地替殷续取走他搁置在手上多时却没放上棋盘的棋子,放回盒里,淡笑道:「若是能够分忧解劳之事,不妨告诉我。」

「这……」殷续迸出苦笑,「其实,我是苦思不得其解。」

既然傅衡都开了口,殷续也不隐瞒,索性将各地流民与宵小盗贼越来越多的问题说了出来。

「其实你为百姓做得够多了。」傅衡听着殷续的苦恼,忍不住出声安抚。

「不,我觉得身居宰相,却没能让所有人安居乐业,是有负王上的厚爱。」殷续摇头应道。

「殷宰相此言差矣!」傅衡搁下茶杯,解释道:「徽国刚失去天人治国的制度,情况不能与从前相比,但我为国征战,曾见过不少国家,老实说,现在的徽国比起那些充满战乱、贪腐奸臣的国家,算得上是安定了。」

即使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这虽是略嫌安慰之语,但政务的推动是绝对不可操之过急的。

「况且,殷宰相所提问题,各国几乎都有,只是从前上天会立刻给予君王解决之道,现在换成我们自己面对罢了,而凡人总有缺失、无法面面俱到,因此你就别镇日烦心了,我相信只要政策没有疏失,情况必然会慢慢改善的。」在傅衡看来,殷续是拿自己跟天人治绩相比,那自然会觉得不够完美。

「不,我担心的就是此事,傅将军。」殷续眉心一蹙,续道:「一少了上天治国,问题便浮现出来,就表示我这个宰相没能先知先觉、洞察民心,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

这样的每况愈下,只表示徽国将不比昔日强盛,已经由天人的完美治世,变成凡人治国,而且……还漏洞百出。

「你是人、不是仙,殷宰相。」傅衡与殷续相识算来也好些年了,打从殷续任职典侍,他就认得这个相貌斯文、学识丰富,处事异常认真的青年,也明白能得到徽王赏识的殷续,将来必然不可限量。

而今,徽王英明,给了殷续一展长才的官位,可谓万民之福,可惜呀……

「瞧你为了政务,应该闷在宫里许多日子了,改天……可愿陪同我去打猎?」想了想,傅衡迸出笑容探问道。

「我?」殷续露出错愕的表情,随後才苦笑应道:「不论是刀箭弓枪,我一概不会,跟去打猎只是给你碍事罢了,倒不如留在家中多思良策啊!」

「那可不。」傅衡摇头道:「正因如此,你一道前往,不用拉弓射箭,反倒能散心解忧。」

「说到底,傅将军是好心安慰我了。」殷续欣慰应声。

「我只是觉得,你自从当了宰相,为了不辜负万民期盼、大王盛恩,所以显得有些求好心切、太过心急,因此压迫了你平时的才智,才使其难以发挥。」傅衡坦言道。

「不是难以发挥,我是当真苦思不得良策。」殷续淡声应道。

「殷宰相,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事是急不得的,有些小问题,乍看之下严重,可时日一久反倒能由其中窥见所需答案,但你只是一心急着解决,以至於没能看清事况全貌,如此焦虑……其实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傅衡见殷续怎麽也无法从死胡同里转出来,索性直言。

「我想,你成日待在宫中,所见所听所闻净是相同眼光、陈旧理念,与其如此,倒不如出门散心,看看那地广天宽,让心思放远,也能藉机瞧瞧宫外情况,说不准能够找到新方法、再回头对症下药,这不是比你坐守王宫更好吗?」他这方法虽不是万全之策,好歹也能让人清醒一下脑袋吧!

「傅将军……」听着傅衡的劝告,殷续忍不住露出愧疚笑容,「让你为我费心思了。」

果然明君需要良相、而贤臣还须良将相佐啊!

「比起你为百姓的劳心,这只是小事、不足挂齿。」傅衡露出淡笑,「换个说法吧,就连君王都会偶尔出巡,四处视察民情,你这宰相自然也该忙里偷闲一下啊!」

若是这一番劝告,能够让这忧国忧民的宰相减轻些烦恼,也算值得了。

「出巡……」视察民情?

灵光乍现,殷续连忙朝傅衡再三谢道:「多谢傅将军!托你的福,我可真是想到好主意了!」

他怎麽给忘了呢?就像傅衡说的,闷在宫里忙得团团转,还不如出去巡察民情,亲眼瞧瞧自己的政策到底给百姓什麽样的日子过,说不定便能够找出烦恼的根源,并加以根治啊!

就这麽定了!明日他要立刻向徽王请示,让他这宰相微服出巡!

古有明训,百闻不如一见。

与傅衡谈过後,殷续决意出宫,亲自视察民情。

过去,即使他明白看事情的角度要广才能够面面俱到,而为此广徵人才进宫,好熟悉百姓真正的需求;但透过旁人的眼睛看到,再回报给他的,总抵不上自己亲眼所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乞丐辅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乞丐辅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