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章 登州守备 (三)

八十章 登州守备 (三)

?走过四条车水马龙大街,五千步的距离,德良来到了莱州城东面的粮米铺子“隆盛号”。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铺面,三层楼阁临街而立,上面有大字金漆招牌。

“这就是隆盛号的铺面了。”德良抬头看了看金子招牌,那一笔字深沉有力,笔锋如箭,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豪商巨富开的大米铺子“这家店铺非同小可,不如进去看一看”。

店铺之中出入的人熙熙攘攘,但大多数都是身穿青衫丝绸的商人,还有穿着服装,四方冠,帽檐耳朵边两条带子垂下来的秀才算账先生。还有一些身着紧凑服饰,孔武有力的武士。

大明王朝威震四海已经有两百多个年头了,兵器制造也是上流,更何况莱州城是沿海粮食周转最大的一个贸易交流中心,一些店铺之中什么海外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所以无论是西方洋夷子,还是东方越南缅甸各国,北方专做军用生意的晋商,南方神风岛国,琉珠等国家的人,都喜欢千里迢迢到大明来采购东西。

还过不了几天就又是新年了,莱州城的各大店铺尤其热闹。

德良走进了店铺之中,看见许多买米的人,什么营生的百姓都有。随口也是拉过来一位伙计问道“小二,这里的粗糙米谷都是多少钱一石?”

那伙计见的德良一身打扮的穷酸也不像是个有钱人,也是不难烦的回了句“一石计价二两银子”。就翻个大白眼、扯身干活去了。

“二两银子一石?粮价怎么会翻的那么快,”心中讶异下自然是不能放那伙计走,大手一伸就是把人给捞了回来。

见着这穷鬼还想要继续纠缠,这伙计正要发怒,却是见着袖子里就多了十多枚大铜钱,这脸色一下子便是缓和了下来。毕竟这和天过不去、和地过不去,谁也不能说和钱过不去吧。

“小二,这我问你。此番前年我都是买着粮食的,最贵的也不过是四百多文一石,粮食怎么会涨的如此之快。简直是翻了四五倍之巨啊。”

手上收了人家钱财后,米店伙计面色缓和下也是显现的有耐心了不少,跟着德良便扯起大嘴就喷起唾沫子起来“这位客官可是不知道吧,现在西北十七路义军反王都是闹翻了天。朝廷几十万大军如今都在西北围剿和反贼混着打翻了天,搞得交通官道和行运大路都是一片战事糜烂、搞得南方的米粮现在是任谁也运不过来。你说这米价能不涨吗,客官劝你一句实心的、要是家底里还有些钱两的话就赶紧的拿出来买些米谷回去屯着吧,指不定这仗得打到什么时候、再过些时日我怕连五两一石粮食都是没得卖了。”

见着德良在一旁竟然听的人都呐呐的呆住了,这伙计还以为是这个乡下佬被“五两一石”这句话给唬住了,鄙夷的嗤笑几声甩着搭布就往店里去了。

“十七路反王、十七路反王,看来这天下真的要大乱,如今鞑子已经是弄的朝廷焦头烂额了,现在还跑出个西北流明作乱。看来这个事情我得好生记着,必须尽早回去跟主公汇报才是。米价已经暴涨到了这个地步吗,不过我们户所却是不怕。主公之前大肆收购了五千石粮食,现在数月下来也不过是才吃了一千多石不到而已,哼。这*商为富不仁,发起国难财来了。迟早老子要拿刀子把这些老猪狗挨个的宰了。”

回过身来,德良深深的望了一眼这人来送往的大米铺朝着大道就奔着登州去了,想想莱州的米价都已经如此、登州饱经战乱就更是不必说了。

虽然之前在山东搞叛乱的孔有德是个麻烦事,但要看跟谁比,要跟西北比,就不算个事。

据说朱元璋当年建都的时候,曾经找人算过一卦,大致内容跟现在做生意的差不多,比如这笔生意能做多少年,有什么忌讳等等。

据说那位算卦的半仙想了很久,说了八个字:

始于东南,终于西北。

朱元璋建都南京,就是东南,按照这句话的指示,最后收拾他的人,是从西北过来的。

这句话看起来很玄,实际上倒未必。这位半仙懂不懂算卦我不知道,但他肯定是懂历史的,自古以来,中原政权完蛋,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除外,大多数外来的什么匈奴、蒙古,都在西北一带。

五胡乱华时期、(魏晋南北朝)蒙古崖山灭宋、大秦据函谷关灭七雄(大秦之前也算是蛮夷出身的一国),这些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是从西北那边跑出来的猛人。

但就崇祯而言,肯定是不信的。因为对明朝威胁最大的,是后金。而后金的位置是东北,就算是被灭了,也是始于东南,终于东北。

但事实告诉我们,算卦这种事,有时是很准的,最起码比某些天气预报准了不是一点半点。

西北很早就有人闹事了,但原先并不大,最多就是几十个人,抢个商铺(打砸抢烧),拿几把菜刀,闹完后上山当匪,杀掉的最高官员,也就是个知县,如果混得好,没准将来还能招安,当正规军。

例如那个好汉见了纳头就拜的呼保义宋江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当时也是属于绝大多数的反贼农民军的心里,毕竟当流匪的前途实在是太黑暗了。

可一到崇祯元年,事情闹大了。

整个陕西、甘肃一带,民变四起,杀掉知县,只能算起步了。个别地方还干掉了巡抚,而且杀完抢完且不散伙,经常到处流窜,到哪抢哪。

这种团伙,史书上称之为流贼。

流贼的特点是,四处跑,抢完就走,打一枪换个地方。组织性不强。昨天抢完,今天就走,可以,昨天被抢,今天加入抢别人,也可以。成员流动性很大,但都有固定领导团队。

这个和传销的性质差不多,不过危害性也是更大属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祸国殃民型的。因为骨干老是打不死,只要一到到了有人的地方一鼓动,这火苗马上就又烧着了起来。所以这些反贼总是每次抓了又抓剿了又剿,根本就是牛皮筋一样恶心死人。

当时的西北,类似这种团队有很多,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也很多,当然都是些极其恶劣的黑恶势力团伙。但久而久之,问题出现了,由于成员流动性太大,且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团伙成员文化又低(平时连一口饭都吃不上,就更别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天天跟着混,时间长了,很难分清谁是谁。

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团队首领们想出了一个绝招——取外号。

所以在崇祯元年,陕西巡抚呈交皇帝的报告上,有如下称呼:

飞天虎、飞山虎、混天王、王和尚、黑杀神、大红狼、小红狼(还好不叫小红帽)、一丈青、上天龙、过天星。

全是外号。

取这样的外号,是很符合实际需要的。毕竟团队成员文化比较低,你要取个左将军、右都督之类的称号,他也不知道是啥意思,而且这种外号,大都是神魔鬼怪,叫起来相当威风,给那些基础混子群众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至于这上面提到的诸位神魔到底是谁,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位他们只是些小配角不出名,厉害的李自成几个后面才出来。

鉴于该行当风险很大,且从业者很多,要是运气不好,刚入行,把外号取好就被干掉,也很正常。而且许多外号由于过于响亮,使用率很高,经常是几个人共用一个外号,要搞清楚谁是谁,实在很难。

无论叫什么,姓甚名谁,其实都无所谓,你只需要知道,当时的西北,已经不可收拾。

按一般史书的说法,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明朝末年,朝廷腐败,经济萧条,贪官污吏,苛捐杂税数不胜数,民不聊生,于是铤而走险。

按官方的话说就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实在太坏、而且连着皇帝坏、官僚也坏,全国的地主老财们也是跟着坏,这才逼的农民老百姓没了活路。

例如什么以明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电影里的镜头开场白都是会严肃的介绍明末天下大乱、官僚腐败、什么什么的然后逼的老百姓们群雄四起。

而这种说法,就是传说中的套话,虽说不是废话,也差不多。

因为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并不知道,明朝末年的民间经济并没有萧条,比如东南沿海,经济实在太好,开生意做买卖,相当红火,大家齐心协力,正在搞资本主义萌芽,萧什么条?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这个时候。

全世界GDP百分之七十以上还在大明,比现在的什么超级美国大叔强是的多了去。

赋税也没多少,以往两百多年,官田的赋税,只有百分之十,民间地主的赋税,最多也就收百分之二十。后来开征三饷也才到百分之四十。当然,个把地主恶霸除外。(毕竟田是人家地主的,偶尔收租子苛刻一下也是老传统了)

西北之所以涌出这么多英雄好汉,只是因为崇祯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件东西。

中庸有云: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其实遇到妖孽,倒也没什么,毕竟还有实体,实在不行,找人灭了它。比如说像九尾狐狸妲己什么的。

崇祯遇上的,叫做灾荒。

翻开史书,你会不禁感叹,崇祯同志的运气实在太差:

崇祯元年,陕西旱灾。崇祯二年,陕西旱灾,崇祯三年,陕西旱灾,崇祯四年,陕西旱灾……

我在想如果不是作弊,就算是叫唐太宗什么的转身过来顶上崇祯的位置都是没用了。毕竟唐太宗也不是荆棘之兴袁隆平、还能整出歌什么超级奥特曼稻子来拯救世界、喂饱老百姓的肚子。

灾荒之后,没有粮食吃,就是饥荒。

没有粮食吃,就吃人。

对受灾的人而言,吃人,并非童话,这是饥荒的童话不过吃人的不是大灰狼而是人和人。

据说当时西北各地的小孩,是不能四处乱跑的,如果没看住,跑了出去,基本就算没了。

注意,不是失踪,是没了。

失踪的意思,是被拐卖了,没了的意思,是被吃了。

据说,当时还有人肉市场(别想歪了),具体干什么买卖,看名字就知道。

说这么多,只是想说,这并不是童话,也不是神话,而是真话。

既然有灾荒,朝廷为什么不赈灾呢?

答案很简单,没钱。

此前有个经济学家研究出来的报告上写道,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没钱。

这个其实还是比较靠谱的,财政赤字太多,挣得没有花的多,最后垮台。

美国政府每年时不时搞个全国公务员一齐携手放长假,就是因为遭了没钱的罪,没经费倒闭关门了。

但崇祯的苦却是苦的与众不同,因为当时的情况应该说:这根本就不是没钱,不是没有收入,而是没钱(没银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末小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明末小地主
上一章下一章

八十章 登州守备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