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
2008年中信泰富、中国B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被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这并不是中资企业的第一次。实际上,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的破产重组也是因为在衍生品交易上被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更让人震惊的是,中航油破产的幕后黑手不是别人,正是高盛!
高盛如何杀死中航油
中航油事件简介
根据媒体报道,2005年,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ChinaAviationOil,CNAOSI)在石油衍生品交易损失约5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算合人民币45亿元)后,向当地法院申请召开债权人大会,以重组债务,而其股票已遭新交所停牌,总裁陈久霖的职位也被暂停。
曾经的国企跨国经营的楷模
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地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据新交所网站的介绍,当时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东盟、远东和美国等地。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报告称,公司的成功并无特殊的背景和机遇,完全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取得的。同时,国资委也表示,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跟高盛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后被杀
据悉,中航油是从2001年开始参与石油衍生商品交易的,除了对冲风险之外,公司也开展自己的交易活动。
2003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跟高盛签订的未平仓的衍生品仓位注入数额巨大的保证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易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从2003年10月26日至公司被停牌,公司累计亏损了大约39亿美元,而直至停牌时还正在结束其他的仓位,可能还会导致大约
16亿美元的亏损。
被迫进行债务重组
陷入财务危机后,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大约1亿美元的贷款。“公司已将这笔钱用来补仓和偿还部分亏损。但高盛等交易对手坚持要求公司付款,董事会认为目前的资金流量难以应付债务需求,无法继续日常业务运作,因而决定向新加坡法院申请重组债务。当地高等法院已同意其请求并将择日召开债权人会议,进行重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