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1)

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1)

【导读】

本章可以看作全书的序言。概括起来说,主要涉及下面几个问题:研究目的——为美国政府战后的对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除了实地调查外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可能用到的一切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采访在美国的日本人等;研究思路——通过特定社会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见解发掘出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社会性约束力(即本书副标题中的“文化的类型”,这是作者在她出版于1934年的另一部著作《文化的类型》中提出的理论);研究精神——既严格(能承认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又宽容(能容忍异文化的平等地位)。

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无疑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种反思二十世纪灾难性的战争的历史态度。对于二十一世纪,传统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观遭到质疑、曾经被边缘化的文化开始主张世界文明多元性的背景下,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态度贯穿了整本书。作者爱拿日本的道德体系、行为准则、思维模式来和西方作比较,强调二者的差别,但从不贴上“优越”或“劣等”、“文明”或“野蛮”、“先进”或“落后”等标签,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美国社会中相当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态度就更难得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绝对的文化相对主义恐怕只是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往往是难以区别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往往会成为某一政权规避某些国际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的借口。例如,本书在后边特别强调的一般国民对等级制的信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属于民族文化、多大程度上属于意识形态的灌输,换言之,这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如果像作者一样从等级制中寻找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扩张的原因,那么是否意味着这种政治上的后果可以因为其文化上的原因而得到异文化研究者的宽容?事实上,作者这项研究的目的本身已经显示出了混淆文化与政治的倾向。既然这项研究是为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单单停留在文化的层面。即使在文化的层面上,文化相对主义是可能的,一旦跨入政治层面,作者也会不可避免地要将论述建立在本国文化的优越性的前提下。因为向战后的日本社会输入美国式的民主价值观就属于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之一。战后,日本确实走上了美国式的民主化道路,甚至连本书中作为民族文化现象来加以描述的一些行为或见解(比如对等级制的信赖),也被战后的日本人斥为战前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而加以排斥。

【正文】

在美国曾经拼尽全力与其作战的对手中,日本人是最难以理解的。在历次战争中我们从没遇到过这样强大的对手,他们的行动与思维方式与我们迥异到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加以分析研究的地步。我们现在就像1905年的沙俄一样,面对着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但却拥有强大的武装且训练有素的民族。在日本人那里显然不存在西方世界的那一套公认的基于人性的战争惯例。这样一来太平洋上的战斗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岛屿登陆和后勤保障工作,而面临着一个更主要的问题——了解对手的本性。要与之作战,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行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研究课题――日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