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治维新(13)

第四章 明治维新(13)

负责回信的医生把这看作一起说明父亲过分强调对子女的恩情的典型例子。他这样回信道:

您说的这件事其实很平常,(后略)在正式回答您以前,请先让我说几句。从您来信中的口吻来看,您似乎希望从我这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让我很为难。我非常敬佩您长期单身的牺牲精神。但我无法赞同您利用这一点让您的子女对您感恩戴德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我并不是说您是一个处心积虑的人,只是想说您是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如果您需要女人,您就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您的子女您得和女人同居,而不应该以为自己是为他们单身所以有资格对他们提出要求。您把您对他们的恩情看得太重,当然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人都无法彻底根除**,您也不例外。但人不能被**征服。您的子女希望您不要在**面前认输,是因为他们希望您的所作所为能够符合他们头脑中理想父亲的形象。而您却让他们失望了。我很理解他们失望的心情,虽然他们有些自私。他们自己结了婚,在**上得到了满足,却拒绝父亲得到同样的满足。这是您的想法。但您的子女们可不这样认为(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这就是你们的分歧所在。

您说女孩和女孩的父母都很善良,但这只是您的一厢情愿。我们知道,一个人善良与否是相对的,这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他们暂时没有追求私欲,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善良。您相信父母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当小老婆?如果他们真这样打算,那只能说明他们怀有捞点好处的企图,只不过您不这样认为而已。

您的子女怀疑女孩的父母居心不良,我觉得很自然。而且我也这样认为。女孩年纪轻,也许没打这样的算盘,但她的父母肯定是这样盘算的。

摆在您面前的路有两条:

一是做一个完人(无欲无求而又无所不能),彻底断绝和女孩的关系。我想您也许做不到,因为您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一是恢复一个凡人(不要再演道德戏了),颠覆子女心中的理想的父亲形象。

至于财产,您应该马上立一份遗嘱,确定分给女孩和子女的具体份额。

最后,不要忘了您的年纪。从您来信的口吻中可以看出,您有些孩子气。您的想法不是出于理性,而往往是感情用事。您口口声声说是救女孩脱离苦海,心里却是想让她取代您死去的老伴的地位。婴儿不能没有母亲,所以我建议您走第二条路。

这封信透露出许多关于“恩”的信息。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给予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子女)深厚的恩情,那么他要想变卦,就必须牺牲自己。他必须明白这一点。而且,不管他为此做出了多大牺牲,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对此津津乐道,“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这是极其错误的。子女对此表示不满也会博得别人的同情。因为他们的父亲没能兑现他的道德承诺。如果一个父亲会认为子女小时候照顾了他们,他们长大了就理所当然应该照顾自己,那他就大错特错了。子女不但不会这样想,还会认为父亲是在故意提醒他们所欠的恩情,当然会产生反感。

对这些事,美国人是不这样看的。我们认为,一个父亲如果为自己失去母亲的子女牺牲了自己,到了晚年理当受到子女的感激,绝不应该招致子女的反感。为了理解日本人的这种态度,我们可以拿债务往来打个比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态度倒是很像。如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钱借给子女并收取利息,我们就可以对这位父亲说:“子女当然会反对你。”这样考虑,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人接受别人递过来的香烟时,说的不是“谢谢”而是“对不起”了。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日本人非常厌恶谈到受了谁的恩惠了。至少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哥儿会对一杯冰水如此耿耿于怀了。只不过美国人是不会用金钱来衡量诸如咖啡馆里一次偶然的请客呀、父亲对丧母子女所作的自我牺牲呀、哈奇的忠诚之类的事的。我们尊重爱、关心、仁慈等价值,越是无条件就越珍贵。而日本一定会附加条件,接受这些行为就欠上了人情。正如日本的谚语说的那样:“只有宽宏大量才敢接受恩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明治维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