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异的世界(2)

一个新异的世界(2)

请大家回想一下那张美丽的照片中那些点缀在地球上空的云彩。

迄今为止,人类由于使用化石燃料已经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一摄氏度(超过一点五华氏度)。

2008年12月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种气温变化足以诱发海洋上空的雷雨气候出现45%的增长,也就是促生出能够从海平面升起5英里的砧头云,这种云将会伴有大量的降雨和冰雹。

实际上,全球降雨量目前每十年平均增长。

规模更为庞大的陆地暴风也会同时造成更多的闪电;根据气候科学家阿曼达·施陶特(AmandaStaudt)的说法,气温每升高一摄氏度,地面闪电次数将增加6%。

在2008年6月的一天,闪电在加利福尼亚州境内引燃了1,700处山火,灼烧了将近一百万亩土地,创造了该州同类事件的历史记录。

这些火苗烧过的地方都已经是新异的地球上的土地,而非以前那个地球。

联邦政府一位发言人肯·弗雷德里克(KenFrederick)表示,“我们进入了一个火险高发的时代”

那一场大火的浓烟从太空中也清晰可见——只要是能上网的人都可以通过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回的信号看到圣巴巴拉山体中像宝塔一样升起的烟尘。

接着我们再来讲讲这颗星球原本洁白的,终年冰封的极点。

自从气温逐步升高以来,北极的冰雪已经持续二十多年不断慢慢融化,但是2007年的夏天,这种缓慢的融解现象突然加速。

等到当年10月,北极的极夜到来的时候,整个海平面的冰层减少了22%,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与当年阿波罗号飞船拍摄下地球的美貌时相比,整个北极的冰盖已经减少了40%。

在有记载的历史年代中,北极冰盖已经减少了110万平方英里,差不多相当于大不列颠诸岛面积总和的12倍。

接下来的2008和2009年,这种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融解仍在继续;就在那一个夏天,北极的西北和东北通道都第一次显露在人类的面前。

第一艘穿越新开放的海峡的是内燃机船卡米拉·德斯噶尼号(MVCamillaDesgagnes),为了以防万一,这艘商船还雇佣了一艘破冰船引路,但是根据后来她的船长回忆,“我压根没看到一点点冰块”

这不能被视为仅仅是航道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地球的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2008年12月,来自全国海洋冰体数据中心(NationalSeaIceDataCenter)的科学家们指出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了海水不断积聚热量,这种被称为北极扩大效应的现象已经开始影响到内陆1,500公里内的环境。

2009年8月,科学家们报告称北极圈内的闪电次数增加了20多倍,引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冻原火灾。

根据该数据中心的马克·塞尔茨(MarkSerreze)的说法,这些新的数据都“在强化一种观点,那就是北极冰盖已经迈入了垂死挣扎的阶段”

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如果夏季的某个时候,一架航天飞机再想拍摄北极的影像时,航天员们看到的北极只会是一片开阔的海洋。

预计格陵兰岛上还会剩下一些冰盖——但是也比以前要少得多。

2003至2008年间,该岛上约有一万亿吨冰层融化,总面积相当于曼哈顿岛的十倍。

“我们现在意识到,即使全球气温不再升高,格林兰岛的冰层仍然会不断融化,”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杰森·博克斯(JasonBox)如是说,“世界气候的温度或许已经超越了能够维持我们印象中那么多冰层所需的程度了”

如果同一架航天飞机把镜头对准南极呢?2008年的最后一天,《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杂志刊载了一篇报导,其中称南极半岛的气温比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地球的气温都要增长得更快,南极地区西部冰盖的消融速度比十年前快了75%。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疮百孔的生存之地:即将来临的地球末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疮百孔的生存之地:即将来临的地球末日
上一章下一章

一个新异的世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