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清日赛跑(上)
虽然京哈线已完工,但是同治皇帝的胃口是相当大的,除了已让美方承接的京广铁路外,同治示意总理衙门表达自己还想让其来修筑北京至乌鲁木齐段的铁路,一来是加快自己国家的铁路建设,二来也是进一步加深两国的友谊,(虽然这种友谊并不会太长久)这让承接京广铁路的两家公司很是为难,虽然美国现在处于资本扩张时期,但毕竟经过南北战争后国内的铁路也破损严重,而且美国国内也在快速的兴修铁路,每年以至少6000公里的速度修筑铁路,(但国内线路多是平原,而中国的地形多是山地和山丘,施工比美国的难度大了许多)两家公司在承接国内的合同时已经相当的力不从心,又承接京广线已让这两家公司有些不堪重负,如果硬要承接则国内的铁路将延期完工,这在重视信誉的美国社会是绝对不能犯的低级错误。因此两家公司均表示无力承接,必需得等到京广线完工时才可以考虑京乌线的修筑。但是对想大跃进的同治来说时间是慢不得的,他不可能等个五六年再修另一条,他要两翼齐飞,他让李海找一下其他各国的领事看看哪个国家有此实力,李海的效率还是蛮高的,只两天就有了消息,英国可以帮忙修路,不过价格有点高的高谱,法国也有意帮忙,不过价码也不比英国低多少,(法国可能是急需用钱来让德国兵从自己领土上撤走)其余的如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均表示无力承缆,只有德国公使答应了中方的请求,而且价格很合理,不过他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开工,因为这条线路的地形更复杂,他们至少需要10个月才能确定路线,而且他们还可以提供全套的炼钢设备和制造机械的设备,当然这些都需要中方拿真金白银来换,李海负责本次机械的运送,他还带了几个懂机械的留学生一同前往,他算了一下,把这些设备从德国运回中国也得近半年,第一批的留洋学生已基本回国,除了少数在国外继续研习的以外,其余的留洋学生回国后都去了南方的纺织厂和毛瑟兄弟主导的枪炮厂,还有一半的人在京待职,这回他们可派上用场了,除了几个随李海去德国外,其余的人全部充当新建的技师学堂的教师,由朝廷发给薪俸,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人自然是教的很卖力。同治还亲自去了学堂几次,学堂的学生比他预计的要多,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中国的邻国日本也没闲着,他们做的比中国还要彻底,因为他们拥有一个比中国还好的国际环境,使得他们可以放手一搏,中国的太平天国叛乱不但推动了日本倒幕维思想的形成,同时也为日本的维新运动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国际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革命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力量,减轻了对日本的压力,有利于日本通过维新改革摆脱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正觊觎着日本。美国舰队两次来日本,强迫幕府开国。英、法、俄舰队也在日本沿海附近游弋角逐,并争夺对马岛。日本正处于与中国一样将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关头。1851年中国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引起了西方列强的极大关注。在1860年以前,列强虽未公开武装干涉,但也不断派军舰到南京窥探,多次进行武装威胁、挑衅,并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小刀会和红巾军起义。地大物博的中国是西方列强向远东侵略的主要目标,他们宁可暂时收缩别处的力量也不能丢中国。尤其太平军在长江流域的胜利发展以及向上海的进军,更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并通过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进一步屈服,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叛乱。西方侵略者的公开武装干涉遭到了太平军的顽强抵抗和沉重打击。这一切便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西方列强,迫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松对日本的侵略,并改变对日政策。英国驻日公使阿尔柯克在给本国的一份报告中说:“我们对日本的纲领必须慎重行事,这就是说我们在中国已从太平天国人民叛乱中吃过苦头……这一切必须铭记在心。”阿尔柯克还认识到:“具有亚洲人血统的任何国民和民族,不经过顽强的反抗,决不会向欧洲人屈服。”他看到日本潜伏着人民革命的危机,因此他希望日本的变革,“不靠外面和下面的难于抗拒的压力来推行,而经由上至下的渗透过程,慢慢地达于大众。”故而英国后来采取了支持日本维新派的政策。
1870年,明治政府正式宣布全国陆军统一采取法国式的体制,海军统一采取英国式体制,从而结束了日本以前各藩各取所需军制繁乱的局面。陆军取法法国样式的决策是由于维新志士们一开始认为法国的陆军世界第一,但是不久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却失败了,于是,1878年日本政府又把陆军体制由法国式改为模仿德国式。1872年,为了“强兵”,天皇撤销兵部省,设置了海军省和陆军省。1878年底仿照德国的体制把陆军省的参谋局扩大为参谋本部,其地位与太政官(类似宰相)平行,可以直接上奏天皇,下达军令。于是,军令权脱离政府,军令结构凌驾于政府之上,逐渐形成:“统帅权独立”的军国主义国家。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93年5月,建立了海军军令部,与参谋本部并列,并公布大战时大本营条例。
日本近代军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改进了军事教育和军事动员。为此,日本政府颁布了《军人敕令》,建立了相关的机构——教育总监,宣扬所谓的新武士道,确立了所谓的军人精神。与军事教育相对应的是战争动员,“总动员”是一个现代概念,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实行了全国总动员,而此时的中国不知全国总动员为何物。
中日两国在学习西方科技上几乎同时迈开了步子,究竟是节衣缩食的明治天皇能最先跑到终点,还是急于修铁路好大喜功的同治皇帝先到达终点线呢。战争只有一个胜利者,战争没有亚军。现在,大清帝国和日本的战争比赛已经开跑。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