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楔子

【楔子突来的恶耗】

大燕朝谨亲王府,王妃的寝房中一派和乐融融,不满十四岁的郡主皇甫惜歌正缠着谨亲王妃撒娇。

「妩霞姊姊那件大红袍子实在太好看了,母妃让人也给惜儿做一件吧!」

谨亲王妃笑道:「那可不是普通的大红袍子,是妩霞绣了一年多的嫁衣,准备在与你二哥大婚那一天穿的,难道惜儿也迫不及待想要嫁人了?」

皇甫惜歌不肯依,还要再纠缠,却有一个婆子惊慌失措地进来禀事,把她要出口的话打断——

「王妃,不好了,王爷的船在回程时遭遇风暴,船尽沉、人无踪,王爷与二公子都遇难了!」

这句话犹如一道炸雷在耳旁轰隆隆作响,谨亲王妃的身子晃了几晃,勉强站起身。「你、你再说一遍,你是……从哪儿听来这消息的?」

谨亲王这几年来经常奉皇命出海前往西洋经商,他每回出去总会带着次子皇甫晟在身边,一方面是想让儿子增广见闻,一方面也是打算培养他为帮手。

因是一趟寻常的航程,只发了两艘大船,仲春时大船扬高船帆从宁州港出发後,这七个月来谨亲王妃日日期盼着丈夫能一如往常满载而归,从没想过会等来这麽一个青天霹雳的恶耗。

婆子见她的脸色惨白,一副摇摇欲坠的模样,不敢多作声。如今这个坏消息满京城都传开了,她初听见时也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与王爷鹣鲽情深的王妃?

谨亲王妃没等到婆子答话,却听身旁哐啷一声巨响,就见女儿牙关紧咬、双眼紧闭地昏倒在地上。

「惜儿」她惊声高呼,赶紧去扶女儿。

婆子们赶紧合力将皇甫惜歌移到一旁的床榻上。

谨亲王妃慌张得六神无主,浑身颤抖地守在床畔,抓着女儿的手声声殷切地叫唤,「惜儿,你怎麽了?」

世子妃上官颖听闻骚动赶过来,见婆婆脸上满是泪水哭个不停,忙扶她到一边的软榻上坐好,又命丫鬟去外院差人请太医。

她又打发了满屋子的下人,只留下贴身丫鬟和一个嬷嬷照顾谨亲王妃,自己则走到床畔看皇甫惜歌的情况。

她也得到了那坏消息,心中自然很悲痛,但见母妃与小姑这般模样,只能打起精神道︰「惜儿必是猛然听到那恶耗,一时无法接受才晕厥,待太医来了扎上两针,想必便能醒过来。」

她轻轻向谨亲王妃解释,又叫丫鬟打来热水、拧了帕子,给皇甫惜歌擦脸。

谨亲王妃的情绪终於缓和,靠在榻上无力地低声交代,「掐人中。」

上官颖不敢乱动手,那嬷嬷见状走过来,往皇甫惜歌的人中大力掐了下去,力气十足,却丝毫不见效果,皇甫惜歌依旧昏迷。

「谢嬷嬷,惜儿可醒了?」谨亲王妃虚弱的声音再度响起。

谢嬷嬷回身看向她,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久,太医们赶到了,世子皇甫竞接到妻子派人来传的消息,也迅速赶回王府里。

他见妹妹不省人事地躺在床上,人中被掐得青紫,母妃的脸色苍白地靠在软榻上,嘴唇咬破了一块还渗着血。

他上前向太医们询问,那些老头子统统摇头,都说郡主悲痛过度乱了心神,扎了数针也不曾清醒,灌药也灌不下去,总而言之,是他们的本事低救不得人。

皇甫竞强忍着怒气打了赏,匆匆送他们出门,之後,又让人去请来京中的数位名医救治,无奈皇甫惜歌始终没再醒来,只能日日靠蔘汤吊着命。

几日後,谨亲王妃的娘家哥哥洛四老爷从殷州赶来,他多年来研读医书,在医术上极有修为。

他给皇甫惜歌施了针,紧抿的嘴角才松了些,却仍是摇头道:「只能多喂些牛乳、羊奶维持着,後续情况且再等等看吧。」

转眼已是一个月,丫鬟们早习惯每日给皇甫惜歌喂完药後,扶着哭泣不止的谨亲王妃到次间歇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众人的希望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耗尽。

这一天也是如此,却不知是她们离去的脚步声太重,还是次间里的劝慰声、哭泣声太过喧譁,沉睡中的皇甫惜歌缓缓皱起眉头,睁开了眼睛。

她怔怔地看着帐顶,又歪头瞧了瞧周围,一切摆设都是她所熟悉的,这里是她父王母妃寝房旁的东梢间,每当父王长时间不在府里时,她大多会窝睡在这里陪母妃。

她不由得在心头大喊一声,啊啊,作了个好长的梦终於结束,她得以醒过来了!

「郡主……」

在床边服侍着的小丫鬟注意到帐内的动静,难以置信地张大嘴巴。

好半晌她才高声呼道︰「太好了,郡主醒了!」

小丫鬟嘴里喊着,急急忙忙跑了出去,唤来次间里的众人。

谨亲王妃不让人搀扶,急忙踉踉跄跄地跑来,一见皇甫惜歌被小丫鬟扶着坐起来,随即三步并作两步地扑了上来。

「老天保佑,我的乖女儿啊——」

她嚎啕大哭的声响把前来向她请安的世子夫妇引了过来。

得知皇甫惜歌醒了,他们也松了一口气。

这些日子为了谨亲王与二少爷的恶耗,府中已是一片愁云惨雾,皇甫惜歌又昏迷不醒,众人心中更是笼罩着黑沉沉的阴霾。

来不及为失去父王而悲伤,皇甫竞扛起了谨亲王府的一切,如今见妹妹终於醒来,他忍不住感谢上天保佑,母妃才不致在这接二连三的祸事打击中倒下。

只是,经派出前往大船遭难地点进行调查的下人们回报,他隐约觉得父王的祸事不单纯,也对於他们这一家将来所要面对的景况感到不安,前途彷佛还有坏事等着他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天家嫡妻 卷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天家嫡妻 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