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长驱
几度长叹之后,汪洋琨扭过头去,揉了揉眉心后,又抬头说道:
“我汪洋琨从军还没有几个年头,一参军到现在都待在冀州这个地方,归根结底,诸位都是我的前辈。别的我不敢多说,但我们冀州每一个男儿都是铮铮铁骨,都是大楚最精锐的士卒!”
那刹那怒发冲冠的男子伸出右手,指了指北边说道:
“从这里往北看,一路向北走,满山遍野的都是北狄蛮子,号称二十万的大军。当初幽州说没就没了,现如今他们放话说攻下冀州指日可待。”
“他们觉得咱们冀州五万士卒全是孬种,是羞于见人的小娘们儿。我们的边防线就跟纸糊得一样,他们北狄蛮子轻而易举地就能攻破,长驱直入,入主中原。”
那男子猛地一转身,快步走出帷幕,撂下一句话:
“但是,我汪洋琨,第一个不答应!”
言罢人去,大营之中的将领们从恍惚中幡然醒悟,很快他们就抛开了杂念,开始对接下来的抵御之战研究对策。
营外,汪洋琨又长叹了口气,在这北地极寒的地方,他呼出来的热气蒸腾,上升到眼前时,似乎模糊了他的眼。他汪洋琨很有可能成为冀州的罪人,他要与北狄二十万大军血战到底,即使是杀到冀州只剩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北狄一兵一卒跨过冀州,直达中原。
这算是他的自私吧
这也算是对他父亲的承诺
…
北狄大军已经快到了岷地了,这几日明显斥候交战过多,北狄的那个军师也不指望到现在还能瞒着冀州那些个人,索性大军开拔,长驱直入,不再遮遮掩掩,缓慢行军。
其实他只是一种谨慎,他明知道大楚朝廷没多少可能会支援冀州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以隐藏大军踪迹的方式混淆视听,让中原之地没那么快支援过来。
但是,借用山道行军,冲击冀州边防线时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这就相当于给予了对方更好的地势去防守。于岷地这个地方决战,不仅会遇到连绵几个山脉的阻挡,而且天险之后还有一城池,需拿下此城才能继续深入。
目前北狄的士卒已经经过长时间地跋涉,他们需要一个休整的时间,北狄军师并不在意消耗这么点时间,现已经可以算作是兵临城下,无论如何冀州人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与这二十万大军硬碰硬,然后历经血战而全军覆没,要么就尽早撤军,放弃冀州大半的领地,重筑边防线,静候中原援军。
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分出足够多的骑兵,能够护住已经出征万里大军的补给线,一旦这条生命线被打断,那么人越多,这仗打得越艰难。
这次出征的不仅仅是北狄军师一人,几乎所有北狄江湖高手都被北狄朝堂请动,加入到军队之中,建功立业,并许诺了一长串好处。目前粮草运输线上,一万分布紧凑的轻骑兵正在护送粮草,其中还有好几位北狄二重境界的高手,他们大多数都是上次行刺大楚唐学士那批人,毕竟已和大楚朝堂结仇,何不如加入军队,去争取功名成就。
就在北狄大军休整的时候,岷地的峰峦上,已经开始修筑起了一个个看起来略显简陋的山寨,这些密密麻麻分布在峰峦上的山寨共三十六座,每一座里面二十四人,加起来一共是八百六十四人。这些人都可以算作是军队中的精锐,他们也将是北狄与大楚交战的第一批接触者,这八百多人,是阻拦北狄大军的第一批屏障,他们凭借天险,想用自己的性命,换掉更多的北狄蛮子。
毫不留情地说,他们八百多人就是来赴死的,他们是敢于去死的,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死狠狠地咬下北狄的一块肉。
他们修筑山寨时也不隐藏,就安置在显眼并且要害之地,他们不怕受到大军的无情冲击,他们怕的是自己的死不能创造丝毫价值。
这样的计谋出来时,汪洋琨是第一个反对的,最后他还是挣扎地同意了。他明白这样的换命方式才是最值得的,太多的兵力堆积在峰峦上不仅起不到阻拦效果,反而限制了己方的机动能力,而且那些步兵与骑兵几乎作废,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以少数人的牺牲换更多人的生,汪洋琨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值不值得。
但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他也绝不后悔,战场之上哪由得他再三犹豫,只有负起战死兄弟的重担,继续前行。
同时,这样的计谋还需要一个人在三十六寨的主寨上坐镇,亲自指挥这个可以说是赴死的第一仗。大营吵得不可开交,一个又一个将领向汪洋琨请命,要求能够坐镇三十六寨。最后那个一直蹲在大营一角的男子站起身来,缓缓地说了句:
“让我去吧。”
嘈杂地大营之中一下子安静下来,那些个脸红脖子粗的将领有些吃惊地盯着那个一直存在感不强的男子。
“不行,你不能去。”汪洋琨看向这边,径直说道。
“汪将军,你阻拦不了我。”王耀华淡淡地笑了笑,继续说道,“上回我背你回来,你怎么说的?是不是还欠我个人情?”
汪洋琨脸色有些煞白,眼神冷厉地盯着那个自己一直熟知的警卫员。
他不知道自己那个一向贪生怕死的护卫,为何总是在最是九死一生的时刻挺身而出,往往是在自己最是挣扎的时候出手相助。
“你要去送死,我怎会拦着你,那你去吧。”汪洋琨说罢,结束了大营中的争吵,又看向沙盘愣愣地出神。
等到大营又开始了紧张地战备状态,王耀华也将要前往主寨之时,他缓缓走到了汪洋琨面前,又露出了他平时常有的笑说道:
“谢谢。”
当汪洋琨抬头之时,王耀华已经溜之大吉,跑出了大营。
“一定要活着,别死了。”
某将军在大营中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