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公开课,不容易

第二十七章 公开课,不容易

高天一的班主任是音乐教师,教音乐的,所以上次的文艺汇演才会安排高天一的班主任当总指挥。高天一班主任的爱人也是学校的老师,教高天一他们地理课,这个地理老师厉害的很,由于地理课不是主要的课,学校主要开的课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大课,地理课和体育课、音乐课等算是小课,一周只有一堂课。

由于地理课一周只有一节课,大家就经常忘了这个课,连高天一这个学习的好学生也不记得学习这个课。每次上课前,地理老师都会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说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倒不如说是上周课的内容,大家哪里记得,平时有点精力都去背诵语文的诗词和英语的单词了,每次都是上地理课前的下课十分钟时间大家临阵磨枪,哪里背得会。但这个地理老师真的很厉害,提问时一副很严肃的表情,不会的人就罚站,每次看名单点名提问的时候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感觉要是被点到名字就像上了断头台一样的可怕。

高天一的班主任教音乐,那个时候学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每次上音乐课都是拿着电子琴在教室里上课,上音乐课的学生很高兴,开心加愉快地就上完了,但苦了隔壁的教师,由于电子琴音乐声太大,隔壁教室上课的讲课声音都被盖住了,而且音乐声比较悦耳,让隔壁班级的学生容易走神儿,不过也没办法。这次学校要组织一场音乐公开课,县里的教育局来一些人坐听,这个教育局来人了,对于学校来说是个大事。高天一的班主任接到任务开始用心组织这次公开课,他用高天一所在的六班上这次公开课,因为他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这次的音乐公开课是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例行检查,也是一次评比活动。县里教育局要求教学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探索,这次就是来检查县里的各个中学执行的怎么样,顺便也打个分,把县里的中学进行排名。可是农村学校条件和资源有限,平时能上一节音乐课都不错了,谁会去开展这些呢,但县教育局检查组来了,也得做做样子,而且还涉及到排名,学校就更重视了。

这个公开课毕竟没上过,班主任也不能等县教育局的人来了硬拉着高天一这班学生直接上,还是要排练一下子的。高天一的班主任很重视,每到放学前的最后两节课就给学生上课排练,教大家唱歌,做动作,互动,以及老师在正式上课时会提问的问题,大家怎么回答。一切都安排的很妥当。

这个课一上,高天一及班里的同学很高兴,不用上文化课了,开开心心上两节课就等着放学了。但其他文化课的老师却很无奈,打乱了他们的教学计划,不过这是学校默许的,老师们也很无奈。

练了两个星期,县教育局的人终于来了,大家上课前很是激动,生怕哪个环节自己做的不好影响整体效果。高天一也是既紧张又激动,使劲的拍手,大声的唱歌,希望自己的表现能为这次公开课加分。感觉过了好久,课终于上完了,县教育局的人给了掌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最终学校的公开课获得了全县第一,作为全县推广的标杆。说来也可笑,平时一直没做过,检查之前用心排练一下就成了全县的标杆。不过也说明了,那些没得到第一名的学校估计连排练都没用心过。

高天一家种了黄豆,这种作物长到一定程度就要喷农药,要不然就容易得蝗灾,整个黄豆都会减产甚至死亡。那个时候喷农药的设备还没有完全的机械化,需要人背着喷药箱在地里人工喷药,这个喷药的活虽然累一些,但姥姥蒋风琴和高天微还能坚持着慢慢干,可是喷农药的主要成分是水,需要大量的水然后兑农药来进行。

这下算是难为住了姥姥蒋风琴,但也没办法,由于高天一在上学,只剩下姥姥蒋风琴和姐姐高天微去干这活了。姥姥蒋风琴去村里邻居家借了喷药的药箱,然后在家里灌满水,用自行车推到村外的农田里,姥姥蒋风琴背着药箱开始喷农药,等到药箱里的药水下去一些时,高天微就能背动了,她就换下姥姥自己喷,让姥姥歇一会。

高天一家黄豆也种了六亩地呢,这一箱药水背在身上虽然很重,但也喷不了多远就没了,还要继续回家里灌满水,这样反复,时间都浪费在运水上了,根本干不了多少活,而且时间拖得太久,等别人家的黄豆都喷完农药了,整片田蝗虫就都跑到没有喷农药的黄豆上,几天的时间黄豆就会遭殃,姥姥蒋风琴正着急着呢,这时候高天一的大伯父刘德林开着车路过,看见祖孙俩干的太费劲,于心不忍,说:“大娘,你和天微回去,我有车帮你们拉水,顺便帮你们把农药喷了,不要往地里弄了,这么大年纪了。”姥姥蒋风琴听到这话很开心,说:“那真是太谢谢了,他大伯!”

黄豆喷完农药,没过多久,就要铲地除草了,去玉米除草,高天微和姥姥拿着锄头在地里干,虽然干的慢些,但不像黄豆喷农药那样,不需要太急,慢慢干总会干完的。高春家的地和高天一小叔高军家的地挨着,姥姥蒋风琴铲地时,看见高天一的爷爷高立久在铲高军家的地,累了两个亲家就坐下来聊聊天歇一会,不过高天一的爷爷高立久也是办事不妥当,住在高军家帮高军铲地无可厚非,可是铲完了地后,直接就拿着锄头回家去了,也不过来帮高天一的姥姥蒋风琴铲一铲,毕竟高春也是高立久的亲儿子呀,蒋风琴在这点上感觉这高老头子办事不讲究。

姥姥蒋风琴身体依然不好,半夜咳嗽咳痰,白天头晕或头疼,反正就是大病没有小病一堆。姥姥的爱好打麻将和看牌依然没有戒掉,没事的时候就和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一起打牌或者打麻将,虽然对于姥姥蒋风琴来说,高天一家这边村子的人都很陌生,但通过打麻将姥姥和乡里乡亲们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姥姥除了做饭的时候按时回来,其他时间都去打牌,一个是无聊打发时间,二也是打牌转移头疼生病的注意力,反正一打牌姥姥就精神了起来,估计这种感觉只有打牌的人可以理解。姥姥去打牌,高天微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就和姥姥说不要去,可姥姥有牌瘾,还是忍不住。有一次姥姥蒋风琴正在李老头家打麻将,高天微怒气匆匆的去了,喊:“不让你们玩非得玩,让你们玩!”说着就把麻将桌给掀翻了,哭着跑回了家,姥姥蒋风琴追了回来,姐姐高天微就抱着姥姥哭。姥姥和姐姐高天微谈心,姐姐就是感觉姥姥不陪她自己孤单,但姐姐也发现自己做的不对,就向姥姥道歉。姥姥蒋风琴也答应姐姐以后少出去麻将,尽量控制打牌的次数,但起初是控制了几天,可过了这几天姥姥依然和以前一样,但高天微也理解了,不再和姥姥闹矛盾了。

姥姥蒋风琴在菜园子里种了好多东西,茄子、西红柿、姑娘、甜杆、黄瓜、玉米、豆角等很多果蔬,但大部分都要到夏末初秋才可以吃,高天一等的很是着急。

这一天,姥爷来了,家里没什么事过来住几天,刚一来姥姥蒋风琴就让姥爷姜文笙干活,把菜园子里垄沟的土用镐钩一下,把土翻到垄台上,让菜园子里的植物根系覆盖更深的土,长得好一些,高天一家的菜园子太大了,姥爷姜文笙干了一天才弄完,高天一在旁边陪着姥爷给姥爷擦汗,自己也要去试一下,但力气太小了干不动。

姥爷住了几天就回家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姨姜杰带着女儿王雪过来了。其实小姨姜杰和小姨夫王东关系不太好,最近几年也总是吵架。小姨夫王东这几年总说是出去干活,但每年总拿不回来钱,年年不赚钱,一群狐朋狗友倒是有不少。说是当包工头出去包活,钱没赚到,过年的时候来家里要债的倒是不少。

小姨姜杰带王雪来高天一家,要把王雪留在这,让姥姥蒋风琴帮着带孩子,自己要出去打工干活。高天一见到表妹王雪也很开心。小姨只吃鱼肉,其他的肉一律不吃,和高天一的爸爸很像。小姨在家给大家做饭包吃。饭包就是做好米饭,再做一些土豆泥和花生碎,炸一点辣椒油,然后把饭和土豆泥等调料放在白菜叶或生菜叶上,卷起来吃很香。不过小姨姜杰改良了做法,感觉把饭打在菜叶子里咬着吃不方便,咬不好了饭还掉出来。小姨就把菜叶剁碎,直接拌在饭里,这样吃起来方便味道也一样。姥姥蒋风琴说:“这拌的像鸭食一样!”大家都笑了。

小姨姜杰这一天想吃玉米饽饽,让姥姥蒋风琴做一次,高天一和王雪他们几个孩子没吃过这东西,感觉很好奇,也嚷着让姥姥做。姥姥拗不过大家,就带着擦板和盆,与小姨姜杰、高天一等几个孩子去了村外的田里。大人们在前面走,高天一和姐姐及表妹在后面蹦蹦跳跳地跟着,到了一个大水坑边,几个孩子开始捉蜻蜓,打水漂等,玩得不亦乐乎。到了高天一家的玉米地,小姨把没长成的嫩玉米掰下来,姥姥用擦板把玉米粒擦下来,这个嫩玉米由于还没有长成,被擦板擦下来都是爆浆的感觉,大概擦了大半盆嫩玉米,又带了些包裹玉米的叶子,几个人就回去了。回到家里姥姥在盆里放了一些盐、酱油等调味料,搅拌了一会开始腌制。小姨姜杰把玉米叶子洗干净,在锅里添了水,把玉米叶子平铺在蒸屉上,然后把盆里腌制的玉米粒倒在玉米叶子上,开始蒸起来,不一会香味儿就出来了,几个孩子都等不及了。

锅盖一掀开,每一个玉米叶子像一只只绿色的扁舟,上面又有金黄色的玉米粒,真是色香味俱全。望着这个高颜值的食物,孩子们高兴的拍起手来。高天一趁热吃了一口,由于太着急,差点没烫着自己,但是真的很好吃,那个味道无法形容,总之就是姥姥的味道。这个玉米饽饽高天一从小到大只吃过这一次,因为做这个东西需要用到玉米地里新鲜的嫩玉米才会多汁,玉米叶子才干净,用农村的大铁锅蒸才会很好吃,由于食材要求高,做的过程也很麻烦,很多人也不知道有这种吃法,所以高天一以后再也没有吃到过玉米饽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生活奈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生活奈何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公开课,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