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六十三章 针锋相对
不善水战,有不善水战的打法,许褚身先士卒来到船头,弯弓搭箭射向河中的蛟龙军士卒,将军身先,曹军的反击渐渐加强。
虽然依旧还不能对河道中的蛟龙军形成压制之势,但局面比起之前,却是有所缓和。看的曹军校尉心中惭愧,我怎就未想到?
许褚的应对难吗?一点也不难,都是最老实或者说最笨的办法。但在你有看上去的无数选择之时,最老实,也是最难的。
虎痴并没有责怪麾下将领,毕竟水战谁也没有打过。但心中却相信一点,若是换了定边军,恐怕情况就会有所不同。
比如树林中的那支伏兵,敌军将领同样是面对突发情况,关羽的朴刀手行动迅猛。但他们飞快做出变换,战术转换迅捷。
是当前形势下最优秀的应对吗?未必,但给许褚和关羽带来的感觉,却是难缠。能让敌将如此,便是足够优秀了。
不用武力威胁,也不施以钢刀,但不可否认的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荆州水军士卒,也比之前,卖力了许多。
水中的方今,率领蛟龙军的“水鬼”冷静应对,对于局势被敌军渐渐扳回去,心理上并没有落差,一切在预计之中。
初始的混乱,给了蛟龙军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优势,现在,他就要借之前的优势,将敌军再度拖下去,等待同袍的到来。
带兵打仗,谁都会要求自己的麾下悍不畏死,奋不顾身,令行禁止。这一切,边疆三年,定边军已经彻底完成了。
之后呢?叶欢也在不断摸索,当上述的那些素质麾下士卒战将都已经具备,且有了坚定的信念,下一步,就随之而来。
随机应变,定边军的中层或下级军官会比敌军做的更好,他们有判断,会选择,近年来,南山武院一直在强调,要会认输。
听上去不太好听,如此言之是为了让军官们印象深刻。因为无论你如何强大,坚韧,有些形势下的仗,是永远打不赢的。
在战前,你就要对敌军的战术和变化有详尽的准备,要心中清楚,何种形势之下,是绝对打不赢的,那就的认输。
认输的概念,是不硬打,你要知道什么是赢。歼灭敌军是赢,拖延敌军也是赢,摧毁敌军的军械,一样,都要看当时局势。
另外一个要点,就是当前可能会有诸多战术选择之时,决断一定要快。你的选择,可能不是最优解,全力为之,远胜犹豫。
会不会选错?概率一定存在,但叶欢相信麾下这些百战精锐的素质。优秀的军官,越是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越能选择正确。
刘志如此,叶星如此,方今亦如是。正是有这些中坚军官的发挥,蛟龙军才能在关羽的朴刀手意外出现之后,依旧顶住。
军事理论这个东西,弄不好,可能会变成纸上谈兵。但对军中的建设,明显是好处远远大于弊端,他能养成军官思考的习惯。
正如周必现在最喜欢的动作,手指太阳穴和麾下来一句,要用这儿。打仗不动脑筋,就成了呆仗,动了脑筋,敌军会难受。
同样的道理,曹军军官不是不动,但没有定边军那一套形成系统,且有无数实战支撑的理论,他们在反应上,便不如定边。
关羽许褚身为大将,临阵反应是极快的,许褚亲自上阵,延缓水战的形势,但他心中清楚,只要蛟龙有水军来,很难与抗。
一旦有了这种判断,他就会排除在水上与蛟龙军大战的战术,明知打不过还要打,是愚蠢。让全军和辎重下船,便是顺理成章。
由此再推下去,想要继续走水路增援荆州战场,恐怕也很难成立。当蛟龙水军出现,以对方战将的指挥,是不会给你机会下船的。
真若如此,虎豹骑也好,飞獠雄骑也罢,战力都会浪费。于是乎,许褚必须构思一条新的战术,眼下来看,他是可以确定的。
唐河之处,距离主战场,不远了,与其要承担蛟龙军随时可能发起的水军攻击,不如在此刻就下船走陆路,或许更快。
抛开快和慢,走陆路的危险,要小于水路。且一旦定计,所有的动作都要加快,以许褚对定边军的了解,援军必然将至。
舍弃荆州水军,自己率领虎豹骑和关羽的朴刀手走陆路,直插荆州两军交战之处。许褚的战术思路,在回船的一刻无比明晰。
拓领的西北方向,有道路可通南阳,前方的八十里,崎岖难行,但在过了八十里之后,道路会变得也来越为宽阔。
具体的地形,都在许褚心中,曹军这几年学习定边军的成果,也体现其中。若不是烂熟于心,恐怕虎痴的决断,不会那么快。
不断追逐蛟龙一军的战斗中,关羽对唐河的激战,没有放下关注。当更多的骑军士卒下船,辎重被搬运下来,他亦有所悟。
他的视角,许褚的决断是对的,蛟龙军在水战上的优势,比其骑军步卒更加明显,前者还有一战,后者可谓相差悬殊。
有了准确的判断,还要能及时而为,看虎豹骑的速度,也能看出许褚的坚定程度。关羽的眼光,不时就会看向东南方向。
那里是唐河的上游,敌军的援军要出现,多半会在这个方向。
二将之间能形成不需要言语的默契,对战局是定然有利的。至于他们对战局的判断到底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战来检验。
后续的战局,的确证明了许褚的判断,是正确的。唯一的不同在于,最先出现在战场上的援军,是从河边的陆路而来。
那是周必亲领的两千蛟龙一军士卒,在得到前方传讯之后,他们的行军速度提到了极致,与十里之前下船集结,飞奔而来。
急行军之中,周必是看不见前方的战局的,但他知道,自己的麾下一定陷入了苦战之中,响箭传讯的频率,慢了下来。
距离战场一里,蛟龙军的行军速度稍稍放缓,最后的三百步,行军不停地前提下,整体阵型,变换成了锋矢阵。
说是锋矢阵,与之前的阵型,亦有细微的调整。战阵的最后,跟着的是一个步卒方阵,内中则是被同袍拱卫的轰天炮。
苍狼山之战,是山地战,道路狭窄的条件下,郝昭选择的,亦是类似的战阵。只不过锋矢的箭头,位于战阵两侧。
军事理论的不断提升,带来了各种阵型的不断演化,随着连续的训练与实战检验,很多阵型在变化之中,已然与前大相径庭。
比如周必的这个锋矢阵,倘若敌军能在高处提前观察的话,看在曹军眼中,很有可能会误判为长蛇阵,为惑敌耳目之举。
不过唐河沿岸没有太多的高地,曹军的眺望手也就不会将锋矢阵判断成长蛇,如此一来,亦无法提前发现蛟龙的轰天炮。
但能不能提前发现,对现在的虎豹骑而言,并不是那么的重要。经过广陵大战,联军对上定边,都要防对方的步炮协同。
嗯,广陵之战打到安林,不仅仅是步炮协同了,骑兵、工兵、山地飞龙,定边军具备了全兵种全方位多战术的能力。
收到前方瞭望哨传来的讯号,许褚用最快的速度,从战船之上,回到了岸边虎豹骑集结之处,之前,他们也是严阵以待。
最前方,是五百名辎重兵组成的盾阵,盾阵之后,是虎豹骑中最善骑射的三百骑军。许褚亲领后队,与前队保持百步距离。
此次奇袭,步军是关羽的一千朴刀手,两千徐州士卒,骑军则是许褚的五千虎豹骑,加上飞獠雄骑的五百精锐。
后者更多是用作迷惑敌军,且在魏郡广陵,许褚和吕布之间,有功很多次的合作,指挥飞獠雄骑,亦不在话下。
盾阵之前,又是虎豹骑的两百骑军,他们没有躲在盾阵之后,许褚的目的,在于限制对方整体队形的推进速度。
最后一次联合定边军对付袁术之后,在曹军一众谋臣战将眼中,对手战力增长最多的,并不是骑军,恰恰是步卒。
似陷阵、虎卫、先登、太原这样的主力军,阵型的变化和协调有了长足的进步。豫州之战时,陷阵的整体滚动推进,威力十足。
随之,陷阵的经验推广到全军,在原先小阵型巧快灵的基础上,大规模战阵的严谨与变化,成了各支主力训练中追求的目标。
此处不但是许褚,关羽也是印象深刻,广陵之战中,他率军南下,陈到带领白耳军阻击,堂堂之阵,徐州军几无机会。
定边军靠的,就是大战阵的严谨和变化,厚势之中,不乏灵动之处。几乎每一个变化都能卡住敌军,积小胜为大胜。
白耳,在广陵还是定边军的一支新军,蛟龙可是百战之师。因此关羽在控制战局之下,给许褚派来了三百精锐。
虎豹骑前方骑阵,朴刀手三百精锐,目的只有一个,不让蛟龙的厚实战阵在推进中,进行的太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