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外来信
大姐和村上的其他几个人去公社报了名。
“一个公社就三十二个名额呢,去晚了就没有。”大姐回来给阿婆详细的说道:“听说像工人一样,上班就上班,下班就去食堂,还统一安排吃住,挺好的。”
“嗯,就是有点远。”万氏有点担心:“人生地不熟的,你得小心。”
“熟啊,都是一个公社的,三十多个人,放心吧,听说吃住都在厂里不出门,安全。”大姐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希望。
柴雨晴静静的听着她们的谈话,想着这就是打工潮来了。
实际上,离改革开放已有十年了,改革的春风才吹到这个小山村。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随着这三十二个人的出去,小山村会掀起一股浪子。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有些人出去不是打工,而是当小姐。”果然,半个月后,有流言传出:“长得漂亮就去陪老板睡,睡了就给一百块钱,你要是撕了不要,他还会给……”
“尽胡说!”因为大孙女去了南方,万氏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脸色铁青:“咱家可不出这种人。”
“是呢,某某的女儿写信回来哭着说是这样的,走又走不掉,身上没有车费。她都订了南下的车票了,她要去将女儿接回来。”
“就是,我也听好多个人都在说,根本不是打什么工,而是挣那种钱。”
“打什么工打,满洲,你立即写信给雨英,让她回来,就说我要死了。”万氏气愤难耐:“我好好的姑娘家,别给人糟塌了。”
“娘……”柴满洲愣了一下:“娘,我问过公社的人了,人家说是工厂正当来招工的,那些人都是谣言,乱说的,当不得真。”
“对啊,阿婆,我觉得也是乱说的。”纸醉金迷,在外面霓虹灯下迷失的人也有,但并不是人人都是这样的,柴雨晴劝着万氏:“阿婆,您想想,这个工厂来招工是找的公社,是政府出面组织的怎么可能乱来。”
“当真?”谁的话都不信,但是信柴雨晴的,因为柴雨晴聪明。
“真的,阿婆,您放心吧。”学好与学坏,也不过是一念之间。以柴家人的家教来讲,还真没有这么种不学好的人出现。
果然,三天后,接到了柴雨英的信。
“快,快给念念。”柴满洲识字不多,特意找到了柴雨晴:“看你大姐都说了些什么”
读信,柴雨晴也记得上辈子也做过这件事的。
只不过,第一次是替郑家的二公读的信,他的五女儿是跟着雨英大姐一起出门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见字如面,我现在在南方挺好的,勿念!我们进的是一个玩具厂,厂长人很好,是东北的,他说他喜欢我们那方的姑娘,心灵手巧,他当兵的时候就收到过当地姑娘给做的鞋垫,一直舍不得穿还替保存起来的,所以,这次才特意到我们家乡招工……”
絮絮叨叨,从厂长到组长再到自己是干什么的,一一详细的交待了一遍。最后,说到了工资。
“我们的工资是计件的,厂长说干得多得得多,上个月有工人就拿了三百块。”念到这儿的时候,柴雨晴忍不住愣了一下,三百块,这个时代的物价可以办很多事了:“我们算过帐,最少也能拿一百八……”
老爸在煤矿里做工,一天才两块钱多钱还是高工资了。
柴雨晴突然间有一种想让爸爸南下打工的冲动。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他要担起这个家的责任。
南方现在正处于改革的前沿,说句中听的话就是遍地黄金,弯腰都可以拾。
“她们晚上都不收摊子,水果什么的全是用塑料袋遮了就行了。”柴满英感慨道:“这要是放在我们家乡早就被人一扫而光了……”
柴雨晴从信里了解到此时的南方有着夜不拾遗的安稳。
后来因为外人人员的齐聚,鱼龙混杂,生生将那个地方的风俗给改变了。
人们都学会了一个字:怕。
怕了这些外来人员。
“此次敬礼。代我向阿婆问好!”落款是想念您的女儿:雨晴,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阿婆,大姐说在那边过得很好,你不用担心了。”也不知道是这些人安的什么心,居然说些不中听的话出来。
柴雨晴知道新兴事物总会被人怀疑的,不好的现象也有发生,但不是人人都是那样的。
“好,过得好就好。”万氏点了点头道:“不过,我听人说那个人还真的将她女儿接回来了。”
“打工做活是很辛苦的事。”柴雨晴指着书信上说道:“你看她们明说是八小时工作制,可是有活儿的时候就没日没夜的加班。这也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下这个苦的,接回来了自然就要说点那边的不好,要是知道她吃不了那个苦回来的,岂不是连亲事都不好找。”
“嗯,我们雨晴就是聪明。”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柴雨晴接受了万氏的表扬。
既然那边是做的正当的职业,正常的上班挣血汗钱,钱不脏就行了。
她也不再要求孙女回来。
随着这些事的澄清,工厂还要招第二批工人的消息出来了。
“我也要去打工。”十五岁的柴雨芳叫嚷着。
“你才十五岁,身份证都没有,打什么工,连厂门都进不了。”柴满洲气得不行。
“我都给阿莲表姐说好了,我就用她的身份证去。”柴雨芳道:“她说她这两年没打算出门。”
中途辍学,借身份证打工,当是八十年代末最盛行的朝流。
不管家里人同不同意,柴雨芳跳上了南下的火车。
柴雨晴再次感慨,有些人的命运还真是没有一丝改变。
大姐二姐就在那个年代南下打工,当时也挣回了钱,在九二年的时候就将土房撤了修成了队上最早的楼房。
等到第二年过年的时候柴雨芳回来的时候还说过柴雨晴岁数太小了,要不然就跟着她出去打工,说不定也能挣个一两百一个月,比在家里呆着强很多。
柴雨晴却深深的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她要读书,读书才是真正的出路。
在这个年代,读书人的梦想是跳出农门。
中师中专盛行,谁家孩子考上了中师中专,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根据柴雨晴的成绩来看,毫无意外的她将是这一批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