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端倪
“释道宣所著的《续高僧伷释宝琼》中,有言及弘法的场面——后进英华,随父共听。偏深玄义,遂讲涅槃。传瓶不失,于兹乃验······”
“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因为弘法不易理解,就根据受众的情况,选择更易理解的《涅槃经》宣讲,可以传承传瓶不使其中断,以传瓶比喻传法······”
似乎没有想到,传瓶还有这等深意,叶然下意识问道:“薛老,您的意思是,传瓶跟佛教有关么······”
薛老点了点头,解释道:“然也!佛教自南北朝大兴,以造像与图绘吸引民众皈依,通过感性的形象,宣扬佛理成为一时风尚······”
“在当时,佛教具有空的理念,同时借助具体形象来展示佛理奥义,成为看似矛盾,却又非常有挑战意义的事,正如南朝沈约在《竟陵王造释迦像记》中说:夫理贵空寂,虽熔范不能传;业动因应,非形相无以感······”
“沈约的意思是,佛理的流传,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你就是有个现成的模版,也解决不了问题,信众该怎么能感知佛理呢?只能依靠具体的形象来感受······”
“用这一视角来看传瓶,传瓶中的两个瓶子空空相连,很似佛法,尤其是后来禅宗心心相传是,谈及佛法的流传,与薪火相传的理念类似,更与传瓶的造型暗通,甚至后来传瓶用于明器,恐怕也是类似理念······”
经过薛老解释,众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全都深以为然的点头,也更明白传瓶的内含价值。
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古人在创造万物时,从不是凭空臆造,全都含有深刻内涵,只是那些内涵,有些随着时间流逝,消失在世人眼中,只能看见物件本身,却还有更多内涵,随着世代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倒不是说那些,消失的内涵被世人遗忘,而是因为那些内涵,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才被遗忘在角落。
可即便是这样,那些内涵的本质,都根种在骨血里,形成文化传承下来,当我们再从某个角落,找出对应的物件时,必能解释其中内涵。
这也是区别当代文化之外,我国文化本身的重要特性。
相对于内涵而言,王英更在乎的,还是传瓶的真假,她目光灼灼道:“薛老,那依着你难看啊,这个物件儿是真是假······”
薛老沉默半晌,两根手指敲打桌面,似乎是在斟酌什么,然后吐出一口浊气,面容前所未有的凝重。
先看了一眼叶然,又看了眼安悦溪,再回到传瓶本身,薛老吐露道:“一般所知最早的白瓷出现在北齐,但这些白瓷瓷化程度不高,一般器物中是白中闪青,真正成熟的白瓷烧造,其实是在隋代······”
“隋代墓葬中,曾出土不少白瓷器,隋开皇十五年征虏将军张盛墓、大业四年周宣帝外孙女李静训墓、大业六年金紫光禄大夫姬威墓等,都出土了大量白瓷······”
“这批白瓷虽还稍带有白中泛青的特征,但较之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前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所改进,器物的白度与硬度比范粹墓白瓷也有提高······”
“至于这件传瓶,瓷器造型丰富,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是毫无异议的白瓷,再加上瓶底的铭文,老夫几乎可以断定,这件传瓶应该是真的,而且还有重要的一点······”
王英激动的追问:“是什么······”
薛老再次指着铭文,说道:“就是它!这件传瓶虽不是孤品,老夫也曾有幸于,见过另外两对传屏,其中国家博物馆那件,造型尺寸虽然也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却无刻款,只有天津博物馆那件,底部有相似的刻款,所以价值也更加珍贵······”
“你们这件传屏,造型还在天津博物馆那件之上,其价值你们自可以猜测,当真是绝无仅有,足以被称之为国器······”
随着薛老话音落下,叶然总算放心不少,他甚至在刚才,额上流下了冷汗,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涛哥遭的这件假,被薛老当场揭穿,他的计划只能失败,甚至会自置身于险境。
如今薛老给的答案,无疑证明了真假,他松了口气的同时,不得不感叹涛哥技术的强大,连薛老这样的泰山北斗,都能被他给骗了过去。
今天这场交易,虽出了点小岔子,有安悦溪这个不稳定因素。却也算八九不离十了。
没等叶然来得及高兴,薛老突然话音一转,皱着白眉迟疑道:“老夫看这件传瓶,虽然造型和年代,都看不出毛病来,但是在这烧造工艺上,却有点不敢苟同······”
薛老这句话,引起所有人注意,古人烧制陶瓷物件儿,除了本身工艺以外,就是烧造技术。
因为随着时代不同,烧造工艺也大不相同,而且不同的窑口,烧造技法也不相同,所以在断定物件真假时,探究物件的烧造工艺,往往是极为重要的。
或许有人会说,烧造工艺也能看出真假?的确能看出真假。
因为众所周知,古人无法像现代,随意控制火的温度,也无法达到太高温度,且因为烧造材料原因,烧造出来的陶瓷物件,总会存在有某些特性,只要辨别这些特性,对应各自的年代,就能断定物件的真假。
这种高妙的掌眼技法,许多都已被世人遗忘,却存在那些老前辈手中,如薛老这样的泰山北斗,自然是信手拈来,看出问题葛更不在话下。
以至于这个瞬间,叶然猛的紧张起来,先前没有流出的冷汗,竟然爬上了脑门儿,他握住安悦溪的手臂,手里全部都是手汗。
他怎么把这点忘了,薛老能看出物件的烧造工艺,如果因此功亏一篑,可该怎么办好?
也怪他当初,让涛哥造假物件时,忘了特意嘱咐涛哥,若是涛哥为了方便,直接用现代工艺,肯定难逃薛老的火眼金睛。
且薛老刚才的话,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发现了不同寻常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