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论孝
孝经,在汉代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虽然它不是儒家六经之一,不过呢,流传却非常广,为什么?无他,以孝治天下。
孝顺,是儒家最重要的精神。一个人孝顺父母,那他才会效忠皇帝。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何会忠诚于皇帝呢?
家庭观念是儒家最大的根基所在,修身、齐家,然后才是治国、平天下。儿子要像孝顺父母一样的忠诚皇帝,要事君如事父。君父、君父,皇帝就是父亲,百姓都是子民。皇帝要像父亲一样爱护子民,子民也像孝顺父母一样,忠诚于父亲。
在现代人来看,这观念很奇怪。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因为父母很辛苦的养育我们,子女是该孝顺父母。
可是,孝顺与忠诚??好怪的想法,孝顺不代表忠诚吧,孝顺父母,也不代表对父母百依百顺。何晋孝顺父母,可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
可是古人就是这样子,当儒家思想变成治国思想,那么儒家的家庭观念就被扩展到一国。国家,国家,先家在国。所以要孝顺父母一样的忠诚于君王,这个观念就很正常。孝经虽然不在六经之中,可是却是一部流传很广的经典。
大家甚至相信,如果能够像诵经那样,唱诵孝经,就可以达到消灾解厄的效果。甚至,在黄巾之乱的时候,有个叫向栩的家伙,说如果诵读孝经,乱贼就会自灭。
很天才的想法,这家伙真的很有才。他是东汉初,一个叫向长的隐士后裔。向长精研易经,视名利如粪土,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征召他,他接连好几年才到,而当王邑想将向长推荐给王莽,向长是坚决辞让。之后等到儿女成家了,放下负担的他,与好友游历五岳,然后呢,说好听的是不知纵,说难听的是自找罪受,最后死在某个不知名得角落。
到了向栩这一代,有才如他,特别模仿他祖先,故意做一些怪诞的行为,博取名气。比方说,头戴红巾,然后披头散发的模仿狂士。
然后呢,这人有话不好好说,喜欢鬼叫。有客人来,还故意不理人。明明读的是老子,学得是狂士,他的弟子却被他叫做“颜渊”、“子贡”、“季路”、“冉有”之类。
发起神经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乞丐。一会向人行乞,或者把是市场里面的乞丐都来家里吃吃喝喝。
也不知道是乡里实在受不了这个神经病,还是真的疯出名了,乡里想推他当孝廉,早点把这神经病赶走。可惜人家不上当,说不走就不走。
之后呢,总算老天开眼,朝廷特别征辟他担任赵相,赵地的相,这相当于两千石太守的大官了。他去了,人也恢复了正常,乘华车,驾御良马,当世人开始怀疑他是不是装的。他又疯了,到任后啥事不管,连文书不看,他的官舍中甚至都生出杂草。
发一次神经,官就大一级。当地人受不了他了,朝廷不得不征拜他为侍中。也许是升一次官,病就会好一点,当侍中的时候,每次廷议什么,都有模有样的摆出一副刚直严肃的样子。弄的大家都很怕他(怕他起肖?)。
最终他的好运也到头了。当黄巾之乱起,不知道刺激了他那根神经,他藉机大骂宦官,还说什么,不用国家兴兵镇压,只要派遣将领在黄河边上向北读孝经,黄巾之乱就会平息。
只是这回发神经也没能让他升官,张让终于受不了他了。掀出他曾经头戴红巾披头散发的证据,说他是张角的内应,头带红巾就是证据,故而想要阻止国家发兵平叛。把他砍了头,才结束他辉煌的一生。
像这样的神经病,都会背诵孝经,可见的刘备这一席话,多让人震惊。面对众人的姗笑,刘备也很无奈,他怎么不会了,不精通而已。只那何晋要他这样说,然后他就听到一个声音,他没有做出倾听状,只是笑着看完这些人笑完,才悠然的说”请问,这位某人。”
对方一看那样子就是来找他渣的,刘备也不跟人家客气,连对方姓名都懒的问,先问了个问题“孔夫子孝否?”
“哼,岂有不孝之理。”那人见刘备不问,不想和刘备一般见识,连姓名都不想通,仰头一哼,勉强回答,“那请问,叔梁纥孝否?”“废话。”“那照汝所说,未读过孝经就不孝,那叔梁纥如何称孝呢?”
一句话既出,满堂安静。孝经的作者,到了后代都众说纷纭。古人认为此书为孔子亲撰,以告知曾子孝道的要义。
或者是曾子笔记孔子之言。在清代那个鼎鼎大名得才子,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把孝经变成孔子那七十二门徒之门徒的遗言。不过现代学界认为是秦、汉时的儒者所作,就是不知道是谁。
不过,目前来说大抵上都认为是孔子做的,或者像论语一样,曾子纪录孔子说过的话。这样一来,就吊诡了。如果说没读过孝经就不孝,那孝经出现以前得人就不孝了?甚至,孔子他老爸,叔梁纥,也是个不孝子?
“诡辩,诡辩,不为人子,不为人子。”当众人醒悟过来,又一个不知名,被作者拉出来的炮灰,气得直跳脚,跳针一样的痛骂刘备,这回刘备就不管他了,对这个题目侃侃而谈,说没读过孝经,不代表不孝顺。
“君子纳于言,敏而行。备学问不高,也知道孝顺父母,终于君王之理,并以身作则。”听着那小声的声音,刘备继续发挥,又扯了一番自己的大志,不过这回不是什么为天地力心了,说是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狠狠刷了一番声望,才坐了下来。
尴尬的场面,大将军出面缓颊“先坐下,先坐下,刘校尉的说法很有道理,这孝行理当用于实践,而非嘴上说说。我们还是来谈谈孝行吧。本将军就先说一个,琅玡王家可是出了一位不得了的孝子。”
那个尴尬的家伙,顺着大将军的话,坐下了。大将军为了化解刚刚的尴尬,开始讨论起孝行的故事,他首先说了一个亲尝汤药的故事,说的是汉文帝的故事。
有了大将军起头,众人踊跃发言。有的说起自身的孝行,有的说一些前朝的故事。其中二号炮灰男,最是出彩,人家说的都都是过去的事情,或者把自身的故事夸大,有一个说最夸张,说他母亲生前怕雷响,故而每逢打雷的天气,他都会跑倒母亲坟前,陪伴母亲。
而二号炮灰男,夸称精研孝经,不是假的一连说了很多各代的孝行故事“琅玡王家,有位孝子,王祥。”
王祥,沃冰求鲤,这可是有名的孝行。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之内,简单来说,一个孩子后母对他很不好,经常刁难他,指挥王祥干这干那。
王祥没有怨言,默默的做着。有时候连同父异母的弟弟都看不下去母亲折磨哥哥,总是和王祥一起做事情。可是朱氏看到亲生儿子都对自己有意见,就更加生气,加倍的惩罚王祥。可是有一天,后母生病了,这味药,要鲤鱼和药。
可是这天寒地冻的,哪里去找鲤鱼?
却没想到,王祥带回了鲤鱼。因为“祥解衣将剖冰求之”。王祥把衣服脱了,卧在冰上,冰化了,他正想抓鱼,却没想到冰破之处,两条鱼自己跑了出来。
后母很是感动,从此对王祥很好。一时之间,此事蔚为孝行。非常受到夸奖,裸体着趴在冰上,冰融化了,感动了上天,鱼都自己跳到王祥手上了。这样的王祥,还不是大孝子吗?
在座众人,似乎颇受感动,纷纷称赞此子孝行感天,琅玡王家必将兴盛。炮灰男二号,看众人称赞,非常满足,好像那是他儿子,或是他本人似的。
看到众人兴致颇高,他又抖了好几个包袱,首先是一个孝子为了不让蚊子去叮咬父亲,脱了衣服让蚊子来叮咬自己,也不赶走蚊子。这样蚊子吸饱了血,就不会去叮咬父亲了.。
还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某人家贫,生了儿子后,担心有了这孩子,会养不起母亲。于是,和妻子商量把儿子埋了。
他哭着说:“孩子没了可子再生,可是母亲就一个。”
妻子大受感动,两人便一起去挖坑。如果顺利的埋了,那就没什么了。没想到孝行感动天地,挖出了黄金,于是他们就有钱留住孩子,又可以奉养母亲。
一连几个故事博得众人称赞。让二号炮灰男一洗刚刚的颓势。就在这个时候,刘范又猛对那个炮灰二号使眼色,让他出面挑战刘备,因为刘备从刚刚就坐在那里,不说话。
炮灰男二号,觉得这个刘备,一定是什么也不知道,才故意不说,刚刚对于孝经的话,也就是诡辩。
想到刚刚受到的羞辱,炮灰男二号,又站了起来“刘校尉,不知汝有何孝行可与众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