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的无奈,霸权的代价(美国篇)_2.美国冷战思维永不退潮
2.美国冷战思维永不退潮
对于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大家已经不感到陌生了。从2000年开始每年发表一期(2001年除外),其实每年内容都差不多,也没什么新意。美国对中国每年发布一个军力报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待遇?这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待遇,每年发布苏联武装力量发展的评估,完全是一种冷战的思维、冷战的模式和冷战的做法。
我们曾经跟美方做出交涉,说这是美方的冷战思维。当然美方辩解,说国防部没有办法,这是国会通过的法案,国会要求我们每年发布一个全面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内部改革、武器装备的报告,我们必须按照国会的要求做。
实际上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并不单单是美国政界的要求,本身美国国防部就有这样的要求。再退一步讲,起码它能控制发布的时机。比如说2008年是在3月初发布的。当时中方跟美方交涉提出过这个问题,要求美方不要在3月初发布。因为当时的3月20日台湾在进行“大选”,你在那时就讲中国的军事威胁,散布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会影响海峡两岸的形势和台湾的“大选”。这个发布时机非常不好,但是美方坚持,又说是国会要求必须在这个时间发布。
那我们可以看,2007年是5月份发布的,再往前也是这样。所以,它不光是发布内容的问题,它发布的时机也跟美国政治、美国战略做配合。它要选择一些它认为最恰当的发布时机。
而2009年,不管是中国周边形势,还是世界的整个形势,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进入另外一种局面。海峡对岸由于陈水扁的下台,两岸关系进入积极发展态势。美国很难选择一个理想的时期发布报告,所以它的时期很难有特定针对的对象,当然也还是有一些考虑的,比如在3月初,美国无瑕号侦察船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侦察,搜集水下资料的情况。
当然还有一个中长期的趋势,就是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马英九上台之后,明确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汉光”演习的时候,不再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假想敌,还提出不首先开第一枪的问题。不再像陈水扁以前,搞什么决战境外,什么先期反制、可能先期攻击大陆的城市,比如说厦门、上海这样的城市,甚至还包括攻击香港。
虽然说语言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但起码是一个良好的表示。面对这种良好的表示,面对海峡两岸关系,包括军事关系有可能进一步缓和,美国这时候抛出一份《中国军力报告》,还是有阻止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关系进一步沟通缓和的作用。
2009年的军力报告,最令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渲染大陆导弹对台湾的威胁。两岸形势正在走入全面缓和,正在获得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和平发展空间。这个时候通过夸大大陆导弹部署对台湾的威胁,渲染一种台海形势紧张的假象。再通过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军力对比分析,要求台湾尽可能多地购买美国武器,为美国对台售武做铺垫。
当时,中美两国首脑马上就要在伦敦第二次峰会上举行首次会谈,按照世界舆论的评价,就是一个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和一个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两国元首的会晤,决定世界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复苏,或者这两个国家如果出大麻烦,世界经济将会在一个长期、中长期进入衰退。美国国防部此时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想影响奥巴马的对华政策,这是一个更大的政治意图。
其实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五角大楼和白宫的政策是不太一样的。对奥巴马这样一个黑人总统上台推行一系列有点比较左翼的政策,五角大楼——国防部颇不以为然。包括奥巴马想缓和与伊朗的关系,要直接和伊朗会谈,国防部长盖茨就明显表现了不同的意见。
盖茨认为对付伊朗必须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会谈,实际上这是间接地对奥巴马政策提出质疑。
包括南海无瑕号事件,都能看出这样的阴影。美方潜入我国专属经济区侦察被驱逐,像这样的事件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美方以前没有炒大事件,这回炒大了,这是美国军方非常明显的态度。长期在美军太平洋总部担任领导的基廷(海军上将),对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持相对客观的态度:反复讲过两军要建立交流,不应该直接发生冲突。但是,基廷在国会上忽然改变态度,有意把无瑕号事件炒大。他讲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潜艇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中国近岸海军力量的增强,要向蓝色海洋跨越,极度夸大所谓的中国威胁。基廷的发言,也是非常具有政治性的,根本不是一个纯粹军人所讲出来的话,根本不是事实。
这点可以看到,五角大楼也好,太平洋总部也好,这一批美国军人的政治诉求。从盖茨不同意奥巴马对待伊朗的政策,到基廷在国会做证,强烈抨击中国海军的发展,颇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这些美国军事领导者,他们最大的意图似乎并不是真的针对伊朗和中国,而是针对美国执政当局。
当然这个军力报告是国会让国防部写的,国防部可以说自己是被动的,国会让写,这是美国国内立法,我没有办法,我只好写。但是写成什么样子、什么时间发布,国防部具有很大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通过军力报告这种所谓国会交给它的任务,反过来影响国会,影响美国政界,力图对美国还没成形的对华政策施加影响,成形后再影响就很难了。在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中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效果。还想通过种种方法,对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对美国各方面外交政策造成影响,把军方利益加进去。
军方有单独的利益,这一点在美国表现很明显。举个例子,在美国国会,它的参议员、众议员,在维护本州利益上是不遗余力的,如果本州有一个军事基地,那么不管美军怎么裁军,绝对不能裁这个基地,因为这一个基地的存在,能给周围带来很多的收入。一个基地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会引起周围消费发生变化,对周围商业、服务业等各种行业的带动是很明显的。不管怎么裁军,我要保留我的选区之内的军事基地,保持军工厂正常生产,这一点在美国政界表现得很明显。
那么对于美国国防部来说,它是一个利益集团,也是很明显的。一旦国际军事形势缓和了,还要它干什么?不能维持庞大的国防开支和庞大的全球部署的军力,那它是不高兴的。所以从国防部的利益来说,它宁愿世界上有些地方不断地冒烟、不断地起冲突,好有充足的理由从国会获取充足的经费,然后变为最强的力量。
美国国防部的强势地位,从拉姆斯菲尔德这个强势的国防部长来看非常明显,而不管是科林·鲍威尔,还是后来的赖斯,国务卿的弱势也很明显。有一个资料讲过,美国的中东司令部一年获得的经费达到500多亿美元,数目非常大。而美国国务院一年的经费大约就是100亿美元的样子。美国国务院维持全球外交,还不如一个地区司令部的经费多,所以美国国内舆论就讲,国务院对中东问题的政策很难推行。为什么?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而国防部很有钱,能够组织非常强的研究力量,研究出一些中东问题的报告,得出对它有利的结论。因为它的钱比国务院多得多,所以它在中东地区美军中央总部的影响力比国务院要大得多。
随着军力的扩张,随着美国冲突地点的增多,当然给美国军人带来了伤亡,但是对于五角大楼来说,通过冲突获得更多的经费,完成机构的扩张和膨胀。这点也是很明显的。
美国进行他国军力评估,在冷战时期主要针对苏联,苏联解体之后没有了。因为美国做这样的评估,主要针对它所认定的战略对手。比如美国绝不对文莱做评估,绝不对巴基斯坦做评估,也绝不对印度做评估。它觉得这些力量不够资格、不是对手。它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影响的国家,它觉得都不够资格。
冷战结束,因为苏联解体,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力评估的做法大概停了10年。这段时间它在观察,谁会是美国的下一个战略对手。美国最初盯住日本,按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种态势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美国要做日本军力评估了。后来美国认为不用,因为通过美国遍布日本的军事基地,日本还是牢牢在美国的掌控之中,日本力量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依赖,日本逃不出美国的手心。所以它认为日本虽然在经济上给美国很大的挑战,但不足以成为美国安全的对手。
经过10年的考虑,美国越想越觉得,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中国可能是未来美国的对手,开始年度发表对中国武装力量的评估。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冷战思维,所谓冷战思维就是单赢思维:我赢了你必然得输,你赢了我必然得输,这个世界只能有一家赢。
其实情况是这样吗?我们可以看,美国在对我们进行全面军力评估,而我们没有对美国做。从新中国建立开始,我们从来没有主动以哪个国家为假想敌,从来没有对哪个国家发布过这样的报告,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干涉别国的内政。
这些观点美国是没有的。你认为你不是它的主要对手,它说是,它就这么评估。这就充满了冷战思维,充满了帝国思维,充满了单赢思维,这在小布什政府表现得非常明显,只能我赢,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的利益比全球利益都高。
冷战思维、单赢思维、帝国思维,集这些思维之大成者,才能搞出这样的报告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曾经说过,在国外有一种鬼魂叫冷战,有一种病毒叫中国威胁论,冷战鬼魂附体的人携带中国威胁论的病毒不时发作。说得很生动、很幽默,而且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