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曹操之一 英雄?奸雄?仁义?

第一章 曹操之一 英雄?奸雄?仁义?

英雄太多,英雄的故事更多。在诸多英雄中,最值得我去揣摩的,便是曹操了。以前比较喜欢看三国,相当地敬佩刘关张。这可能是受到《三国演义》和众人的影响。而曹操,在众人眼里,从头到脚,到处充满了奸诈和血腥,似乎是经过奸诈培训后的董卓。只不过,前一个是奸雄,后一个则是奸贼了。一点不错,奸是他们共有的特性。但奸雄,终究谱写了一段英雄史诗;而奸贼,最终落入自掘的坟墓,永世不得翻身。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奸”,就可以给曹操随便扣帽子。在当时,“奸”,十分普遍,一点不奸,怎能成就大业。刘备、孙权之流,表面上都打折恢复汉室的幌子,个个都心怀不轨。特别是刘备,有了一点政治本钱后,就开始以皇叔自居,四处招摇,满口仁义,笼络了不少仁人志士。很多事情就这样,说的人多了,听的人多了,便自认为是这么回事,不再能坐下来冷静地审视自己,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于是乎,别人的观点成了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指鹿为马也就成了不足为奇的冤案了。恐怕连刘备自己,也都会被自己的“仁义”蒙骗了。自己也就当仁不让地接受了,并且受之无愧,受之坦然。这难道就没有奸诈的因子?只不过是别人,甚至连自己也看不出他的奸诈而已。大奸似忠,奸诈到这份上了,也就到了一定的境界了。我说得可能玄了点,过了点头。不过,我的这种观点,赞同的人多了,我自己也会飘飘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成为不刊之论,也会“被”这样,“被”那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这位刘皇叔的仁义,有点“被”的成分。

很多道德情操高尚,或自认为如此的人,除非隐姓埋名,甘于寂寞。当然,这样的话,当时的人和后人也就无从知晓了。那些被称为高士的人,为什么会被后人知晓,一定是靠自己的文章,或他人的赞誉。要不就先大干一番,然后激流勇退,博一个功成身退的好名声。

茫茫人海中,若要有所建树,要不放下臭架子,在权贵中讨一杯羹;要不揭竿而起,另起炉灶。当然,自立门户也需要本钱,或祖上的政治遗产,或是先依傍他人,到了羽翼丰满之时,再取而代之;或装神弄鬼,招摇蒙骗,蒙蔽一帮信徒、愚民莽夫;或搜寻帝皇之遗胄,或网罗先贤之遗脉,依靠别人的威望,做自己的勾当;或干脆找一个傀儡,用金镀一下,来个华丽转身;或直接认一个名人做祖宗,或称自己是某某大仙转世。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大凡为谋一己之私利,在乱世中浑水摸鱼,或迫于世事,不得已而为之,也实属无奈之举。只要在总体上,做一点有益的事,就算是仁义了。只要老百姓受益,就不必拘泥于礼法,特别是在乱世中,礼法,就是害人的陷阱,经常损人害己,耽误大事。许多恶人,就是利用他人的礼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别人的放弃,就是自己的机会;别人的循规蹈矩,就是自己功成名就的垫脚石。成功以后,就掌握了发言权,谁还敢说半个“不”字?有本事你来啊。看来,在乱世中,讲究仁义和礼法,只会害了更多的人。不害人,会让更多的人被害;不杀人,会让更多的人被杀。历史本身就这么残酷和可笑。不仁不义,在历史上算什么?谁拯救了历史,谁就是仁义,谁就是大仁大义。以暴制暴,是历史的必然。没有不流血的战争,没有共同的仁义。在所有人渴求别人给自己仁义的时候,自己给别人什么了。谁能给所有的人以仁义?恐怕连圣人也不行。一不留神,仁义就会“被”假仁假义,就会“被”不仁不义。

曹操被称为“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曹操就是他自己,别人的看法,改变不了他所开创的一个时代。仁义不仁义,只不过是别人的注释罢了。我想,以曹操的大度,是不会计较这些的。历史的公道,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绝对的尺寸。

说了这些,并不是我在极力宣扬什么,或崇拜什么。我不是追星族,不崇拜任何人,包括我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弱点,崇拜什么,都是一种偏执。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样就怎样;还人物于历史,正面目于本来,才是公平公正。这,才是我的愿望与目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曹操之一 英雄?奸雄?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