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五章 曹操之四十五 求贤令

第十四五章 曹操之四十五 求贤令

经历惨败教训的曹操,回到许都后,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年,又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孙权正加紧进攻合肥。合肥在当时,是个军事重镇,紧靠东吴的重要门户,一旦有失,就会对曹操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改变曹操与孙权之间的军事格局。而合肥,对曹操来说,就是保证后方安全,遏制东吴的重要防护墙。孙权久攻合肥不下,一下子发毛了,竟产生了要亲自上阵,组织军队进攻。在手下人一致竭力劝阻下,孙权才放弃了这个冒险的计划。

曹操得知合肥吃紧,急忙派出张喜,率部紧急驰援合肥。但不知什么原因,张喜的救兵,迟迟未到。当时的扬州别驾蒋济,见势不妙,向刺史献上一计,假装收到张喜的书信,称军队快到了。刺史假意委派副手前去迎接,并安排三路使者,向守城的人报告援军已到的消息。其中两路使者,被孙权截获。恐怕这也是扬州刺史的巧意安排,故意支孙权上当。孙权还真的相信了,急忙撤围而走。

七月,曹操率领水军,驻扎合肥,并在周围大量屯田,做好生产工作,以保障军粮的供应。看来,曹操把合肥的防守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适应新的形势下,与孙权之间的军事角逐。这可不是一朝一夕,靠一次战斗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靠长期的努力,才能遏制东吴势力向江北的进一步渗透。

庐江人陈兰与梅成,占据了?县、六安,发生叛乱。曹操派遣荡寇将军张辽,进行剿灭,杀了陈兰与梅成,平定了叛乱。曹操留下张辽、乐进与李典等人,指挥七千余人驻扎合肥,自己则带领大军回到谯县。

丞相掾和洽向曹操进言:天下有很多人才,才华与品格各不相同,不能用一种模式去衡量优劣,以免疏漏。更不能因穿着簇新,车马品相高的就认为他们不清廉。要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大家就会故意将衣物弄污损,甚至有些高级官员,自带水壶,饭缸,到岗位上工作。大家如果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刻意勉强的话,就会感到精神疲惫不堪,影响正常的工作效率。官场上的风气也会因此败坏,流于表面。曹操恳切地听取了和恰当建议,认为说得很到位,具有可行性的价值。

第二年春天,曹操向全国下了求贤令,意即不管出身如何,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举荐上来,得到应有的重用。在这则求贤令中,曹操公开打破了门第限制,大胆破格提拔低下的人士,让寒门之士,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一点,让曹操赚足了眼球,笼络了大批人才,为日后的治理国家打下了基础。

十二月,曹操颁布谕令,把自己的简历公之于众:我年轻时被推荐为孝廉,自知不是什么隐居山林的高尚之士,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些不满。我以天下为己任,立志除残去秽,公平选举人才,因此,得罪不少人。我为避免遭遇横祸,辞职回家,以打猎读书为娱,准备等到天下太平之时,再出山做官。不过,不久,我就被应征为典军校尉,又开始想报效国家了。我的最大的心愿,也是终极理想,就是在死之后,能被朝廷为我树立一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墓碑。后来,在历次征战中,我破黄巾,斩吕布,讨袁术,灭袁绍,平刘表,屡建奇功,最终统一中原。要不是我的存在,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要称王称霸。现在我官居丞相,位居人臣之极,该满足的都满足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享受的都享受过了。但很多人也会妄加臆测,说我有非分之想,令我寝食不安。我也很无奈,一直想将军队交由有关部门,回到自己的封地,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但这样不现实,我一放弃兵权,就会被他人迫害,使家族遭殃。退出军队,同时也会使国家再次陷入混乱,百姓重新遭殃。我所能做到的就是退让部分封地,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减少大家对我的猜忌。

曹操说的是实话,很多事情,不是旁人所理解的。残暴,当然不错,曹操是残暴。试想,在那个年代,想有个作为的人,有谁不残暴?如果一切是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别说建功立业了,就是想保全身家性命,都是老大的难题。那是一个颠倒是非,没有道德礼仪可以遵循的社会,谁有权势,谁有兵马,谁就说了算。大家都是互相倾轧,互相掠夺,人性与民生,早就泯灭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那就是消灭别人。这也是唯一的生存法则,别人死了,自己才能活下来。不残暴别人,就会被别人残暴。曹操为了生存,除了对内镇抚辖区,积极屯田,恢复农业生产,做了不少好人好事。辖区内老百姓的生活,也安定了不少。但伤天害理之事,曹操的确也做了不少。这些事情,很多是不可避免的。杀对方的百姓,是为了蚕食对方的有生力量;杀降卒,是为了避免他们的谋反;杀朝官,是为了铲除朝中的异己分子。当然,我的这些观点,有些偏激,甚至和曹操一样,有些残暴,但这是事实啊!仁义之师何在?谁是仁义之人?在仁义已死的时代,仁义只是一件宽大的法衣,谁穿上了,都只是形式而已,躯壳里,隐藏的可能是更大的罪恶!善始是好事,善终才是目的,为了目的,不得不采取了不择手段,也是可以得到理解的。过程固然重要,但为了终极理想,不光彩就不光彩吧,曹操是不会介意的。一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形势所迫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五章 曹操之四十五 求贤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