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曹操之四十六 平定关中(一)

第四十六章 曹操之四十六 平定关中(一)

又是一年的春天,朝廷任命曹操的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作为丞相的副手,也就相当于副丞相,并为之设置了属官。这可是朝廷的正式任命,有着合法的程序,名正言顺。当然,这里面是否有猫腻,不必多说。这个美差,说实话,其实就是为曹丕定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曹丕的老爸叫曹操。曹丕自此,就可以丞相副手的身份,在政治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这回,曹操没有拒绝,曹丕可是自己的接班人啊。这五官中郎将的官儿,当起来,可比在赵温手下做僚属强多了。曹操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曹丕参预军国大事,为以后的权力过渡与交接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月,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并命令征西护军夏侯洲等率领大军从河东出发,和钟繇会师。当时管粮仓的属官高柔,看出这样做不妥,劝曹操说,大军一旦进发,关中的韩遂、马超等人,必生疑心,相互煽动造反。不如先将他们稳定下来,到那时,汉中可不劳军旅,传檄可定。说得很有道理,曹操应该明白其中的事理,但没有听从这个建议。

曹操并非是盲目拒谏,而是有着自己的计划。这种计划,是不可以向别人透露的,只不过,高柔么偶有看出曹操的真实用意。曹操比谁都清楚,韩遂、马超等人,迟早要造反的。曹操想到的是更远的三步走计划:刘备与孙权,已经结成军事同盟,力量今非昔比,想硬打,成功率不高,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当然,曹操也不必担心孙刘联军,在短期内,他们会有什么大的动作。凭他们目前的实力,想反攻曹操,火候不足。曹操想要彻底征服刘备与孙权,必须先拿下刘璋的西蜀,好从上游,顺江而下,一举消灭刘备与孙权。汉中的张鲁,阻隔在曹操和刘璋之间,不除张鲁,就谈不上灭蜀。关中地区,由于各种因素,非常的不稳定。那里的军事集团,各自为政,军力超过了当地的政府。曹操虽曾对关中地区,做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些军事力量的发展,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关中的众将,一直保持中立,没有完全受制于朝廷。这,就像一颗一直埋在曹操身边的炸弹,随时会引爆。直接安抚,效果不会明显,只能维持短期内的相对平稳,不能使问题彻底解决;直接攻击,似乎理由不充分,无故兴兵,会招来众多的反对,容易带来不良影响。怎么办?当然得让关中的人先公开表明态度,等他们先造反了,才有正当的出兵借口。而兵进汉中,就是让关中诸将走出前台,成为曹操攻击的靶子。只有这样,曹操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用武力解决关中问题。

果然,在关中的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人,终于坐不住了,纷纷起兵,联合在一起,屯聚在潼关一带,想堵住关中最重要的门户,并随时可以走出关中,四处骚扰,威胁曹操的后方安全。这些军事部落,大大小小,共有十来万人马,声势浩大。曹操一看,急忙派遣安西将军曹仁,统领诸将抵抗,吩咐他们不要出战,坚守营寨,不要让他们走出关外。

七月,曹操亲自带队,准备进攻马超等人。很多人建议,说敌人善于使用长矛,不易靠近,必须精选精锐,才能取胜。曹操很有把握地说,战争的主动权在我这儿,他们虽然兵器厉害,但我有计策,让他们无法发挥特长,你们只管敬候佳音吧。看来,曹操早已胸有成竹,想出了御敌之策。

第二月,曹操带军到了潼关,和马超等人的部队,隔着潼关,驻扎下来。曹操不断地进行各种攻城准备,使得马超等人,异常紧张,脑子里始终绷紧一根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曹操却在暗中,派遣徐晃、朱灵,带领四千人马,向西渡过黄河,立下营寨。也就是说,曹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关中,走到了关中军的后方,保护渡口的安全,准备迎接曹操的大队人马。一旦曹军进入后方,就将不再受恶劣地理环境的限制,行动方便多了。这一切,都瞒过了关中的军队,人多了,动静太大,行动也会相应缓慢,一旦被察觉,将徒劳而返,影响日后的战局。人少了,兵力不足,即使渡过黄河,也会被轻易消灭,达不到作战目的。徐晃此行,实际上,是为曹操的大军,打通进入关中的通道。而徐晃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地进入关中,就是因为曹操的伪装工作做得很成功,钳制了关中的主力部队,麻痹了马超等人的神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曹操之四十六 平定关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