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五十九 汉中失守

曹操之五十九 汉中失守

曹操之五十九汉中失守

汉中,是西蜀的重要门户,对曹刘双方的军事意义都极其重大。魏王总体来说,降服了张鲁,占领了汉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形势对魏王的一方,十分利好。魏王的军队,完全可以趁势而上,一举拿下西蜀,为日后的统一全国,做好铺垫。可惜,不知什么原因,魏王在这节骨眼上,却一反常态,像是变了个人似地,再三拒绝司马懿和刘晔的劝告,将大队人马撤出汉中,只留下夏侯渊等人驻守。看这意思,魏王的目标,只是锁定在守住这胜利果实,遏制刘备的势力,向关中渗透。其中的原因,真的很难全部把握,可能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了。东吴向合肥方向的进攻,绝不会是唯一的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如西蜀的大谋臣法正所说,一定是朝中有什么重大的问题,急于快速赶回,亲自处理。

朝中会有什么变故呢?而这种变故,竟会让魏王放弃这难得的灭蜀机会。深究其原因,恐怕还得试着从魏王自身说起。魏王现在,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了,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养敌自重的可能性不大,普天之下,唯有魏王为尊,用不着这样的诡计,魏王也照样能呼风唤雨,吃香的喝辣的。魏王担心,或者疑惑的是,朝中会有人,趁魏王远征在外,暗地相互串联,打压曹氏的实力。特别一提的是关羽,实力和影响太大了,逼着魏王打算要将许都迁走。魏王征战了几十年,杀人无数,仇家太多了。私仇的不说,就是那些依旧忠实于汉室的老臣,看着汉室已名存实亡,怎不痛心疾首?他们知道,这可是绝版的也是最绝好的机会,利用自己原有的关系和影响,为汉室的江山做最后一搏,随时会在大后方起事。或者,他们看到魏王一旦灭蜀之后,世上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钳制魏王了。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是现存唯一有些出息的刘家人,担负着恢复汉室的重担,可不能被魏王就这么铲平了。这些还不死心的老臣们,在暗中,故意放些风声,制造紧张气氛,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魏太子曹丕,能否在老爹不在家的情况下,顶得住这番考验,很让魏王委实放心不下。其实,在曹营的内部,也有不少当权派反对曹丕立为太子的,给曹丕增添了不少麻烦。就连魏王自己,也多次想要立曹丕的弟弟曹植为太子,这更是对曹丕太子位置产生了威胁,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曹营中的派系斗争。

不管什么原因,结果都是一样的。魏王的意外撤兵,对刘备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别人的放弃,造就了自己的机会。刘备深知,汉中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前的刘璋,就是难以抵住汉中张鲁的军事压力,才听取臣下,邀自己来做客的。现在的刘备,实力远强于刘璋,但对手呢,更是张鲁所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不动手,还等到何时呢?等到魏王再回到汉中,那时才准备动手,恐怕难于上青天了。

对这次争夺汉中,刘备非常重视,亲自上前线,来到阳平,指挥作战。但刘备的进攻,并不顺利,遭到夏侯渊等人的顽强抵抗。面对接连的几次失利,刘备仍不灰心,继续派兵,可以说是把自己的老本全部都掏出来了,作为赌注,投进了汉中。夏侯渊等人,虽是勇猛,但与刘备相比,毕竟差远了,只得向魏王告急。魏王赶往长安,积极筹划如何面对这场战争。

刘备与夏侯渊僵持着,形势不妙,魏王一旦亲自前来,西蜀就难保了。刘备抓紧战机,派兵渡过汉水,占据了定军山,并将前来争夺的夏侯渊,阵前斩杀。等到魏王回过神来,汉中的战局,已很难挽回了。

刘备面对魏王的大军,即使调整作战方法,采取严防固守的策略,占据险要的地形。魏王与刘备相持了一个月,始终没有进展,很多士兵都临阵脱逃,粮草也接济不上,只好将汉中的军队,全部撤回长安,放弃了汉中。

汉中之战,最后以魏王的失败告终。这也是魏王一生中,最后的一场大战。究其最终的失利,主要是由自身造成的。魏王没有意识到汉中的重要性,没有在降服张鲁后,果断进攻,趁热打铁,给了刘备一个喘息的机会,并撤去了大队人马,只留下夏侯渊等少数兵力。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刘备的得逞。此后,刘备的实力大增,三国之间的军事格局,也因此基本定型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曹操之五十九 汉中失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