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温水煮青蛙

第224章 温水煮青蛙

()既然明朝已经降服,中原已无战事,刘致远带领舰队转向东方,打算把倭国当成出气口来用。

倭国除了火山多地震多之外,什么都缺,实在是一块鸡肋,占领了也没有多少实际用处。不过,现在它终于有用了,可以当成罪犯的流放岛来用。

一年前,定海军就曾攻下了九洲岛和四国岛,除本州岛之外,北海道岛由于地处北寒地带,尚未开发,所以刘致远一直没把它放在心上。不过现在要重新调整对倭国的军事策略了,而这一次出征,刘致远的目标是攻取本州岛,把本州岛当成罪犯的流放地,原来居住在本州岛的倭人,全部迁到北海道岛去垦荒,把这所剩不多的倭国人的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剥削干净之后,就让这个民族彻底地从地球上消失,然后把开发得差不多的北海道岛收入囊中。

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战略,不一棍子打死对方,而是用各种看似很温和的手段,把对方渐渐地逼入死角,最后,对方连一丝反抗能力也不剩下,只能任由宰割。

其实,刘致远用在明朝的战略也是温水煮青蛙,先是武力逼迫对方一步步地让步,然后一点一点地对其进行渗透,当对方幡然醒悟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退无可退,成了案板上待宰的肉。

暴力征服,其实只不过一种情非得已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野蛮手段,而温和,才是最高明也是最可怕的暴力。

而温和的表现之下,当然有暴力来支撑。现在定海军已经占领了世界上所有战略要地,亚欧非三大陆上的各国已经被分割包围。听话的国家就给胡萝卜吃,不听话的就大棒伺候,除非是深居内陆,永远不跟大海打交道的国家,否则都无法逃脱被定海军主宰的命运。

一个失去了海洋的国家,也就失去了未来。这一点,刘致远比谁都认识深刻。中国官家史书和坊间评书里,乐此不疲的永远都是宫廷内斗,权谋诈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最多不过是陆战场上的格斗拼杀。举世推崇的仍是孔子,满口治世名言而绝无兴国大略。中国之重内治、尚空谈,根深蒂固,千秋万代。

然而,现在人类社会早已步入弱肉强食的时代,世界发展的滚滚大潮中,不进自退。如果不从根本上洗掉整个民族身上那种固步自封,封建保守的习气,整个民族就被世界淘汰掉,沦为海洋国家的奴隶。

遍观历史,海上霸主缘起于海盗,骷髅旗下建强国。定海军就是这样一支海盗军团,刘致远已经把进取和冒险这两种海盗精神带入了这带支军团。这种精神加诸个人,则充满进攻和战斗性,极致则杀人越货横行霸道;化身国家,则开疆辟土,威震八荒,乃至称王称霸。

说得直白一点,定海军想打谁就打谁,根本无须任何借口。只要刘致远长剑一指,指哪打哪,绝对不打折。

征服海,驾驭海,海国一体,人海一体;以海的精神、海的霸道,冲刷整个世界。在殖民者、抢掠者的身份背后,谁能否认华夏帝国没把文明的种子播散在四面八方?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征服者都是伟大的,只有被征服才是可耻的,历史永远都跟随征服者的脚步。

几十年之后,放眼世界,到处都是华人。他们扬起高傲的头颅,以征服者和开拓者的身份,主宰整个世界,将白种人,黑种人彻底地踩在脚下,这才是刘致远奋斗的目标。

北美平原是华夏帝国的麦田;

东南半岛是华夏帝国的粮仓;

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华夏帝国的林场;

澳大利亚和西亚是华夏帝国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华夏帝国的牛群;

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源源不断地充实华夏帝国的国库;

印度人和中原人为华夏帝国种棉花种茶叶,而华夏帝国的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及南美;

西班牙和法国就是华夏帝国的果园,地中海是华夏帝国的后海。

真到了这个时候,世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住华夏帝国腾飞的翅膀。

+++000+++

正当定海军在本州岛上高歌猛进的时候,保定王终于摆脱傀儡地身份,回到了北京城,虽然皇帝的名号被剥夺了,但是他还是以明朝实质统治者的身份重新入主北京城。这个时候,没有谁敢反对他的权威,因为他的身后有一个可怕的保护者。

与保定王一起进城的,还有一支很惹眼的队伍,这支队伍进入北京城后,就征用了位于紫禁城东面的内东厂,把原来在此地办公的东厂官员全部扫地出门,然后挂上了一个新的门牌:华夏帝国外交部驻明大使馆,馆长是个年轻的男子,叫岑大友,是开平女王的一个侄子。

岑大友加入定海军有五年多了,由于他的身体单薄,并不适合当兵,刘致远看在岑慧君的面子上,把她的这个堂弟安排到了军政学堂去学习。但凡进入军政学堂的学员,学成之后最差也能外派到海外当民政官。不过华夏帝国现在还是军政合一,大权还牢牢掌握在各级军官的手中,这些民政官只不过是辅助性的行政人员,除了户籍管理之外,一般也没有多少实权。

当然,外派到他国去当使臣的就不一样了,不但油水丰厚,还很威风。有定海军这样强力的打手撑腰,华夏帝国的外交部是相当牛气的,外交官是相当有实权的。正所谓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要想跟这些“天官”打交道,不但要够谦卑,还要懂流利的汉语。因为华夏帝国的外交部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就是没有翻译人员也不允许自带翻译进行传译式会谈。在外交部,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都只以汉语为准。不会汉语的人,连使领馆都不让进,想跟华夏帝国打交道?门也没有。

外交部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目的也是为了强行向各殖民国推行汉语教育。当汉语成为这些国家必须普及的教育时,殖民地的汉化进程就会加快。

当然,驻明使馆并不需要对明朝的百姓推行什么汉化教育,它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成立,目的就是督查明朝的国政和军政,同时督促明朝尽快履行对华夏帝国所作出的承诺。另外,督促保定王尽快把亲生女儿:太平郡主送到台岛。

话说这个太平郡主,只有五岁,原来叫永康公主。不过她爹保定帝都降为保定王了,她的地位也就直线下降,被刘致远封为太平郡主,将会成为明朝被一个和亲的郡主。

保定王此时就这么一个女儿,现在要他把女儿远嫁海外,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其实,明朝的公主想找个称心如意的驸马很难,皇帝家的女儿也愁嫁。

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

明皇室为什么有这么奇特的规定呢?原来,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为了彻底斩断外戚干政的危险,明皇室便下了死命令,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所以,皇家公主的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辈,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地位,也就不会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施加影响力。从洪武大帝到嘉靖皇帝,宦官干政的危险没有消除,在特定的年代还非常剧烈,可是,外戚干政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明代皇室的公主都是金枝玉叶,掌上明珠,对她们的婚嫁,皇家自然都极其重视,无不是千挑百选,风光大嫁!

于是,民间男子争当驸马爷,成为明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驸马爷,如何挑选驸马爷,成了一个大难题。那个时候,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只能靠口碑相传和别人的推荐。驸马爷的好坏高低、优良中差,也就完全凭一张嘴而已。

谁才敢长一张给皇帝家做媒的玲珑嘴呢?自然是皇帝家最亲的人了。而离皇帝最近的莫过于宦官,于是,为公主牵线搭桥的人,大多是宦官。遇到道德品质良好的宦官,自然会尽心尽力地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倘若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自然会从中以权谋私,这就给民间骗婚之辈留下了一个出口。于是,有众多民间男子,挂羊头卖狗肉,通过贿赂宦官近臣,向皇室骗婚,诈娶公主,谋求富贵。这种事在明代简直是层出不穷,堪称一个个历史奇闻。

明弘治八年(1495年),民间有个大款叫袁相,他向内宫太监李广大肆贿赂,目的就是请李广帮自己娶到一位公主,让自己可以攀龙附凤。李广便利用各种机会,极力向弘治皇帝推荐袁相,对其大肆吹捧,漂亮话说尽了。弘治皇帝信任李广,便同意招袁相为女婿。弘治皇帝还亲自召见了袁相,感觉还可以,便和袁相的父母约定了大婚的日期。

不料此时,突然有人告发了李广和袁相的骗婚阴谋。弘治皇帝立刻派人调查,经查明,李广接受了袁相许多的贿赂,而坊间对袁相的评价并不高,远远不是李广说得那么高、大、全。这下子,弘治皇帝恍然大悟,龙颜大怒。可是,袁相和德清公主早已经定好了婚期,从风俗习惯上已经是铁板钉钉,不容更改。可是,弘治皇帝怎么能容忍把女儿嫁给一个骗子呢?于是,他逆势而为,推翻了婚期,下一道圣旨废了袁相的驸马,另选了新的驸马给自己的女儿。

袁相骗婚功亏一篑,让弘治皇帝惊出一身冷汗。弘治皇帝虚惊一场,好在德清公主完好无损,没吃骗子的亏。在这一点上,他比后来的嘉靖皇帝要幸运得多。

嘉靖六年(1527年),皇室为永淳公主招选驸马。通过太监、女官的极力推荐,皇室选定了一个叫陈钊的男子,并和陈家定下了婚期,永淳公主即将“下嫁”。谁知,天公不作美,世间有“小人”,有人向皇家告发说,陈钊家族世代患有恶疾,而且生母是再婚,且做了别人的小妾。把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给一个小妾的儿子,即公主未来的婆婆是个“二奶”,实在是有辱皇室的尊严!

嘉靖皇帝接到举报的奏折,一下子头都大了。经过调查,陈钊的亲生母亲果真是个小妾。于是嘉靖皇帝二话不说,马上悔亲。可是,公主的婚期已经昭告全国了,推迟婚期,总得有个理由。如果告以真相,说皇帝家被人骗了,这不得让天下百姓笑掉大牙吗?为了挽回皇室的面子,嘉靖皇帝赶紧命人在全国海选,另招驸马。经过千挑万选,终于挑中了一个叫谢昭的男子。这次,嘉靖皇帝可不敢再轻信人言,非要亲眼审查驸马人选,于是,他接见了谢昭。谁知亲眼一见,嘉靖皇帝狂怒不已,原来这个谢昭天生秃顶!显然,这个谢昭是个丑八怪!

在公主婚嫁问题上,嘉靖皇帝这个老丈人当得很闹心。不过,谢昭丑归丑,据说人品还不错,这多多少少也能给嘉靖皇帝一点安慰。

现在,轮到嘉靖的儿子保定王操心了。按说嫁女入开平王府,这种政治婚姻虽说可能会造成女儿的终生不幸,但是,何苦生在帝王家,王室成员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是要有所牺牲的,这个远嫁海外的女儿能有个好归宿也不一定,现在悲观还为时过早。

其实,刘致远也没有逼婚的意思,他只是要求保定王把女儿送到台岛上,在真正步入谈婚论嫁阶段之前,这个所谓的金枝玉叶还要进入学堂进行一翻再教育。如果这个王室女无才无德,人家开平王府还不一定娶呢。毕竟人家开平王府跟你明朝王府是平级,没有谁高攀谁的意思。明朝虽然国土面积大,但人家台岛的经济实力宏厚,到底是谁沾谁的光,那还真不好说。

当然,刘致远还是希望明王室与开平王府和亲成功的,这样一来,大明朝与台岛之前的隔阂就变少了,与华夏帝国之间的密切程度也加深了。以后再经过数代通婚,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华人世界真正一统并不是什么难事。

正所谓:治大国如煮小鲜,温水煮青蛙。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之海上霸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重生之海上霸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4章 温水煮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