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交谈2
“这次来,首先我想感谢林老师这一年多对秋荷的照顾,她成长了不少。”陶慧珍欠起半个身子。
林老师伸出一根食指摇了摇:“我知道你大老远的从山村跑到云艺来见我,绝不是想说这些感谢话的。我还要回去上课,我们就开门见山好了,有一说一。让我来猜一猜你的目的?你的其中一个学生在这次比赛中拿到了亚军,可是在我院优良的教学环境下,秋荷与冠亚军无缘。你一定是有所想法吧?”
陶慧珍也出奇的直接:“开门见山,好。确切的说是,秋荷因没有跳孔雀舞而感到失落,她认为她的强项是孔雀舞,而比赛的时候她跳的却是其他的民间舞。”
“那你也认为她的强项仅仅是孔雀舞?”林老师想了起来,秋荷有不少回跟她提起想练习孔雀舞她没允许。直到如今她仍不认为自己做的有误。
“这要从头说起。”陶慧珍把自己缓缓地代入到回忆当中,“那时候秋荷在村寨里很少出现在我的视野,她家住在村寨的最里头,我住最外头。同龄人都在教育点读书,唯独她因为各种客观因素在家照顾年迈的姥姥、姥爷。一次在傣乡的节日庆祝中,我看到这孩子在跳女子孔雀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陶慧珍说到此处停下来吸了一口果汁,调整情绪继续陈述起来,“其实本地都是男子在跳孔雀舞,女性跳孔雀舞在本寨她是第一个。当时感到挺惊艳的,跳的很纯粹。舞蹈本身倒没有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可还是觉得那样的舞蹈不太能出现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身上。重要的是她没有系统学习过。从那后,我开始邀请她到教育点上课,又慢慢的培养她跳舞。孔雀舞成了她的标志。要不是孔雀舞我也不会注意到她,也就不会有她从景洪市到昆明市的一路走来。这孩子的优势就在模仿孔雀上,她与孔雀有不解之缘。所以我觉得应该考虑一下她在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您问我的话,答案是肯定的,我支持她偏向孔雀舞这边。”
林女士静静地听陶慧珍叙述完。沉默了有一到两个呼吸那么长的时间。
“所以这就是你来昆明找我谈话的目的。”林老师呼吸平稳,语速均匀,她不受陶慧珍的任何影响,“舞蹈学院不是舞蹈班,秋荷需要兼顾的东西太多了,你总不能期望我只让她接触孔雀舞吧?这是错误的想法。民间舞就是民间舞,古典舞就是古典舞。孔雀舞还没强大到自成一体的程度。你跟我讲了那么一大篇,其实只不过都是过去的往事罢了。”
“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傣族传统孔雀舞被列为国家级非遗,说明它有一定的传承意义。秋荷是傣族人,让她来做这件事儿,传承家乡文化,让她来打开这块缺口,意义非凡。这也是秋荷以后能赖以生存的本事,不能轻易丢呀。”
“陶老师,我听说……你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舞蹈演员出身,并且多少年不登台了。你对现在的舞蹈圈子和舞蹈文化的未来走向又能看透多少?跳舞就是跳舞,秋荷首先考虑的可不是传承家乡文化、我知道你想说民间舞离不开文化的熏染蕴蓄而成,但出发的角度你得搞清。而单纯的从跳舞的角度出发,我觉得她这次的民间舞跳的分外不错!她才在云艺一年多就能拿到第三名,她在孔雀舞之外的领域,也大有可为。我不能局限了她。”
“那么这一次省级比赛,如果让她跳孔雀舞,说不定能拿到个第一呢……”
“是吗?明年还有比赛,我还要让秋荷跳别出心裁的民间舞,要是能拿到更好成绩,陶老师可能就会改变看法了。”
“孔雀舞嘛,别太认真了。尤其在傣族这里。”
说着林女士把柠檬水喝了一大口,把杯子放下来,她整个人起了身:“不好意思,我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有机会再谈。我就不送你了,再见。”不给陶慧珍任何反驳的机会,林女士朝门口去了。
她放下的柠檬水还在透明杯里摇晃。
陶慧珍站起来扶着咖啡桌,在林女士背后开口说:“林老师不给我时间不要紧。你还没见过那孩子跳吧,我希望你能给她一点时间。让她给你跳一段孔雀舞。”
林女士留给陶慧珍的骨骼条理清楚的背部僵了下。迈向前的脚步犹豫了下去,一只脚停在半空很半天才落地。林老师回头说:“你还有一个学生也被云艺招来了吧?”
“算是个旁听生。”陶慧珍如实回答。
林女士挥了挥手离开了咖啡店。陶慧珍又坐在原地想把果汁喝完再离开。
交谈并不是很顺利,不过舞蹈学院这条路依然是秋荷走的最正确的路。林老师的执著也有一定的说服力。就连她陶慧珍也不能完全否认。
她小口吸着果汁,脑海里不断地回忆刚才二人的对话。但她没有太过纠结于这一块。她享受似地喝着,把时间抛在脑后。放松下来。侧脸贴着窗玻璃顺着整洁的马路看过去,看不到尽头。不远处云艺校园内的建筑从墙角边探出头。慢慢的,她靠在皮沙发上不小心睡着了。耳边萦绕着一首歌谣。
……
从昆明回来的第二个星期三,陶慧珍收到了送报员送来的一本当地的文学杂志。包装朴素,定价只有三块八毛钱,页数也不多。送报员让她留意其中有一篇叫做《我的家乡》的文章。
陶慧珍马上翻开《我的家乡》那一页,快速的阅览。慢慢的她听到自己身体内的血液波涛汹涌的流动,心脏在胸腔内击出沉闷的夯击声;又有枝芽破土的声音在耳边分裂。泪腺也起到了作用。这里所谓的“我的家乡”,村口的绿竹林,排布而去的歇山式屋顶的吊脚竹楼,小小的针顶寺院。同样也勾起了陶慧珍对傣乡的记忆。文章中这样描写道,“村外,银色的弯型贴纸在阳光下闪动,高远的天,高远的山,高远的茶田。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一横一竖,一经一维。”
“果然同陶老师希望的一样,这一切都太平安康起来了。这本杂志就送你了啊,我回去了。”送报员环视大茶村,又深深的看了一眼陶慧珍。
说了谢谢,送走了送报员,回到竹楼,陶慧珍沉静下来把这篇文章读了三遍,无数个时间贴片在她脑海里翻滚。大茶村承载了她太多的记忆了。以至于她泪流不止,她用手指在文章作者的署名上划过,那里的署名是(大文豪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