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劝说

第251章:劝说

刘谨来信说老爷子要全家都去江宁,这是刘家的一个好消息,十来年了,难得一次全家团员。刘基的意思很明显,是要定居于江宁了,让家里人都搬过去。这说明朱元璋已经完成了取天下的大业,新朝即将诞生。既然刘基定居江宁,那就是朱元璋把都城定于江宁了。

为此刘璎和刘诚从台湾返回,在北竿岛与刘诠会和,准备一起回南田。

途中闲话,刘诚为刘治瑧说情,由此刘璎更清楚了,二叔与刘治瑧的关系不一般。究竟他们为何关系密切,刘璎就不得而知了,也不便细问。这个面子刘璎还是要给的。

因此刘璎说道:“这个刘治瑧是有点不争气,得空的时候二叔还是要教导他。哦,二叔,我看他不适合船上的差事。哦。。。。。。台湾正是草创局面的时候,需要很多地方官员。选官员嘛,头一条是功名,可是我们到哪儿去找举人状元呢?连秀才也难寻。没办法,就得将就。可是总要知书达理呀?起码要读过书的人。刘治瑧是读过几天书的,我们正缺少这样的人,让他做个后备官员怎么样?先放到淡水县衙里,学习体察几个月,然后找个位置安置他。您看这样行不行呢?”

当官可是巴不得的,刘诚当然没的说,有了这个前程,他对刘治瑧家就好交代了。所以他连说:“好,好,好。如此也让你二婶安心。”

刘诚一不小心,这一句话露底了,原来是二婶的缘故。唉,真是乱,二婶怎么会掺和到刘家族人里去了呢?按常理猜测,刘治瑧给二婶行贿的面大,女人嘛都爱财。不过这属于隐私,刘璎不好问,也不是什么大事,随他去吧。

。。。。。。

刘诚是独自一人过来帮忙的,刘璎也是单身一人,唯有刘诠的媳妇带着儿子在北竿岛,她们母子俩要不要回去呢?这事刘诠有点犯难。儿子才几个月大,肯定不宜于长途旅行,于是他与刘诚和刘璎商量。

刘诚心气高,他当然主张全家都去,从此全家人定居于都城,享受荣华富贵。

刘璎心里有底,他不会主张全家都聚集于江宁,那不是给人一勺烩的机会吗?于是他说道:“三叔,现在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的,三婶和四弟不宜远行,让她们暂居北竿岛等待消息。若需要搬家,也要等到春暖后才好。还有,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瘟疫。这一场大动乱持续了十几年了,这些年有小的瘟疫,可是大瘟疫还没有发生,我们不得不防啊!假如有瘟疫发生,三婶和四弟还是在岛上平安,海岛可是躲避瘟疫的世外桃源。”

说“寒冬腊月”也好,说“大灾瘟疫”也好,这都是刘璎想出来的借口,他就是想阻止全家迁移江宁,他知道,别看现在大家都当成富贵之地了,可那是龙潭虎穴!。

旁边的刘诚听到瘟疫之说也是心惊,他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媳妇和孩子们要不要去?他是读书人,当然明白道理,每当瘟疫发生,越是大城市越严重。死的人多了去了,正所谓尸横遍野,都来不及掩埋,惨不忍睹啊!

不管怎么说,刘璎说的在理,刘诠当然心疼自己的媳妇和儿子,所以刘璎的话他听进去了,当即决定留下家眷。

。。。。。。

这次全家去江宁需要一艘大船,最好是福顺三号,因为它有豪华客舱,便于安置女眷。

刘璎为这事正发愁,可巧在他回到北竿岛的前一天,展七雄带着船队回来了,这就解决了用船问题。

知道大少爷回来了,展七雄当然会来禀报。需要禀报的首先是盈利,这一次得现银一万三千两,带回来的货物卖出去还能得两万两。当然这说的是收入账,除去成本后,盈利能有一万七八千两白银。海外贸易的收获是丰厚的,有了这一笔收入,刘璎这一次出行就不愁银子了。

“清津的矿石怎么样?可充足?”

“回大少爷的话,清津那边经营的很好,全州商铺有一艘船,定期把清津的铁矿石运到全州码头。所以我们的船就不必去清津了。这次装了满满的一船,足够炼铁厂用几个月的。”

从全州到清津拉铁矿石的船虽然走日本海的航路,可是它不用担心被海盗袭击。因为它是个开放舱口的散装货船,老远就能看见,船上装的都是石头,海盗不会要这些乱石头的。

刘璎问:“粮食怎么样?我们多次在全州收购,会不会推高那里的粮价呢?”

展七雄:“大少爷您别担心。全州就是个大粮仓,我们采买的数量不算什么。姚谦告诉我说,全州到日本国很近,商船往来很多,日本国也盛产稻米,并且品种更好,日本稻米好吃。如果高丽出现灾荒的时候,日本国的粮食很快就会运过来。因此,我们无论收购多少对于那里的粮价影响不大。”

姚谦是全州商铺掌柜的。

刘家的几艘商船确实运输能力有限,对粮价影响不大。在山东和福建浙江也是一样,刘家输入的粮食只对局部有所影响,至多是几个县,放到全国范围来说,还是九牛一毛。

刘璎问:“城阳商铺生意怎样?山东的地面还平稳吗?”

“陆文利说挺好的,我看着也没事。大少爷就别担心他们了。陆文利还说他那里的邮号办的挺好的,当地的商家和士绅都很欢迎,也都催促扩大邮路范围,他让我请示大少爷,能不能再扩展几个县?”

现在的邮号业务仅限于福建、浙江、江苏,因为在城阳有刘家的一间商铺,所以才开了邮号。因为考虑到即将到来的战乱,其邮路就仅限于城阳周围的四个县,这是刘璎的意思。

“你告诉他,不能扩展,就维持这几个县。现在朱家坐了天下,必然会北伐,战乱随时可能发生。唉,这个陆文利呀,反复警告他也没有丝毫的警觉,他的家属是不是回来啦?”

“已经回来了,上次我带回来的。大少爷,要不换个人?”

“算了吧,换人还不是一样,再说他做事还不错,为这事也不便处罚他。我看这样吧,你派一个兵,带上几支短铳,乘坐邮路的船过去,训练他们的伙计,以增强自卫能力。哦,点火盒子上的玻璃卸下来,换上丝网,别为了这一小块玻璃惹事。”

山东开了邮路,所以每隔几天有一班送邮件的船。

刘璎要求卸下玻璃,是因为玻璃还处于保守的状态,不宜流传到民间。

“是!他们商铺里有五六个人,都是身强力壮的,好好练一练,遇事也能抵挡一阵子。”

说到扩展邮路,这里有个问题:当刘家扩展缓慢,而邮号又大受欢迎的时候,难道别人就不会照猫画虎也开办邮号吗?比如开办银号就非常多,绝不是一家。

答案是可能性很小,其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不赚钱!不赚钱的生意没人做。

邮政这一行,世界各国都是国家养着的,属于公共事业。

现代里出现很多快递公司,那也是邮政业务,他们为什么能赚钱呢?其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加强管理,加大业务量,薄利多销。第二是提高邮件费用。

年纪大的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前,一封信的邮资是人民币八分钱,可以邮寄到全国各地,按这样的价格谁都赚不到钱,也不会有人想开什么快递公司。

。。。。。。

船队回来了,刘璎就调用福顺三号商船回老家南田,这艘船上有豪华客舱,方便女眷。另外,为了安全还要调一艘军舰护航。展七雄主动请命,说调用苍龙号吧。

刘璎说道:“军舰只是在海上护航,不能进入内河,不能太张扬。这边我不在,北竿岛还需要你帮衬,还是调赤龙号吧。”

其实福顺三号船太大,也到不了南田,只能到达瓯江的青田码头。所以从青田县城到南田镇这一小段水陆只能乘坐小船。

11月21日,刘诚、刘诠和刘璎叔侄三人回到了南田。

刘家门前挂着大红灯笼,喜气洋洋的,刘璎看着直皱眉头,这是不是太张扬了?好在就要进入腊月,快过年了,算是早那么几天挂灯笼吧。

他们回到家里,就是全家团聚了,更是一番热闹景象。

回到家,刘璎首先要应付的是祖母和母亲,当然这也是亲情最浓烈的部分。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可在祖母和母亲的眼里,他还是可人疼爱的小孩子。刘璎献上孝敬她们的礼物,让长辈老人开心。

其次家里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们也都要见面问候,也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礼物送给她们。

回到家里,刘璎马上就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他知道这是忙着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这就让忙碌中的刘璎有了更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设法说服他父亲,不要全家出动去江宁,搬家的事情要暂缓。

从现在起,他就要开始努力掌控局面了,力争扭转悲剧的出现,挽救老爷子也挽救全家,可是他这样的努力在别人看来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当天的晚饭很丰盛,宴席摆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分几个房间摆上好几桌,算是给归来者接风,也是庆贺全家团员。晚饭后终于安静下来,刘璎就迫不及待地找父亲面谈。

刘璎开门见山,他说:“父亲,儿子我一回来就看到全家在忙碌,是不是准备一家老小都去江宁呢?祖父那边可有什么交待?”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1章: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