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水雷

第260章:水雷

刘璎知道的,台员的最北部是基隆港,那里才是最好的港口,是军事重镇,也容易设防,所以他打算着淡水稳定之后就会向基隆扩展。他为什么首先来到的是淡水而不是基隆呢?这首先是从农业生计考虑,平原上更有利于农耕和经济。另外也是航海的便利,淡水正对着福州沿海。

台湾岛很大,自己的兵少,因此就不能像北竿岛那样在海岸设防,阻击敌人上岸,想挡住敌人登陆那是办不到的。所以就要像大陆上的城池那样来组织陆地上的防御。

平原当然没有山地险要,防卫就更需要下功夫。

淡水已经建了城池,在这个时代城墙就是最好的防御设施。但是淡水河是出入的交通要道,也需要设防。

在河道里除了军舰、炮艇就是岸防炮台。这一日,刘璎和刘诠一起乘坐一艘快船视察淡水河的沿岸,目的是选择一处炮台的位置,建设炮台和规划道路等设施。

他们乘坐的快船就是福州船厂制造的,有300料,一个主桅杆加船头的前倾桅杆,可以悬挂两个主三角帆,这是目前刘家最快的船。船上可以安装一门大口径主炮,小口径的神机炮有两门,必要时还可以增添。

这样的船在淡水一共有两艘,是巡逻用的,每艘船上配置的水兵加炮兵十几人就够了,船小,占用人手少也是优点。

刘璎和刘诠乘快船巡视,他们离开淡水城不远,找到一处地势略高的高地,刘诠指点着说:“我看这地方就不错,地势高,距离城池也不远,便于防卫。”

炮台本身也需要防卫,要防御登上陆地的敌军进攻。靠近淡水城近就可以互相策应。

他们下船做现场测量。炮台都要建筑高台,也要有围墙,就是小一点的城墙,里面有炮位,还要有弹药库以及士兵生活空间等建筑,也算一个微小的城池吧。还要有通行马车的道路和行船的码头,水路和陆地道路都要畅通。

淡水城在河的北岸,因此炮台也设在北岸。刘璎望着宽阔的河面若有所思,他想到自己的兵舰还不够多,要执行商贸船队护航的任务,还要保护到北竿岛的航路等等。四下里一分,现有的五艘军舰还是太少了。

海盗的入侵都是突发性的,或许赶巧了,敌人突然来了,可淡水城这里一艘军舰都没有,这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靠两艘巡逻的小船就太单薄了。

他把自己的担忧对三叔说了,刘诠也觉得是个问题。他说:“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可没有千日防贼的。’还真是不能保证随时有军舰可用。侄儿你又有什么好办法了?”

刘璎说:“三叔,神机炮的炮弹不是有落地就爆炸的触发机构吗?利用这个机构就可以制造水雷,就是在水面漂着的大炸弹。”

刘诠立刻来了兴致,他问:“水雷?说说看,这是个什么新鲜玩意?”

刘璎说:“我在想,做一个大木桶,里面装上火药,密封起来,可以在水面漂着。木桶的外圈伸出几个触角,就像树枝那样,枝枝叉叉的,每一个触角都连通到木桶里边的火药触发机构。当木桶撞到敌船上,木桶的触角被碰撞,就像炮弹落地那样激发了火药,于是水雷就爆炸了,只要有十几斤的火药就能炸毁敌船。三叔您觉得怎么样?”

现在的船只都是木料的,没那么坚固,十几斤的炸药就能炸个大窟窿。如果觉得威力不够,可以增加水雷的体积,增加火药量。并且水雷爆炸的位置正是船的吃水线,那是船的要害部位,很容易进水倾覆。

现代里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有水雷这种武器,在电影里也出现过水雷的身影,那是一个很大的铁球,上面布满了触角,漂在水上,随波逐流。如果船只触碰上它就会爆炸。

因此,具备现代知识的刘璎想出来用大木桶做水雷的办法。刘璎所描述的水雷原理很简单,刘诠一听就明白了,他高兴地说道:“是这么个道理,如果有这种水雷,在这艘巡逻船上就可以放几个,遇到敌船时放下水,在河里漂流,说不定哪个倒霉的船就能碰上。不过这东西挺危险的,可别自己就爆炸了。”

刘诠的心里真的很佩服侄儿的智慧,他在想:刘璎为什么这么聪慧?随时都会有奇思妙想呢?

刘诠不知道的是,刘璎的所谓奇思妙想实际上是现代的普通知识。

刘璎说:“三叔放心,当然要做保险机构,就像炮弹那样,发射之前才打开保险,不开保险就不会爆炸。释放水雷的时候,把水雷推下水,水雷上有个绳子,下水后一拉绳子,拉掉了保险,水雷的触角机构就打开了,就进入了战斗状态。战斗过后没有爆炸的水雷还可以收回来,派水兵下水把保险重新装进去,水雷就可以安全收回了。不过这个差事有点危险性,需要经过训练的士兵去完成。”

刘诠也进入了境界,他说:“船只不是有锚吗?锚可以固定船只的位置。为了避免水雷被河水冲到大海里去,也可以给水雷做个锚,方便分布,也方便回收。”

“对,对,这办法好。”

他们叔侄二人合计着已经把水雷的基本构造设计完成了,照此制造并进行实验,很快就能成功并投入使用。这样一来,小小的巡逻船就可以实现河道的防御任务了。

有了水雷就有了地雷,它们原理是一样的,激发方式也类似。地雷的作用就不要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它也是防御的武器,这一次就增加了两种武器。

类似的还有手榴弹,它的作用巨大,可以看做是士兵手里的炮,火力很猛。可它在原理上与地雷不同,手榴弹是在扔出去之前点火,内部有延时机构。

了刘璎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这东西用土办法做出来太危险,别是炸不到敌人反炸了自己,那可就不划算了。

现代的手榴弹是什么原理结构呢?

现代手榴弹是雷管激发,然后有延时的雷管延时几秒钟,这就是投掷的时间。现代产品延时是是非常准确的,除非误操作,一般不会出现臭弹,更不会提前爆炸。

可是现在没这么好的技术,都是土办法,于是就不那么保险了。

按现在的技术水平去做手榴弹,刘璎想到的只有两种点火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火种点火,就像老式火铳那样,点燃后把手榴弹投出去。这种方式简单,缺点是在战场上要随时保持有火种,这就极不方便。第二种方式是燧石打火,就类似于燧石打火机的原理。

用燧石点火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打火动作不保险。用过燧石打火机的都知道,不能保证每一次打火都能有效。用燧石点火的手榴弹也是这样,需要确认已经点燃了药捻再扔出去,如果士兵紧张了就可能扔出去的手榴弹不响,就是所谓的臭弹。

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延时只能用加长的火药捻,此时的技术不会那么准确,万一延时的时间短了,还没扔出去在手里就爆炸了呢?

这么危险的武器谁敢用啊?所以干脆否定,以后再说。

。。。。。。

这就有三种新武器需要试验和制造,它们是水雷、地雷和三眼铳。这三种武器都需要激发点火装置。

神机炮的炮弹里已经使用了铜帽,但是这个铜帽里装的激发药比较多,铜帽个头大,用在水雷、地雷里都没问题,可是如果用于三眼铳还需要小型化。

明朝末年的明军所用的三眼铳都像普通火铳一样,是用火种点燃药捻发射的。

在战场上士兵带着火种极不方便,并且风雨天气没法使用火种,同时点火的动作也慢,所以刘璎打算采用铜帽激发,这就类似于现代的步枪激发动作了。这个改动是革命性的,可以充分发扬火力,特别是面对进攻速度特别快的骑兵,发射速度就决定了胜败。如果有了这样的三眼铳,明军对蒙古骑兵就有了优势的武器。

从技术上说现在已经有了小铜帽可以使用。郎狗窝经过努力和多次试验,已经做到铜帽的小型化了。当然其中也有刘璎的指导,改进的要点是调整硝石、燧石、炭、硫磺的比例。

另一方面,可以用铜帽制作更先进的武器是因为刘璎到了台员,如果还是在大陆上,或者北竿岛,刘璎都会有顾虑,轻易不敢拿出更先进的东西。就是用点火盒子也是小心翼翼的,严格控制,怕外传。

现在生产的工厂在台员,大陆上不会有人知道,别管生产什么新鲜玩意,推说来自西洋就可以了。西洋什么样谁又能知道呢?

这次做三眼铳也是个试验,如果铜帽很成功,短铳、火炮都可以用上,这些武器就上了一个档次。

水雷和地雷很快就造出来了,分别在陆地上和水里做试验,效果很好。

试验地雷当然不能用人去踩,而是用重物压,模仿人的动作。重物压下去就爆炸,试验就算成功。

水雷是用漂浮的一段大木料去撞它,撞上就爆炸,把木料炸成两段还冲起两三丈高的水柱,威力很大,小一点的船直接就能炸毁了。

三眼铳的制作要费一番功夫了,不过这个功夫也不白费,三眼铳完成后下一步就会设计自己需要的步兵武器了。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0章:水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