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北竿岛险情

第269章:北竿岛险情

刘璎对城阳做了实地考察,而后留下刘治瑧执行移民的差事就登上苍龙号启程返回。行前刘璎专门给刘治瑧训话,交代移民中的几个要点和相关对策,同时也给他留下几个帮手,另外还派两个什的护卫用于维持移民秩序。当然这些士兵不能穿军装,并且撤下火器,配备刀枪棍棒等不惹眼的兵器。

刘璎还告诉陆文利,今后会增加给他的粮食数量,每个月最高可以达到一万石,其中一部分粮食等物资是用于移民的,不算经营成本。

在毗邻陆文利的商铺和码头附近,刘治瑧开了一个绸缎庄做身份掩护。因为刘治瑧的父亲是在刘家卖布匹的商铺里做伙计的,他熟悉这个行当。这绸缎庄只不过是个身份掩护,并不在乎生意的好坏,平日里有一两个伙计撑门面而已,在这战乱灾荒的年代里能有都少绸缎生意呀?

当然这一切都是按照刘璎的指示办的。

刘治瑧对外声称是陆文利的老乡,陆文利的任务就是给引荐县衙门里的官员和本地士绅,以便刘治瑧的行贿和拉拢地方势力,这都是为顺利招募移民而为。

其实刘治瑧的这个差事也不错,陆文利就这样说:“治瑧老弟你的运气真不错,这可是美差呀!除了贿赂官员就是喝酒吃饭,外带美女陪伴,让兄弟我都羡慕死了。”

刘治瑧:“哪里有那么美呀?我也是担着干系的,如果出了纰漏我可是担不起的。要不咱俩换换?”

陆文利:“可别介,大少爷已经再三告诫了,说我不得介入你的差事,我可是不敢违反。”

陆文利说的不错,向官员行贿自己也可以顺便捞一点,只要不太过分,刘璎也不会追究他。再次,出入酒楼应酬也是他的日常工作,吃吃喝喝的总是美差。总之,刘治瑧就是个花钱的,当然花的是刘家的银子。

当初刘家在城阳建铺子买了很大一块地,还包括后面的一片山地,这些都是刘家的地产。铺子有个很大的院子,前一段时间为防土匪还建了院墙,院子里有仓库和粮仓。

现在需要临时安置招收来的移民,就在商铺后面山坡上开始修整土地,建临时的窝棚。窝棚是最简单的临时建筑,关键是要砌一个火炕,可以烧柴取暖,以解冬日的寒冷。

刘治瑧手里的人不多,他也不好在本地雇佣壮丁,因为其中有些细节是需要保密的,有关移民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可现在要建这么多的窝棚他心里有些急躁。

他对陆文利说:“陆掌柜的,现在也不知道需要多少窝棚,再说我手里也没那么多的人力,这得干到那一天呢?要是误了大少爷的事,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老兄你可要帮帮我。”

陆文利看着山沟里十几个忙碌的身影,他说道:“你这几个人确实不够用,但是我真的帮不上你的忙。可你也要动动脑筋啊?其实难民本身也是劳动力嘛?你给他们分配窝棚地点,提供提供必需的工具材料,他们自己不也能干吗?而且他们自己住的窝棚会更用心,建的更好。”

刘治瑧豁然开朗,他连忙拱手施礼:“多谢陆掌柜的指点,改日我一定请你喝酒。”

“别说什么改日了,今天我就想喝酒呢。哈哈!”

“好,一言为定,今天晚上我请你。”

只要思路打开,类似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比如刘璎规定了,每一个移民给一件棉长袍和一双棉鞋防寒。可是预计招收的移民会很多,要做这么多的棉衣有难处,这个时候也没有缝纫机,都是一针一线的,那就不如照此办理,发给他们布匹棉花让他们自己做。移民都是一家一家的,有男人也有女人,做几件衣服并不难。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刘治瑧开始做移民动员,作为试点,先从码头附近开始。他不能大张旗鼓地贴告示,表面上不能太张扬,不能给别人留下把柄,只能是刘治瑧带上几个帮手对一个一个的饥民宣传动员。不过也不会太难,对饥民来说,能解决温饱是最大的诱惑,因为他们面临着饥饿死亡。

移民开出的条件是:只要答应移民,马上就可以安置临时住处,发放防寒衣服,每日管一餐稀饭。

到达移民地点之后,每一户分配并且拥有20亩荒地和宅基地,给地契,还资助一批农具,并且五年不纳税。在明年秋收之前,照常发放救济粮。

但是有一条:目的地不能说台员,如果有人问,就说是在福州附近。这倒不是想骗人,是要保守台员的机密。

这些条件都是非常优厚的。古代的人们淳朴,一般不会想到受骗。饥民都是饿急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有活下去的一线希望,就是最大的幸事。

所以动员移民出奇的顺利,第一天就招收了四十多户一百多人。移民营地里顿时热闹起来,饥民们自己动手修建临时的窝棚安身。

这种地窝棚有一半在地下,就是要挖一个坑,窝棚矮了建筑就容易些,同时也是利于保暖。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石头泥土砌墙,屋顶是树枝和茅草。也给每一户提供一些砖,用于砌火炕,烧炕的柴自己上山去砍。

每一户按人头发放棉布和棉花,自己缝制棉衣。每人发一个大碗,中午到粥棚可以领一碗稀饭。

两天后营地里就烟雾袅袅的有了生活气息,这些移民生命有了保证,他们脸上也有了笑容。

船只是准备好的,有商船专门运输移民。移民招收的顺利,每三五日就运走一船。一千料的商船一次能容纳七八百人,大约是两百户,由此台员迎来了络绎不绝的移民。

之所以能这样顺利进行,与官府的不作为也有关系。

移民毕竟是把大量的人口运走,人口流失对于官府不是好事。因此如果官员有责任心是不会听之任之的。可是城阳的新知县老爷赵继仁就是军队里的军官,造反起家的军队中,各级军官大多数都是文盲,可是现在的朝廷就得用这些人。首先新朝建立,需要的官员数量巨大,不能一下子找来这么多的读书人。再者说,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总要安置他们,这些人九死一生的拼命不就是搏一个富贵前程吗?所以最基层的官员大多是中下级军官,这些人哪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啊?

所以说,但凡有负责任的官府,刘家的移民工作也不会这样顺利。

。。。。。。

山东之行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到刘璎返回北竿岛的时候刘诠已经返回了台员,刘诠是带着家眷一起走的,等于是把家搬到了台员。

可巧刘璎回到北竿岛的第二天早晨,天将蒙蒙亮,护卫队来人报告说是有情况,说北竿岛周围发现十几艘来历不明的船。

现在的北竿岛也经常有商船来,都是进入南湾港口贸易的,所以有船只过来并不新奇,奇怪的是这一次来的船只比较多,并且没有直接进入南湾港口区域,而是停在远处,只有三艘船过来围着岛屿转圈。行为反常就有可能图谋不轨。

北竿岛是有准备的,早在一年多以前听说张士诚的余部方国珍在沿海骚扰,北竿岛和台员就都做了准备,今天他们终于出现了。从方国珍部流窜于海上到现在有一年半还多了,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才出现呢?

首先是古代里信息流通速度慢,其次是刘璎始终注意低调,不张扬,近在福州的人也很少有知道北竿岛情况的。还有方国珍部大多是江苏、江西、安徽人,因此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在江苏沿海,他们偶尔也进入长江,骚扰抢劫已经成为一害。他们也知道福建做海洋生意的比较多,可著名的郑家实力雄厚,海上力量很强,他们何必自找麻烦去招惹郑家呢?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他们一开始没有关注福建沿海,现在才听说这里有个北竿岛,很富庶,于是终于来了。

在大海上做强盗只能以抢劫为生,一个繁华的海岛当然更有吸引力。

岛上最好的观察地点是长歧小岛上的哨塔,有六丈高。刘璎赶紧出门,他要亲眼看一看。在门前又遇到了刘亚东,没走几步又遇到了钟靖安和展七雄,他们恐怕也是得到了消息过来请示的,于是他们一起奔长歧岛而去。

钟靖安是护卫队长,展七雄是舰队提督。

几个人一起登上哨塔,塔上岗亭很小,一下子上来这么多人,都转不开身。哨兵只好让位,到塔的下一层。

几个人都是有望远镜的,他们都拿出望远镜观察。他们看到外来船队的大部分船只都停在北边,风帆也落下了,另有三艘船在围绕着岛屿转,显然是在侦查。

毫无疑问,今天敌情严重了。

刘璎:“钟靖安!”

“卑职在!”

“现在护卫队集合了吗?”

钟靖安:“启禀大少爷,卑职已经下令,护卫队全体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展七雄也禀报说:“北湾里的三艘军舰上的水兵也已经全部归队,并做好了战斗准备。”

军舰停泊在港口,水兵都会上岸休息,现在有了情况,水兵就要全部归队上船。

刘璎问:“向台员通报了吗?”

“消息已经通报。”

“南竿岛呢?”

“也已经发出命令,让南竿岛按预定备案向感恩泉疏散。”

南竿岛备战的方案就是在地势险要的感恩泉修建防御城墙,遇到突发情况,在来不及向北竿岛撤退的情况之下,把人员都撤退到感恩泉,便于防御和保证人员的安全。这样的演练也进行过三次了,所以命令下达后他们应该能有秩序的撤退。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9章:北竿岛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