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准备战斗

第270章:准备战斗

北竿岛北面发现了一个行动诡异的船队,刘璎高度怀疑他们是张士诚残余方国珍部的叛军。

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这一支叛军确实存在,刘璎知道历史上有他们的记录,并且他们影响了明代禁海的政策。另一方面刘家侦探信息网也不断传来该部对沿海地区骚扰劫掠的信息,甚至他们的劫掠行动沿着长江深入到了内地。

从普通海盗的习性上看,一般的海盗很少有上岸劫掠的情况,这是因为海盗的人手有限,如果他们登陆抢劫,那么无论是大陆或岛屿上,他们会处于人数的劣势,因此登陆抢劫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人少是他们致命的短处,在冷兵器的情况之下,决定胜负的主要是人数,普通百姓拿起棍棒菜刀也能反抗。同时,历朝历代也没有禁止民间拥有刀枪,百姓家里有简单的兵器很正常。

正是这个原因,记录在历史上的登上陆地抢劫的海盗不多,其中最多的是有关“倭寇”的记载,像方国珍部对大陆的骚扰事件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除此之外,小股的海盗是不敢登上陆地抢劫的。

现在的北竿岛上明显不是荒岛,房屋、炊烟都说明岛上人口稠密,一般的海盗是不敢登上这样的岛屿作恶的。

这也是刘璎判断来者是方国珍部的主要依据。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方国珍把目标集中在大陆上,那是为了复仇!张士诚是被朱元璋杀害的,作为张士诚的臣子,出于对张士诚的忠诚也要把朱家看做是仇人,复仇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这也是聚集和团结团伙内部的口号和凝聚力。

。。。。。。

面临危险刘璎首先想到的是备战情况,因此他急忙询问护卫队长钟靖安和舰队提督展七雄,了解护卫队的各项反应,要求全体进入作战状态,随时可以下命令调动护卫队的各种力量;其次南竿岛是个薄弱环节,他们是否已经行动起来了;第三是给台员通消息求援,刘家的舰船速度快,援兵最快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

他了解了护卫队当前的反应之后,刘璎还是满意的,他只是补充了一句:“联系在台员的总队长,就说是我的命令,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北竿岛驰援。”

“是!立即联络台员,传达大少爷的命令!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北竿岛驰援。”钟靖安一边答应着一边向跟随的部下传令。

现在有海底通信缆,信息可以即刻通达,所以刘璎的命令马上就能到达台员。

其实福州距离更近,向官府求援也应该是一个选项,但是刘璎根本就没有考虑。因为官府能不能来救,救援的兵力和速度等,完全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与官府扯到一起,如果官家的人来到北竿岛反而会引来麻烦。

其实还有一个需要通知的,但是现在没办法通知到,那就是山东城阳。那里正在移民,每三五日就有一艘船运送移民。移民船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北竿岛,这里是移民的中转站。这样做是让移民得以休息,船上也需要食物和淡水的补充。现在刚好有一艘船去了城阳,按时间算,很可能今天赶回来。如果移民船碰到这一群海盗是有危险的。

但是没办法,通信缆只到台员,到山东只有通信船,现在船出不去也就没办法送信了。此时只能希望移民船能晚一两天,听天由命吧。

刘璎也通知了瞭望塔注意北方海域,一旦发现移民船及时报告,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今天敌船队一共有多少船?暂时还无法确定,能看到的已经有十六艘之多,大部分都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按船只的承载能力来计算敌军可能在三千人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五千人。

人数是怎么估算的呢?

刘家的军舰以苍龙号为例,它的定员是50人,是人数最少的,这是因为刘璎主张增强火力,尽量避免跳帮作战。可是同样大小的船只,此时跑远洋的商船上一般都是一两百人,比如廖凯的船上就有一百五十多人。这么多人当然是为打仗预备的,因为此时的海战还是以跳帮肉搏战为主,于是都追求人数的优势。更何况方国珍部原是正规部队,更是追求面对面的拼搏,再考虑到他们经常在沿海登陆作战,人少了是不够用的。

面对着几千敌军,北竿岛上护卫队的人数太少了,经过一年的备战扩充,从一两百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对于刘家的护卫队来说,这人数已经是创纪录的了。台员岛上的一营扩充了一年多还不足一千人。

现在刘家的船有出去贸易的,有在台员的,因此在北湾里只有三艘军舰和两艘商船,这几艘船上的水兵合计起来有两百人。

以上水陆两军合计数只有七百人。

除了军队还有民团。为了应付强敌来袭,岛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民团也有基本的训练,火铳和火炮也能打响。他们人数倒是不少,总数有一千两百人。但是民团的训练差,达不到士兵的标准,他们只可以用作辅助力量。

北竿岛是移民的转运中转站,但是移民随时来了随时走,仅仅是路过,所以岛上没有移民,否则也可以抽调一些精壮。

刘璎等人从哨塔下来后问钟靖安:“集合的护卫队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钟靖安:“在右安门,请大少爷随我来。”

在北竿岛上刘家聚集在西北一角,三面临海,只有西边一侧修建了城墙,与岛屿的其他部分隔开。这一面城墙有九里长,修了一左一右两个城门,叫左安门和右安门,右安门的外面是主干大道,所以它是主城门。

刘璎又问:“西边还有我们的商铺和几个渔民村,也有百十号人,他们都撤离了吗?”

跟在后面的刘亚东说:“回大少爷的话,都通知到了,他们正在向这边赶来。”

西边有几个渔民村,有一间商铺,这商铺也是刘家用来管理渔民的,遇到这样的危险局面,这些人只能撤到西北部的城里来。

但是平民的行动很难划一,难免出现不配合的情况。这些渔民并非刘家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尽力劝说,心意要尽到。

平民撤退的交通很便利,环岛的大道可以走马车,只要有车,不管是马车还是独轮车,人们带上些家私行走方便。再说了,此时的平民百姓哪有什么家私呀?

到右安门很近,说话间刘璎等人已经走到了。正如钟靖安所说,护卫队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毕竟是军队,都排着队列,当然不会像现代那样军容整洁划一,有个队伍的样子就不错。

岛上空地很多,但是城门处的空地不大,在一小块空地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士兵,刘家的队伍还是很难得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粗略计算人数超过了一千人,但是护卫队的士兵是少数,多数是民团,就是普通百姓,他们老少都有,小的十几岁,老的四十多。

看到大少爷来了,士兵们都来了精神,停止了说话吵闹,都站直了,挺胸抬头,显得军容严整了不少。按说这场面刘璎应该讲几句话,鼓舞士气,可是刘璎没有说话,主要还是顾虑到嗓音的问题。虽然他已经变音,脱去了稚嫩的童音,可还没有成年人那么洪亮,同时他的身材还不高,的确不大适合这种严肃的战前动员,因此他尽量地挺胸抬头,让形象英武一些,努力地板着脸从士兵队伍旁边走过,像是检阅的样子,同时查看武器装备。

传统的长枪盾牌还是主流,这些是民团壮丁的主要兵器。长枪尺寸长,都超过身高,上面绑着红缨,特别的显眼突出,看着就很威武。短铳是刘家特有的装备,护卫队的士兵们绝大多数都背着短铳,它短小也没有装饰,与长枪比较起来外观就没那么好看了。还有一种比长枪短的兵器,像是狼牙棒,那是三眼铳。本来是给明军制造的,自己也留下一些装备部队,但是很明显枪杆比较短,因为明军的三眼铳大多是骑兵使用,而刘家是做步兵武器。

武器中最大的特点是火炮多,大口径的,就是叫新红衣大炮的很少,队伍中只看到三门,但是小炮非常多,就是叫架子炮的那种小炮。它的口径比虎蹲炮还小,只有50毫米,特点是有个支撑的架子,利用架子可以调整三个固定的射击仰角,特别是可以向下的方向射击,这是特意为了在城墙防御而设计的。从战场作用上说,它比一般的火炮轻便,运输移动方便,操作类似于火铳,士兵很容易掌握,民团的壮丁也可以使用。可是它的火力比火铳大得多,所以民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架子炮,几乎所有的壮丁都可以做炮手。

这种小炮非常简单,在刘家的工厂里特别容易制造,所以生产了很多。

护卫队的炮队还装备了神机炮,这是最有威力的炮,关键在于它打得准,几乎弹无虚发。

今天刘璎看到的各个队伍前面都摆满了火炮,还有很多的独轮车和马车,这些车是运输炮弹火药的,炮兵都要有很强的运输辎重队。

刘璎问:“钟靖安,这里集合的有多少人?”

“回大少爷的话,护卫队有五百多人,除了各处炮台、岗哨和南竿岛上的七十多人之外,还有两个炮中队已经派出在环岛大道上了,所以在这里集合的有三百人。民团有一千两百多人,南竿岛上有三百五十壮丁,在这里的有八百多人。”

刘璎点点头,他对钟靖安的指挥调度很满意。

刘璎登上城墙,他看到城门左右有两门新红衣大炮,城墙上和城门楼子上都有岗哨,真正是严阵以待。

钟靖安小声的请示说:“大少爷,外面的这么多船是来者不善呀!此时您是不是给个训示?也好让这些兵丁出力呀?”

钟靖安也觉得应该讲话鼓舞士气,本来不想说话的刘璎此时不好推脱,他略一思索,点点头,小声回答:“好吧。”然后他站到城楼面向城内的一边,找个显著的位置站好。

钟靖安赶紧上前大声宣布:“下面的乡亲和弟兄们都肃静!恭听大少爷训示!”

刘璎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开始讲话:“乡亲们,护卫队的士兵们,你们的身后就是你们的家园和妻儿老小,保护他们是好男儿的责任,即便是我的生命安危也交给你们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就看你们的了!大敌当前,我就不多说了,我希望你们严守军纪,听从指挥,恨恨地打击来犯者!”

刘璎的话简洁有力,短短的几句话点明了士兵们的责任,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城下的士兵们不由得欢呼起来:“万胜!万胜!”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0章:准备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