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气球2

第301章:气球2

当刘诠听说要在舰船上使用气球,这件事太新鲜,他听的很兴奋,恨不得马上就乘坐气球飞上天。

中国古代有没有人乘坐气球升空呢?对此无从考证,不过有野史说曹操就乘坐过热气球,这事儿听着就不靠谱,咱也不去考证了。

不过这么简单的道理应该是没人去想,只要能想到,实现并不难。这只能说明古人思想禁锢,缺少探险精神,从孔明灯延伸一下自己的思维,不就是热气球吗?

好了,我们不管历史了,就说现在刘诠被气球的狂想打开了思想之门,他也开始狂想起来。

他说:“哎呀!那可是了不得,飞到敌船上面可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要是篮子里带着炮弹呐,直接丢下去比大炮打得准。哈哈,你怎么想出来的?赶紧着,赶紧做出来试试。我第一个上去试验。可是太大的气球怕是不好制作吧?”

刘璎说:“其实做个气球并不难,我想出来一个办法,三叔看看能不能行。”

“你快说!”

“三叔别急,这事可要沉稳。”

“嗨,你就别卖关子了。”

“好好,是这样的。我们用木材架起来一个支架,就像盖房子那样,支架的外形就是气球的外形。如果我们想做两丈高的一个气球就搭起来两丈高的架子。先用绳索在架子上做气球的筋骨,然后用结实的布匹一块一块地覆盖上去,并且与绳子筋骨连成一体,这不就把气球做出来了吗?这办法很容易保证气球的形状和大小,气球的形状也完整均匀,它有绳子的骨架也很结实。在它的下面是绳索链接一个大筐,筐的大小要能装下两个人,还有炉子、燃料、通信器材等物品。三叔,您看用这办法制作不难吧?”

要让现代工厂使用布匹绳子原料做大个的气球,肯定不会用这种笨办法,绝对不会有人去做一个架子,刘璎为什么出这样的主意呢?

关键点在于数学,裁剪布匹形状尺寸是立体几何问题。有初中数学基础的人可以用计算的办法解决,而不必实际地做一个球形的大架子。应该说古代人也有懂得几何计算的,可是古代的书生有几个会计算球体数学问题呢?就是有举人进士功名的高级知识分子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做,更何况,气球并不是规矩的球体,严格地说它是个“椭球体”,可以肯定地说,没人会计算。

回过头来再看刘璎的办法是不是即简单又能准确实现呢?

起码刘诠一听就懂,并且也相信按这个办法能做出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因此刘诠说:“这办法好,告诉纺织厂,生产一批结实的布匹,就像咱们做帐篷那么厚的布。对了,再刷上桐油,不漏气。”

刘璎:“对,是要结实的布,但是桐油就不用刷了,热气球需要漏气,再者说刷桐油加重了分量。这样的泄漏还不够,顶部还需要一个排气口,用绳子控制,拉开排气口可以迅速释放热气,控制热气就可以控制气球的高度。”

桐油就是桐树籽油,布匹刷上油不漏水,古代的防水布就是刷桐油。

布匹有细小的缝隙,漏气,但是热气球还是需要轻微漏气的,冷空气漏出去热空气才能补充进去,不断地更换补充,保持温度。

“哦,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

既然要用热气球,它就是常规的产品,使用气球的地方很多,陆军海军都要用,为此就建立了专门的作坊开始制作。刘家的很多产品都是这样的,都是设立专业工厂作坊,这样做有利于保证产品的质量,也能提高效率。

刘璎现在也开始在意经济的管理了,不能所有的工厂矿山都是刘家的,从建铁路开始他就尝试着搞股份制公司,现在新建气球作坊同样搞股份制,甚至完全放到民间去经营,不能全部由刘家垄断,它们自己就会适应市场的需要。

热气球是比较简单的产品了,只要材料齐备,很快就能出产品,实际上只用了一个多月,第一只气球就造出来了。

最有技术难度的是产生热气的炉子。刘璎设计的办法是采用汽灯的原理,把燃油(此时就是蜡油)装在密封的金属罐子里,打气增加压力。点火的部分是一根管子通到气球的进气口,点燃后向气球里边喷火。有手柄操作的阀门来控制火焰大小,从而控制气球的升降。

大气球有两丈(6米)多高。气球的尺寸大小是有根据的,是刘璎计算出来的,计算的原理就类似于船只浮在水面的原理。船只载重量用排水量计算,根据是水的比重。同样道理,气球漂浮在空中,计算的根据就是不同温度下空气的比重。更详细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就不细说了。总之,作为实验用的气球尺寸大小,是经过计算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按刘璎的测算是尺寸是比较小的。因为小一点容易成功,如果升力不足可以加大气球或者减小负荷,总之它能飞起来,能把人带上天就成功了。取得经验后再来设计实用的产品。

刘诠对于气球特别的有兴趣,他总盼着自己也能飞上天,所以从制造气球以来,他经常到现场指导视察,不离左右。

气球的测试在陆地上进行,陆地比海上安全的多,并且商定第一次不上去人,篮子里放上重物来代替人的体重。这当然是为了安全,减少风险,缺点是没法调整喷火的大小。

整个气球折叠起来放在一辆马车上,找一处空旷的地方做试验。

现在还没有操纵的技术,自由放飞是没把握的,因此气球依然是用绳子拉着,收放绳子的是绞盘车。绞盘车类似于水井辘轳那样的装置,但是比辘轳复杂,有两级变速。比如说两个士兵摇动手柄若干圈,绳子绞盘才转一圈。绞盘很大,直径有一米,今天带来的绳索有500多米长,可是绞盘还没有缠满。

绞盘车是固定在马车上的,马车本身也需要在地面打桩拉稳,不能乱动,或者利用大树等地物来固定。有这么多的措施就可以保证气球不会失控。

气球卸下车,展开来,在地上摊开占了很大的地面。

一切准备停当,刘诠命令点火。今天的现场指挥是刘诠。

一个士兵爬到篮子里,篮子的侧面有脚蹬之处,以方便人的进出。篮子很高,有一米多,人站在里边能露出胸部,这个大篮子的直径很大,有四尺多(一米多),可以容纳两个人和携带的物品。

篮子里的士兵把喷火管转一个角度,对准气球入口。气球的进气口是个大铁圈支撑着,以保持形状,并且避免火焰喷到布匹上发生火灾。

喷火管子喷出的火焰初时不大。在热气的作用下,气球一点一点地膨胀起来,并且慢慢地离开地面。

待气球完全升起来之后,气球的升力把篮子拉离了地面。此时有绳子拉住它,不会飞走。

可是在篮子里操作喷火的士兵慌了,在篮子即将离开地面的时候,他赶紧往外爬,跌跌撞撞地爬出来,摔落到地面上,引得周围的人们哈哈大笑。此时大筐的底部距离地面已经有一米多高了,如果那个士兵动作慢就可能摔伤。

刘璎看到这个情景心中有数了,这说明气球的上升力足够,可以把人带上天。

吊篮里面没人操作了,可是那喷火的管子依然在喷,那个士兵慌乱中没有按照要求调整好,现在是最大的燃烧状态,就是说,气球里面将保持最高的温度,上升力也是最大的。这很危险,容易失控,不过今天是做试验,并且预定飞升时间不长,所以喷火炉里装的燃油不多,最多半个多小时就烧光。

那气球已经完全膨胀起来,是个大大的圆球,直径有两丈(六米)。它是蓝白两种颜色的布匹制作的,蓝白相间两种颜色的大气球,看上去非常漂亮,简直是个奇观,现场的人们兴奋得欢呼起来。

两个士兵操作的绞盘车开始慢慢地释放绳子,气球就慢慢地升高。刘璎注意到了,操纵绞盘车的两个士兵不吃力,收放绳索完全在控制之中。

蓝色的气球越飞越高。今天的天气很好,风力不大,但是飘在空中的气球完全没有动力,只能随风飘动。因此随着气球的升高,绳子就随着风向倾斜,偏向了一边。今天的绳子只有500米长(折合为一里),在倾斜的情况下,它最高也达不到500米,可是倾斜出去的距离也有一百多米。

此时的火炮射程大多是一两里远,最多三里多,可它们都是射击地面的目标,此时绝对不会有高射炮,因此,在战场上,这个高度绝对安全,无论是火炮、火铳还是弓箭都攻击不到它。

现场的人们都无比的兴奋,刘诠也不例外。他对刘璎说:“人在吊篮里,再配上望远镜,观察地形一目了然,敌人无处隐藏。”

刘璎回答说:“是啊,不光是白天,夜间也能观察敌情。”

观察敌情的功能是没问题的,不管敌人在城池里还是隐蔽在山后面,在气球上都能看到。敌人想搞什么小动作,想偷袭就难了。就算是夜间,也能看到地面的灯火,如果月光明亮,不是阴天,月光下同样可以观察敌情。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1章:气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