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花烛

第340章:花烛

十一月十五日是刘璎成亲的日子,由于连日陪客喝酒他有些身体不适,所以今天就起晚了。吃罢早饭他赶紧到前院去陪客。

到了前院客厅看见已经有不少人了,他的父亲、三叔都在陪着客人说话,连刘珞也来帮着忙活,但是老太爷没有露面。

因为刘基还是保持着隐居的状态。没办法,他的地位太特殊,特别是在福州这边没人把刘家与朝廷里重要人物刘基联系起来,虽然生人看见他也不会认识这个老人就是刘基。但是今天的场面很多是近亲,认识他的不少,所以还是小心为好。

古代也有古代的优点,刘基常去福州城里闲逛,也没人认识他。这是因为古代信息闭塞,就算是朱元璋微服私访也不会有人认识他。

客厅里的人见刘璎来了,平辈的起身行礼,口中说着贺喜的话。刘璎一一回礼,笑着说:“同喜,同喜!”长辈的没起身也说些道喜的话,刘璎也免不了行礼问安和道谢。

“婚”字的右边是“昏”,是晚上的意思,古代的规矩是婚礼在晚上或傍晚进行。这一白天都是做准备和吃酒,到下午傍晚才去接亲。

随着时间推移,贺喜的宾客越来越多了,远亲近邻,刘璎的属下官员等,该来的全都来了,刘家的人忙着迎接客人,显得忙乱,刘璎是今天的主角,更是忙昏了头,幸亏有刘珞跟随着帮忙,不至于怠慢了客人。

过了申时(下午三四点钟),娶亲的时刻到了。经过一套繁琐的礼仪之后花轿终于出了门。新郎官刘璎换上簇新的礼服,披红戴花,骑上高头大马走在迎亲队伍的前边。一队人抬着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奔陈家去迎娶新娘。

在锣鼓爆竹声中,喜轿到了陈家。陈家的临时府邸早就装扮起来,大门上挂着大红灯笼,门楣树木都披红挂彩,绚烂喜庆。

叫门是个热闹的插曲,直到现代娶亲也是这样的习俗,女方娘家人要刁难新郎官,少不得从门缝往里面塞红包,嬉闹一阵子才能叫开大门,把花轿抬进去。花轿到后院接新娘,刘璎则到正堂拜见岳父岳母,扣头谢亲,岳父母也免不了叮嘱几句,刘璎躬身答应着。

喜轿出门之前,女方也要设宴款待娶亲的众人,也是在前院设了宴席。但是这几天都是喜酒不断,哪里能吃多少,不过是意思意思。待喜轿准备停当,众人便起身告退。

按习俗规矩是不能原路返回的,那意思是不走回头路,也是为了宣扬喜庆,娶亲的队伍就要绕路走,弯弯绕绕地把喜轿抬回到刘家。

到了刘家,新娘下轿又是一大套麻烦的礼仪,轿子前面摆着什么马鞍子、炭火盆等等的,都有讲究,总之就是祈福喜庆。

刘璎把新娘迎回家,可是直到现在也没能目睹自己媳妇的颜面。现在他要掀开轿帘,难免有点紧张,轿子里坐着的可是要携手一生的媳妇。

轿子旁边站着陪嫁的丫鬟,是个小女孩,年纪轻轻的女孩哪有长得丑的?

掀轿帘也有讲究,要拿着弓箭装模作样的拉三次弓弦,虚射三箭,然后挑开门帘,这才能看到用红绸子蒙着头的新娘子。

新娘子一身盛装有全幅太太搀扶着走下轿子,然后是过马鞍、火盆,踩着红毡,一路进了喜堂,站到了新郎官的身旁。

两人双双跪拜天地拜公婆父母,刘璎用一条大红喜绸牵了新娘进入洞房。

到此为止似乎程序走完了,但是还有,只是洞房内的程序要简单一些。比如全福太太把桂圆、荔枝、红枣、栗子、花生等喜果撒在帐内,说些多子多孙的吉利话。然后递给刘璎一杆扎了红绸的新秤杆,这是用来挑盖头的。

刘璎一直期待着看看新娘子的尊容,眼下终于能看见了。但是他也有些紧张,实在不知道这第一眼是满意还是失望。旁边的全福太太看着迟疑的新郎,面带微笑,似乎在鼓励他。刘璎镇静一下,终于举起秤杆去挑盖头。

盖头挑开,刘璎看到一张白嫩的脸,不知道是粉质擦多了还是原本皮肤就白。新娘的眼睛眯着,有可能是刚见到光亮刺眼,但是那眼神看着就妩媚。

刘璎长出了一口气,还好,是个美人坯子,不是丑八怪。到此时,就算娶回来一个丑女也得认了。如释重负的刘璎心里还不能完全放下,外表的柔美不能说明内心美,脾气秉性还要慢慢看。

那新娘也慢慢睁开眼望向新郎官,眼神不敢直视,面带着羞怯。

这就是古代的盲婚哑嫁,都娶回家了才能见第一面。

古代女子很多没有正式的名字,但是陈家也是乡绅,所以还是有名字的,新娘子名叫陈桂怡,看名字就是书香门第。她弟弟叫陈桂杰,都是范了桂字的。陈桂怡比刘璎小两岁,过了年就16岁了。按现代标准这个年龄太小了,可是在古代很正常。

刘璎还要帮着新娘卸掉盛装,夫妻妇对饮合欢酒,然后就是所谓的“坐帐”,也有说“坐财”的,就是端坐在床上,一直等新郎官喝酒应酬回来。

洞房仪式过后,新郎官还要出去待客。刘璎来到前院的喜棚时看到里面灯火通明,觥筹交错,声音喧嚣热烈。

大喜棚里有十几桌,都坐满了宾客,虽说是冬季,也不觉得冷,气氛倒是很热烈。这么多桌子都要去敬酒,刘璎感觉头大。幸好刘珞跟着来了,能帮助挡一挡。

不过刘璎的地位在那摆着,很多人都是要巴结他,因而都是极有节制的,虽说有新婚三天没大小之说,但也不会有恶作剧的,大多是恭喜祝福说些吉利话。

饶是如此,这么多桌子,一桌桌地敬酒也喝了不少,喝的脑袋晕乎乎的。

这酒席直到半夜才散了,刘璎头重脚轻地回到洞房。

打开房门感觉屋里暖暖的,炭火盆一直点着,用炭火盆是要有人照顾的,怕炭火烧尽了,也怕有炭气(一氧化碳气)。两个丫鬟都在房门边站着。从今天起刘璎这里已经有两个丫鬟了,多了一个新娘子的陪嫁丫鬟,名叫钗儿。

新娘的陪嫁除了这个丫鬟之外还有两户奴仆,住在那五顷地的庄子上。

洞房里点着灯,是两支龙凤红蜡烛,把室内照得很亮。

两位“全福太太”还在,见新郎回来了,叫人送来热乎乎的长寿面,让新人吃了方才端着碗筷走了。随后丫鬟菊花和钗儿也躬身退了出去。菊花临走还不忘说:“大少爷,桌上有醒酒汤。”

菊花的提醒很及时,此时刘璎就是感觉晕乎乎的浑身燥热,同时他也感觉到还是菊花对自己更上心,不由得心存感激。他偷眼看看新娘,见她已经摘下头上的首饰,脱掉了大衣裳,只穿着紧身的小袄,从而显出还是少女的身材,并不丰满。从今天起她就是自己的妻子了。

刘璎觉得嗓子干燥,他端起醒酒汤连喝了几大口,这才觉得舒坦不少。

妻子陈桂怡看着刘璎的举动,欲言又止,话没说出来,恐怕是彼此陌生的原因。刘璎也注意到了,他拿过一只茶杯,倒了半碗茶,端到床前问道:“口渴了吧?喝茶吗?”

桂枝迟疑着摇摇头,可是见那茶杯还在眼前,刘璎的手并没有缩回去,她终于伸出手接了茶杯,轻轻地抿了两口,再把茶杯送到刘璎的手上。看来她真的口渴了。

此时刘璎才第一次看到妻子白皙小巧的手,心中有一股冲动。为了掩饰,他将剩下的大半杯茶水一口都喝了,把杯子送回到桌子上。

世人都知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以刘璎也知道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刘璎也是男人,此时已经成年,更何况他心理上还是成年人,并且是过来人了,有什么不知道的?他荷尔蒙上脑,心里激动着。可是成年人的心理开始让他犹豫了,无他,新娘子的年龄太小了,再过一个月她才满16岁,按现代人的观念还是未成年人。正常人都有性冲动,但是也都有理性,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的理性是可以克制冲动的。

刘璎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地喝了一口。屋子里很寂静,床上淅淅索索脱衣服的声音也能听到,刘璎望着喜烛的光亮发呆,只觉得身体燥热的不行,呼吸也沉重了。

刘璎知道,在喜床上还放有喜帕子,那是按规矩明日一早就要拿拜匣装了送到新娘的娘家报喜的,若是没有落红可怎么交代?想到此他意识到若是没有落红,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极大的伤害。

如果在新婚之夜受到丈夫的冷落,不但是对新娘,对陈家也是藐视和屈辱。这可不是用现代伦理能解释的,时代毕竟不同,入乡就要随俗。

想到此,刘璎放下茶杯,移动脚步,向喜床走去,此时他觉得酒醒了不少,大脑清楚了许多。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0章:花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