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婚礼

第339章:婚礼

刘璎的婚期日益临近,他是长房长子,是刘家未来的当家人,更不要说刘璎眼下的地位了,因此,这场婚礼在刘家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看到家里的人为自己的婚事忙作一团,刘璎却是进入了幻觉状态,他感觉缺少真实感。谁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呢?想到前世今生他暗自叹息失神发呆。

按此时的规矩操办婚礼是“前三后二”,就是从结亲前三天开始,直到结亲后的第二天,要闹腾五天。当然了,规矩也罢,讲究也罢,都要看自家的能力,大户人家可以这样讲究,穷苦人家就做不到了,只能因陋就简。

正日子是十一月十五,从十一月十二就开始了议程,贺喜的客人也开始登门了。

在福州,刘家的亲朋好友不多,这么多来客说起来都是自家人。刘家的家奴不说了,在北竿岛和台员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要出面,自己来不了也要委托下属或熟人。光是福州、马祖列岛上的工厂作坊买卖商铺上的人恐怕就有上百人,还有不少与刘家有买卖来往的商人。

为招呼客人,家里所有的人,包括管事奴仆全都忙做一团。有招呼女客的,也有招呼男宾的。

喜棚就有两处,在二进院子侧面的花园子里算一处,规模稍小,那是为有身份的女宾预备的,大户人家的女眷不宜在外面露脸。在前院的是个大喜棚,大棚里的临时厨灶也点火了,开始做饭炒菜,收份子钱的账房也铺开账册忙碌着。这一切早就准备停当,忙乱而有序。

今天算是正式开席,这开席第一天都是本家近亲的客人。今天除了吃酒还有正经事,就是催妆和迎妆。男方催促女方送嫁妆叫做“催妆”,表示男方的主动和女方的矜持。女方的嫁妆抬进门叫“迎妆”。实际上这些议程就是公式化的形式,主要还是为了热闹好看,也表示身份地位。

在席子搭的喜棚里,吃过了饭的人们选出十几个人去陈家催妆。都是健壮的年轻人,穿着簇新的衣服,敲着锣鼓,奔陈家的临时府邸走去,好不热闹。他们是催妆人,可是从陈家回来的时候会合了陈家“送妆”的队伍,一起回来。

刘璎的母亲陈氏指挥着丫鬟婆子们再次仔细查看新房,打扫干净,就等着妆奁一到,即刻可以摆放。

刘家的住宅说是在福州,却不是在福州城里,是位于闽江的出海口处,距离福州城还有五六十里呐。刘陈两家距离不远,今天办事,在两家之间往来报信的人不断,所以陈家送嫁妆的队伍一出发这边就知道了,人们都忙碌起来准备迎妆,鼓乐手也敲打起来,热闹非凡。

陈家送嫁妆的队伍浩浩荡荡走来,长长的队伍把街道都堵了。本来两家距离不远,一刻钟的功夫就可以到达,但是为了热闹,他们绕着圈子走,绕来绕去的时间就拖长了。

前面是二十几抬的家具开道,都是上等木材的桌椅床柜,一应俱全。这些家具抬进来都按照早先量好的地方一一安放。后面是十几抬的衾被枕褥、幔帐挂帘、四季衣裳和各种布料,也要挑出一些摊铺悬挂起来。

大件之后便是琐碎之物了,八抬的大红什盒里盛了头面首饰、胭脂水粉等物,也有字画古玩。这些物品也要选几样摆放起来,实在没地方摆的都暂时存到仓房,待日后再慢慢的收拾。

还有两抬上放的是扎了红绸子的土坯,它们象征着陪嫁的土地,那表示的是陈家刚买进来的五顷良田。

冗长的礼单让唱报清单的礼宾人喊得喉咙都沙哑了,他旁边放个大海碗,那里边是润喉的茶水。

接收和安置这些嫁妆用了一个多时辰,虽说还没到晚饭的时候,可喜酒总要吃的,于是请送妆的众人入席吃酒,草席棚子里再次热闹起来。

刘家还准备了红喜包做送妆的赏钱,所谓的红包是用红麻绳串一串铜钱,人多,铜钱红包是用一个糊了红纸的箱子抬来的。陈家人拿了红包还吃酒,一个个的喜笑颜开。

……

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成亲的正日子,刘璎早上起床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这几天酒喝的太多,每天都有不少的应酬,大喜的日子他这个新郎官是躲不掉应酬的,再怎么节制也少喝不了,他不是嗜酒之人,好像这辈子的酒都在这几天喝掉了。好在此时都是米酒,度数不高,如果是现代里的白酒真不知道要醉多少回。

看看窗外已经是日上三竿,菊花已经在外边候着了,听到屋里有动静,便挑了帘子进来侍候。

刘璎问道:“怎么没早点叫我,前院有客来了吗?”

大户人家,亲朋好友多,今天是正日子,全都要到场的,一大早就会有贺喜的客人。

菊花回话:“大少爷您今儿要忙一整天呐,多睡会也省得疲乏。”

菊花一边递上衣物,一边说:“前院已经挺热闹的了,内宅这边也有女客到了,老爷太太们都在迎客。大少爷快点穿吧,老太太还在堂屋里等着呐。”

她说的老太太就是刘璎的祖母,一大早就过来了,定是有什么不放心的,要当面关照。

刘璎结亲是刘家的大事,除了刘诚之外,刘家的全家人都来了。刘诚管着总理衙门,台员那边总不能没人管不是。

说话的功夫菊花把洗漱的热水都准备好了,帮着刘璎洗脸梳头。古代男人的头发也很长,整理起来挺麻烦的。

古人留长发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身体肌肤是来自父母的,不敢毁伤,这是基本的孝道。所以古代男人也是留长发的,长头发盘在头顶上,所以帽子上面都要有很高的空间,或者是没有帽顶的帽子。

说到留头发还有个故事:到了清代,满族人的发式是剃一半光头,脑袋后面的留着,梳一个长辫子。清初,满族统治者强制汉人剃头,与满人同样的发式。由于上面所说的汉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原因,所以抵制强烈。于是满族统治者推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意思就是:不剃头就砍头!最终导致中国男人的辫子发型,直到满清灭亡为止。可是在那之后,除了道士之外,再也没人蓄长头发了,而是直接学习西方人的发型。

……

这年头,鲜少有女客单独登门的,既然女客到,那前院应该也有男客到了。

刘璎催着赶快梳头,好去见客人,尽到新郎官的礼数,不要让人挑理。可是他的祖母还在堂屋里等着,于是梳了头赶紧去拜见祖母。

老太太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见刘璎出来就催着她孙儿吃饭。老太太说:“今天有你忙的,早饭要吃饱,别饿着。”然后唠唠叨叨地说了很多要注意的事,总之就是对孙儿不放心,还当他是小孩子。

不过老太太准备的早餐很可心,有两碟点心:龙眼小包子和麻酱花卷,还有一碗绿豆红枣粥,另有两盘小菜:拌芥菜丝和酱瓜丝。刘璎正是酒喝多了不舒服,这些清淡吃食正可口,端起来就吃。

吃着饭,刘璎又动了心思。人的心思就是这样,越是重要的时刻,就越发想念亲人,想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悲和喜,结婚是人生大事,他自然就想到了亲人。这一世的亲人就在身边,可上一世的亲人却不知道还有没有?在那一世,他是有妻儿的,妻子在何处?儿子在何方?他们如果知道今天的刘璎又结婚了,当是如何感受呢?内心无尽的思念与孤寂都凝聚在刘璎的脸上了。

见刘璎脸上淡淡的笑意慢慢地转为沉思、寂寥和惆怅,老太太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她说:“孙儿你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耳边传来老太太的声音,让刘璎猛然惊醒。唉,自己这是怎么了?可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站在一旁的菊花哪里知道主人的心思呢?她看到刘璎拿着筷子的手半天不动,她也说道:“大少爷,粥就要凉了!”

刘璎醒过神来赶紧吃饭,他就着小菜把小包子花卷都吃了,又喝了两碗粥。一方面是饭菜可口,另一层他也想到今天的礼仪更是繁杂,他这个新郎官迎亲还要陪客,怕是没闲空吃饭了。

刘璎此时不会注意菊花,其实这个小丫鬟今天的心情也很复杂:新的少奶奶进门了,她还能不能留在大少爷的身边伺候还要听少奶奶的。如果大少奶奶看她不顺眼,一句话就能把她赶走。不过做奴仆的又能如何呢?轮不到她来选择。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9章: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