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鞋要合脚

第347章:鞋要合脚

洪武五年四月初十,刘珞兴冲冲地来找他大哥刘璎,进门就喊:“大哥,大哥,我考中了!”

刘璎被惊动了,起身问道:“什么事?考中了……哦,你是说科举考试吗?”

“是啊,今天发榜,我刚看过。”

台员各个县同时开科考试,今天是发榜日期。

刘璎:“太好了,走,我也去看看。”

这是喜事,刘璎也为兄弟高兴。

兄弟二人携手奔县衙门去了,当然常随跟班的得跟着。

县衙门主持考试,榜单就贴在衙门侧面的墙上,老远就看到那里有不少人。现在台员的人口还不算多,但是历年的移民努力使得人口在逐渐增加。

古代里没网络,没电视,连报纸都没有,信息传播落后,所以尽管刘璎住在淡水城里,不认识他的还是多数。这也好,平时他可以随意地走一走,不会造成围观。

毕竟还是有认识他的,主动让开,还推搡其他人让开路,刘璎挤到前面看榜。

榜单上有二十个名字,刘珞排在第十六,也就是倒数第五名。但是只要上了榜单,那就有了秀才功名,按台员的规定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还是因为人口少,淡水县参加科举考试的才一百多人,取前20名,录取率百分之二十,与朝廷的科考相比,这样的录取率是很高的,多录取一些人是为了选官吏方便。

当然了,有了秀才功名也不一定非要做官,天下营生很多,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

刘璎知道刘珞不爱学习,课业成绩不怎么样,能进入榜单已经是大出所望了,因此他很为弟弟高兴。

兄弟二人高高兴兴往回走,刘璎说:“这是大喜事,回去告诉家里人,咱们要大摆筵席庆贺!”

高兴之余,刘璎似乎越想越不对劲,笑容慢慢退去,脸色凝重起来。

刘璎是聪明人,知道他兄弟读书平平,正常情况下他发挥最好也就是考个中等,上榜的可是少数精英学子,所以说刘珞考中了,是个非正常情况。难道这里边有猫腻?

刘珞感觉到他大哥脚步慢了,回头一看吓一跳,刚才还笑呵呵的大哥现在以,一脸的严肃。

“大哥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

刘璎愣了愣,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露出微笑说:“没什么,今天可能吃了什么不对劲,过一会就好了。”

这一瞬间,刘璎想的很多,思绪变化远远快于语言。但是他想到这个时候不要扫兴,还照常张罗,让全家高兴才好。

按正常逻辑判断,刘珞考中属于不正常,当然话不能说绝,例外的情况偶然发生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没有掌握实情之下,不能胡乱判断。

理性地说,这里有问题是大概率的,如果有问题就是科场有舞弊行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并且往往酿成大案,导致官员落马判刑甚至杀头。

此时刘璎可不想搞出抓贪官的戏码,他不愿意因此发生官场动荡,毕竟台员建政不久,需要稳定。

首先这事不归他管,刘璎在台员的地位最高,只是他没摆架子。在台员他就是国王皇帝了,哪有皇帝首先发难的呢?如果是有人揭发告状那就另当别论了,相信他也会秉公处理。

这件事如果真的有舞弊,他估计刘珞找人通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刘珞的身份特殊,有没有功名无所谓,他用不着为此冒险。所以说更大的可能性是有官员打溜须,买好,以示对刘家的忠诚,主动投靠,最终还不是为个人捞利益?

作为现代人,通过这件事刘璎能看到深层次的本质:其根源还是选官制度的问题。

台员的各级官员都是上级任命的,那么官员就要对上级负责,他们办事首先考虑的是上级高不高兴,老话说的“揣磨上意”就是这个意思。

就拿刘珞考中的事件来说。我们假定主考官员不是任命的,而是民选的,或者是某种民意机构(比如议会)任命的。对这样的官员任命、升迁和罢免的权利都不在上级官员的手中,他就没必要迎合上级官员,也不会为利益主动奉承取悦上级。他执行指令会照章办事。上级官员如果指示他做违法的事,他不但不会执行,还会告发违法的官员。

当然话不能说绝,谁也不能保证民意任命的官员一定是好官。所以说这是相对而言,民选官员会问题少一些,肯定强于其他任命方式。客观理性地说,是“比较不坏的”就不错,这说法更客观。

既然刘璎懂得这个道理,他为何不建立更民主的选官制度呢?这倒不是他热衷于专权,是因为他知道,民意民风,民众的信仰、知识、思维和思想等等才是决定性的,直白地说,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制度,是民众决定制度,而不是相反。如果制度与国民思想不匹配,结果就是灾难的。

实例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此我们也举个例子:

在非洲西部沿海有个小国家,名叫利比里亚。这个国家很小,国土最大的长度只有500多公里,人口两三百万,这规模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

这个国家自然环境好,有肥沃的农田,有丰富的矿产,还有非洲最好的森林和优良树种,是个肥的流油的地方,是非洲百里挑一的好地方。

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今天我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一说它。

利比里亚是美国人建立的,其原因是美国的黑人是从非洲被强制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的,美国的政治精英们认为应该恢复他们的自由,并且对愿意返回非洲故乡的应该帮助他们回去。可是几百年了,具体每一个黑人的祖先是来自非洲的哪一个国家,难于追寻。于是美国的政客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在非洲的西海岸,找一块好地方,美国政府花钱把这块土地买下来,用来安置愿意返回非洲的黑人。

这块土地就是利比里亚,“利比里亚”是拉丁文,意思是自由之地。从1821年起,陆续从美国向利比里亚移民,当然都是黑人移民。那时候非洲全部都是各列强的殖民地,所以利比里亚是非洲最早的一个有独立地位的共和国,到现在也有两百年的建国历史了,几乎比所有的非洲国家的历史更长久。

既然这个国家是美国人建立的,所以它的一切制度都是照搬美国的,比如宪法就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连国旗看上去很像是美国的国旗,不仔细看很容易混淆。

它也有国会,分参众两院。司法是独立的,三权分立。官方语言是英语,如此等等,无论从那个方面看它就是个小美国。

如果你相信制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今天的利比里亚就应该是发达国家,起码应该是非洲的强国。但是非常遗憾,到今天它还是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并且内乱不止,在世界上没有知名度,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国家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不断的输血,看着护着,它早就烟消云灭了,被吞并灭亡是大概率事件。

好了,过于详细的我们就不说了,毕竟我们不是讲解世界历史。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归根结底一句话,再好的制度也需要适应它的国民,利比里亚的黑人没有美国民众的信仰和思想追求,民众思想与国家制度不配套。甚至我们可以假定,假如它不是美国式的共和国,而是有一位国王,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这个国家可能要好的多。

这就好比是穿鞋,鞋子要合脚,你才能飞奔,否则走路都困难。

世界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南非,它原本是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按经济政治说,欧美很多国家都排在它的后面。可是自从曼德拉上台以来,几位黑人总统下来,南非快速返贫,到今天吃饱饭都成问题了,国内打砸抢烧,乱的一塌糊涂。

好了,过多的不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选择什么制度要看国民性。刘璎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为台员设计的制度就类似于大明朝。因为台员的人口就靠移民,移民都是来自于大陆,当然选择大明朝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刘璎具有现代思想,有改进制度的欲望,他做了一些改革,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这就是刘璎选择的根据。

回到原来的问题。封建王朝的制度有腐败是必然的,这一件腐败你看到了,但是,相信你没看到的腐败还很多,处理一件会有警示作用,但是不要奢望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刘璎的态度是:只要官员们的腐败不过分,他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什么叫“过分”呢?

简单一句话,就是造成一定范围的灾难,比如说:饿死了人、盗匪横行、大的冤假错案等等。

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出手了。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7章:鞋要合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