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议政院

第348章:议政院

刘珞考中了秀才,这引起刘璎的疑惑,担心其中有科考舞弊。但是刘璎只是心里想想而已,并没有主动追究的打算,这到不是偏袒自己的兄弟,而是他认为打击个案意义不大,即便处理这一件,也不能阻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制度使然,只要制度不变就有打不绝的贪官。

但是制度只能慢慢改良,做彻底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强行改变可能会适得其反。推进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巨大的,任何人也不能逆天而行。归根结底,改变民众的思想是漫长的历史过程。

由此刘璎也想到台员的官府机构欠缺很多,应该尽快补齐。比如现在只有总理衙门,它只是个行政机构,理论上说还缺少一个立法机构。如果总理衙门把制定法律的功能也都一并承担起来,这就不正常,自己立法自己执行,这就容易出问题了。

现代讲究三权独立,在古代是做不到的。但是古代也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刘基在朝廷里任职的督查院,它就兼有立法功能。

封建王朝的立法是很模糊的,历朝历代都有法典,但是未必认真执行,因为一切权利在皇帝手中,律法怎么执行全靠皇帝一句话。但是不管怎么说,毕竟还是有律法在那。

可是台员连督查院都没有,那就必须建立这么一个机构。

刘璎也想到他父亲还在家闲着,只要他愿意做事,倒是很适合他。为此他去征求父亲的意见。

按古人的规矩礼节,一家人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每日早晚都要给长辈问安。台员的大宅子建好了,虽然老太爷和老太太还在北竿岛没过来,但是刘谨三兄弟还是住进了大宅子。因此刘璎每日都携妻子晨昏定省。

问安毕,刘璎对陈桂怡说:“你陪着咱娘说话,我和父亲有事情说。”

到书房后,刘璎说:“父亲还记得吧?咱家老太爷在朝中的督查院任职,这个督查院对朝廷的作用是什么呢?”

刘谨说:“对,老爷子是御史中丞。御史就是言官,叫督查院嘛就是监督朝中官员的意思。你这么问是不是也要建立督查院呢?”

刘璎:“是的,正如父亲所说,咱们也需要督查机构,以监督各级官员。朝廷的督查院是不是还有修改编制律法的职责呢?”

刘谨说:“关于律法就不一定了,在建朝之初是由咱家老太爷主导,参照前朝律法制订的大明律,朝中很多大臣也都参与了,当然最后还是皇上定稿。现在大明律已经有了,还需要修订吗?这样的事情没听说过,但是皇帝的圣旨诏书都是法律的依据,如果律法与诏书相抵触的,要以诏书为准,在算不算是修订律法呢?”

刘璎说:“哦,这么说督查院最主要的就是个言官机构,是用来监督朝中大小官员的。但是我所期望的机构可不仅仅是监督,它要有些权利的,要把制定律法修改律法的权利拿过来。律法不能让官员们制定,这就像刀不能削自己的把的道理一样。官僚制定的法律肯定有利于官僚自身,所以要把律法和官僚分开。”

这多少有些独立立法的意思了,也仅仅是意思而已,这个时代绝对搞不了什么权力的分割和独立。

刘谨说:“哦,这我就不懂了,你不妨仔细说说,你要建立的是个什么衙门,哦,对了,就是你说的机构。”

“机构”这个词对刘谨很新鲜,但是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刘璎:“好吧,我在说的仔细点。我希望的这个机构能有裁决权力,对台员所有的官府行政、执法都有最终裁决权。”

刘谨:“啊?这权力也太大了吧?这不成了皇上啦?”

是啊,封建王朝就是皇上说了算,一言堂。

刘璎:“是啊,权力是不小。可是我的设想中它没有行政权,也没有执法权,更没有兵权。通俗地说,它不能发布政令,不能收税,不能掌管国库,也不能抓人,更不能审判民间的案子。这样一来,天大的权利仅仅限于官府内部,也就不会危害天下了。”

刘谨:“按你所说,它有修改律法的权利,还有对各级官府行为好坏的裁决权。那么这个机构里的官员该如何选拔呢?”

刘璎:“因为它有这么大的权力,所以我就希望它能反应民意。就是说,不光是官府官僚的意见,还要为民间发出声音,这才能更好的监督官府衙门。因此这个机构的成员要有一部分是各个县里选送的,而不能都由上面任命。”

“你说是各县衙门选送?”

“具体说吧,这个机构的主官由我来任命,可以一主一副,以下的成员是各个县选派。每个县选派两人,现在台员有八个县了,这就有16个人了,加上主官一共是18位官员。以后我们的县治还会增加,那么人数也会增加,但是台员最终也没有多少县,所以最多就三四十人。但是每个县选出的两个人的选举办法不一样,一个人是县衙门里有品级的官吏具名选出(就是写明同意的和反对的人数姓名),另一人需要通过该县的平民选举产生。这样一来,这个机构不就可以反应各县衙门的官和平民的意愿了吗?”

刘谨听着懵懵懂懂的;“这办法行吗?”

刘谨从来就没听说这种选官的办法。朝廷里的官,都是大臣举荐,皇上点头任命的,哪有下面人说了算的?就算是微末小吏也是主管的官员任命的,哪有百姓白衣说话的份?

实际上说到此读者们都明白了,刘璎要建立的就是议—会,也有叫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名称的,总之都是一回事,就是民意机构。理论上说,议—会代表了民意,因此它是最高权力机构,可实际上就未必了。比如刘璎的这个办法能保证当权者始终掌握着多数,因为有一半的成员是官僚选出来的,再加上正副主管,因此总能稳操胜券。但是有这个机构,民间的声音随时可以表达出来,给当权者以警示。

刘谨问:“你说的民间选—举怎么选?把全县的百姓们都集合起来吗?这怎么可能?”

刘璎说:“办法总会有的,我想到的办法也不一定最好,我说说看,您看是否可行?首先在一个县里的乡绅里面找出几个人,当然是号召力最大的乡绅,让他们举荐候选人,经县衙门审议确定后公布出来,同时公布他们的履历资格,给出一段时日让民间议论,然后择日投—票—选—举。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投—票,这也是有约束的。比如可以要求是有财产的才有资格,比如农民最少要有十亩地,渔民要有自己的船,经商的至少要有一间商铺或者作坊。俗话说:有恒产者才有恒心。”

这就是不给贫民选—举—权了,没有绝对公平只说。实际上每日为吃饱肚子奔波的人,哪会想别的?他们反倒容易被小人用钱财诱惑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刘璎设想的这个议—会成员,都是来自官僚士绅阶层,并且能保证多数成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说到底这种对议—会代—表民—意并不彻底。

不过,如果真的认真搞一个民—意机构,就会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鞋子不合脚,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为什么说不会有好结果呢?前面我们举了例子,但是没有分析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执行了民—主制度就必须放权、分权,对于独—裁者来说,他可以设法打破制约,而缺乏民—主思维的民众没有抗争的意愿和能力,所以制度会迅速垮塌。

刘璎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不会放权。虽然他希望民意可以得到表达,让统治者了解民情,但放开极有限度。

……

刘谨对他儿子所说的这一套选官办法是闻所未闻,不过听着好像更能反映民意,作为监督的衙门能够多想想民众疾苦不是更好吗?

同时他也感觉到了,在这样的衙门里,官府官僚还是多数,不会失控。

刘谨思考一阵子说道:“你说的这个衙门叫什么名字呢?是不是也叫督查院?不过看着与督查院不一样,它都管什么事呢?”

刘璎说:“是不能叫督查院了,不过叫个什么名字我还没想好。听阿拉伯人说他们有元老院,是贵族和民间士绅组成的。不过叫这个名字感觉那里边都是白胡子老头,不太好。莫不如直白地就叫议政院,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议政嘛。父亲您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名字呢?”

其实叫议—会最好,刘璎打算建立的就是议—会,当然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8章:议政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