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使团进京

第352章:使团进京

已经是秋季了,乘季风而来的朝贡使团陆续到达南京了。大部分是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到达南京,也有从其他港口登陆后走路去南京的。今年使团比较多,造成轰动效应,人们口口相传,争相围观外域来的蛮夷,兴奋的人们像过节一样热闹。

刘家有自己的情报系统,这些情况都能及时得知。

时间急迫,刘珞带领的使团以最快的速度做准备,在八月初十这一天终于从淡水启程出发了。刘璎等众人到码头上送行,刘诚更是反复叮嘱,体现出做父亲的关心。

舰队派出一艘军舰护航,一直把他们送到长江口。使团的船有1000料,是三桅帆船,长江很宽阔,可以直达南京。

他们到达南京的时候,正赶上中秋节,京城里热闹非凡。

因为今年朝贡的使团多,在南京的码头上就有专门的官员接待,不必费力就联系上了接待使团的衙门。但是这事刘珞没有出面,他是有身份的人,该端起来的架子还要端着,不能被人小看了去。

出面的是番人萧阿基,他是熟番,是护卫队的士兵,因为平定番人作乱有功,提拔为什长。这一次使团需要几十个番人,就把他选来了。在使团里,萧阿基是番人中的骨干,因此被刘珞带着身边。

萧阿基是懂得汉话的,不但会说,还认识了不少字,这得益于护卫队里的规矩,每一天都有识字的科目,日积月累下来就认识了不少的字。

尽管萧阿基会说汉话,但是遵照刘珞的命令,他要装作不懂,要带上通事(翻译)。

在官员面前,萧阿基叽里呱啦地说着番话,由通事翻译沟通。在刘珞的使团里,唯有通事穿着汉人的服饰,面相也是汉人。

那官员搞不清萧阿基的身份,只能恭敬应付。朝廷待朝贡的蛮夷使者都是恭敬有加的,接待的官员更是不敢怠慢,都是笑脸相迎,殷勤伺候。官员看着萧阿基递上来的朝贡表文,看那文章写的很恭敬的,书法造句都挑不出毛病,他还是很满意的。

官员问:“你们是台员的?”

“是。”

“台员在哪儿,也是南洋吗?”

“是南洋,离澎湖不远。”

“啊?澎湖?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呢?”

“……”

“你们的使臣是什么身份?是国王亲来还是王子呢?”

“是公子。”

“公子……公子……”官员搞不清楚了。来朝贡的有国王,也有王子,但是也有国王指派的普通使者。这位官员也不深究身份了,公子就公子吧。

他给台员使团上了名册,退还表文,还发放了腰牌。

腰牌就是古代的通行证,也相当于身份证,一般是巴掌大小,用绳子拴在腰间。使团有一百多人,给十块腰牌,虽然不是每人一个,也足够用了,一伙人出去带一块腰牌就够了。

其中一个特殊的腰牌是漂亮的银牌,显然是给使者刘珞的。

那官员又派一个差役给使团引路,送他们到驿馆安歇。

刘珞安排了看守船只的人,就带着使团随着差役步行去驿馆。刘珞带着众人下船,到此时接待的官员才看到刘珞,只见这个年轻人穿着华贵,昂首阔步,器宇轩昂,知道这才是正使,赶紧上前伺候着。

刘珞装模作样地说着番话,通事翻译说:“请前面引路。”

使团的众人,背着包裹,扛着行李,跟在后面向城门走去。这里的路刘珞是认识的,他也来过,但此时只能装作不知。使团里其他的人都是第一次来南京,特别是没见过世面的那些番人,看着高大巍峨的城门和繁华的街道商铺,都四面张望,露出惊讶之色,指指画画的边走边议论。路边的行人都让开道路,站在路边,评头品足的议论番人。那引路的差役看在眼里,心中甚是骄傲,甚至要鄙视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蛮夷了,似乎自己也成了上国的官员,不由得挺胸叠肚自信满满的。

看来不光是皇上,官员和平民百姓也都找到了自豪感,难怪朝廷热衷于朝贡,花费钱财也在所不惜。

南京城还是蛮大的,差役带着使团,走街串巷的用了半个时辰才到了驿馆。

所谓的驿馆就是个大院子,很大的院子里有一排一排的房子,很明显,很多房子是新建的,而且还都是泥坯房子。可以猜测,是因为朝贡的使团太多,临时增加建筑的房子。门窗尚可,室内只有大通铺的木板床,一个像样床也没有。

南方没有土坯炕,都是木板床。更关键的是没有蚊帐,秋日里虽说天气转凉,可蚊虫是最多的时候。

刘珞使人去找驿馆官员,说房间少,不够住,还要一个带床架子,带蚊帐的床,同时也需要蚊帐,至少需要一百顶蚊帐。

刘珞自己的船上是没有蚊帐的,因为大海里没有蚊虫。

驿馆官员对待蛮夷还是很客气的,当然是因为朝贡者的身份。房间还有,给增加了几间,像样的床也给弄来两个,但是没有蚊帐。刘珞说:这好办,给他银子,马上去采买或定做。

可能刘珞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驿馆里的差役还以为发了脾气。后来驿馆的官员还过来安抚,说有蚊帐,最多一两天就送过来。

蚊帐不值几个钱,官员的客气是很明显的。

这让刘珞感觉到官府的谦卑。官员对百姓向来都是趾高气扬的,今天怎么会这样啊?看来大哥说的不错,朝廷对待朝贡者确实客气有加,甚至有的过分。

驿馆里的官员很和气,但是也有规矩。台员使团住房的四周都有围墙,没有围墙的地方临时建起篱笆,虽说没有岗哨,但是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阻止各个使团之间交流。

细想一想,其道理就是分而治之,朝廷不愿意这些蛮夷互相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当然就会提防着他们。平时侍奉他们的差役恐怕就有监视的职责。

朝贡最重要的是面圣,就是被皇帝召见,给皇帝扣头,呈送表文和贡品清单,并且稀有珍贵的贡品要当面呈给皇帝过目。因为前来朝贡的使团多,皇上不能来一个见一个,天天见使者耽误朝政,因而是积攒下来分批面圣。

台员的使团就是这种情况,他们要住在驿馆里等待。在驿馆里不但白住还白吃,一日三餐,虽然不是宴席,饭菜肯定是上乘的,鸡鸭鱼肉是家常便饭,随便吃,管饱。

闲着没事,使团的成员就可以到城里逛逛。对此,刘珞有约束,十来个人一伙,发给一块腰牌,有小头目带着。并且刘珞再三申明规矩,主要的是不准打架闯祸,无论是吃东西,买东西,或者逛妓院等都要守规矩,并且严禁赌博,禁赌是刘家军的军规。刘珞严厉警告,如果有违规犯事的定严惩不贷。

使团的成员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护卫队,包括那些番人,他们都是军人,懂得军纪,因此刘珞还是比较放心的,他相信一般情况下不会出事。

刘珞自己也带着随从出去游玩,这的确是一趟美差。

出去游玩的还有一伙带着特殊任务的,就是去联络自家的坐探,发送平安到达的消息。

刘家有自己的情报系统,很多城镇里都有坐探,南京城就更多了,有好几个。

其实刘家的所谓坐探很平常,没什么神秘的。所谓的坐探都是正经商人,他们一般都不会四处游走打探什么。所谓的情报是坐在店铺里能得到的普通消息,比如粮食和重要的商品的价格,官府收税情况,当地有没有旱涝和瘟疫灾害,有什么货物短缺等等的,足不出户就知道这些消息。刘家还有邮号,可以传递信件。合法的消息通过合法的传递手段就传递到了北竿岛。各地的消息汇总起来那就是有价值的情报了。这种坐探都是合理合法的做事,因此他们也是很安全的。

出去游玩的人惊喜地发现,他们在街边大小饭馆里吃东西竟然不要钱!白吃!普通的布匹瓷器小件商品都白送,不收钱。店铺老板说的话很是让人吃惊,他们说:“我大明天朝上国,物产丰富,百姓富足,你们吃一点,用一点,不算什么,我们断断不敢收银钱的。”

这就是傻大方的傻帽,过分看重所谓的脸面了,虚荣心太过,总想着表现出高人一等,实际上是小农自卑心理没底气,还梦想着充二大爷。

当然不是所有都免费的,比如嫖妓。可是不管怎么说,这让使团的人们快乐无比,所有的人都盼着出去快活,只是刘珞管理严格,不能一窝蜂地都跑出去玩,都要按规矩轮换。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2章:使团进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