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出发

第356章:出发

有大明皇帝的册封让刘璎登上王位,不过诏书上写的是刘英,皇上金口玉言,这是要改名字吗?不过这也无妨,以后给皇上上表的时候自称刘英即可。

盛大的典礼过后新王府就要动工了,淡水城里早就预留了地块,位置在淡水城的中轴线上的中心部位。

刘璎特意指示,王宫整体格局可以坐北朝南,以便于采光和布局,但是银安殿不能坐北朝南,一定要面朝西。

因为他知道,琉球王国的王宫就是面朝西的,以表示尊大明为宗主国。这一来,台员也要照此办理,否则,如果台员不遵琉球的先例,朝廷定会心存芥蒂。

大明定都江宁,则改江宁为南京,这样的例子刘璎不能学,淡水城还叫淡水城,改为都城就僭越了。

……

澎湖是一个环形列岛,三四个岛屿环绕了一个圆圈,圆圈中部的内海叫澎湖湾,最大的一个岛方圆30里,叫澎湖岛,澎湖县城就在澎湖岛上,列岛还包括数不清的小岛和礁石。

从这个地形可知,这地形不但具有优良的港口,而且是天然的好渔场,自古以来就渔业兴旺。大量的海产品能卖到哪里去呢?当然是大陆,大陆就是海产品的销售市场。正是这个原因,它自古以来就与大陆联系紧密。

有大量的交易就会有丰厚的税收,收税是官府的第一功能。因为税银丰厚,澎湖很早就设了县治,这在重视陆地而忽视海洋的大陆是个例外。所以就有了一系列怪现象:沿海很多岛屿在官府的眼中可有可无,也不认为是自己管辖的国土,而更远一些的澎湖则例外。澎湖的旁边就是更大的台湾岛,可是朝廷居然不闻不问,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台湾,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银子。反过来推理,澎湖的渔业收益,一定是相当丰厚的,这才是朝廷它重视的原因。

澎湖既然有官府,有知县老爷,就会有县城,再小的城也要有一个。刘珞出使澎湖,与县衙门建立联络关系,确认使馆地位。然后在澎湖县城里买了一块地,雇用几十个壮丁,兴建院落。院子比较大,长宽都有四五十米。院墙已经建好了,房屋尚未完工。

这一日刘珞在巡视,跟在他旁边的是新任命的常驻澎湖的使臣廖忠和护卫什长高岩岩。

使臣廖忠是汉人,但是高岩岩是番人,“高”是部落姓氏,名字是按原名的谐音。

刘珞带来的护卫士兵有十二个,按刘璎的要求,多数都选的是番人士兵。这是为了给人以印象:台员是番人的地盘。之所以这样,还不是因为朝廷把海外汉人当做叛逆的原因?

刘珞说:“廖忠你看,我们的院墙修的高,很难攀爬,可夜间还是要设岗哨。但是你要注意,咱们的士兵都要在院子里巡逻,不能登上围墙,更不能走到外边。”

廖忠回答:“您放心,我记住了。高岩岩你也记着。”

“是!大人。”

澎湖是个平静的小城,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搞得岗哨森严,气氛上就不协调了。如果在围墙上设置岗楼和士兵站岗都不合适,只能在院子里边巡逻,既保证安全又要与和平的气氛相协调。

刘珞对廖忠说:“这里的事情差不多了,过几天我该回去了。你有事没事的与知县老爷勤走动,不要怕花钱,给你的费用足够了。”

“是,下官记住了。”

行贿和请客吃饭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差事当然很美。

台员岛上的通信线路四通八达,所有县治都畅通,但是还没有到澎湖,所以澎湖使馆要靠船只联络。好在澎湖到台中距离不远,信息只要到了台中,马上就可以传递到淡水。

……

到了九月,已是深秋季节,远征舰队要出发了,他们将不远万里去美洲探险。

刘璎和刘诠都来到了基隆港为远征舰队送行。

来基隆的还有刘珞,不过他不是送行的,他要随着远征舰队一起出发。但是他不是去远征,而是再一次出使,去吕宋,因此他将与舰队同行一段路程。

刘珞的官职是礼仪部下设的外交司的司长,其职责就相当于现代外交部长了,所以让他出使吕宋就是职责所在。

刘璎之所以派他出使,是因为朝贡期间他在南京遇到了吕宋使者,刘珞与他们有一面之交。刘珞曾经问过吕宋使者:你们那里可有国王?

吕宋使者回答说:“哪里呀!有国王就好了。我们是恳请朝廷派官员,在吕宋设府县的。”

这个回答提醒了刘璎,他知道吕宋没人管,并且吕宋的华人总是盼着大明朝廷委派官员,来管理他们那个地方。

那么吕宋的华人是什么心理呢?这种心理状态分析起来颇费笔墨,我们不如讲一个吕宋的历史故事,读者一下就能看明白了。

历史上在150多年以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让欧洲人知道了远在东方还有印度文明。

他们知道印度而不知道中华是因为麦哲伦的船队从南海通过,经过了印度,他们没有向北航行到中国,所以当时的欧洲人不知道有中国,只知道有印度。

那之后,欧洲人开始来到远东,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去寻找印度。所以他们把看到的地方都叫印度,比如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等等的。印度支那就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那一片地方。

最早的欧洲航海大国是荷兰,荷兰人到了中国南洋一带,向这一片众多的岛屿殖民。荷兰人称这些群岛为“印度尼西亚”,建立的管理机构叫“东印度公司”。

第一批到达吕宋的欧洲人是荷兰人,一小队士兵登上吕宋岛,人不多,也就是几十个人。当他们列队进入马尼拉城的时候受到城里华人的夹道欢迎!没错,就是夹道欢迎!绝对不是武力占领的。

此时吕宋岛上的华人是什么心理状态呢?他们见到荷兰人的时候认为终于有人来管理这个地方了,大家终于可以平安过日子做生意了。华人的心理上习惯于上面有个官府,有人立规矩,出了纠纷有官老爷给评理做主。

而大陆上的官府视他们为叛逆,他们回到大陆上都是另类,时刻处在卑微的状态下。

就这样,吕宋岛的第一个政权是荷兰的殖民地,它属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管辖。注意,还有另一个东印度公司,那是晚一些时候英国人在印度建立的,这两个都叫东印度公司。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管辖的范围就是现代里印度尼西亚为主体的这一片群岛,后来还包括台湾岛的南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这里(包括台湾)只有很多部落和小王国,没有统一的国家。现代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就是这样形成的。

……

正是吕宋使者的一句话,提醒了刘璎,因此他派刘珞出使吕宋。按照历史的情况,刘珞此去应该能顺利收服吕宋,让台员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派刘珞出使的原因。

为此给刘珞派出两艘军舰,军舰是从驻台员第二舰队调派的,是镇东号和镇南号,这两艘都是最新式的舰船。

在公开场合使用机器动力战舰这是第一次,在海外就不需要什么顾虑了,并且这次去吕宋需要显示力量。

刘珞的船队还有一艘商船,商船上是一个中队的陆军士兵,有150人,以及拟建立县治新任命的几名官员。

同行的远征舰队除了三艘军舰和一艘货船之外,又多了一条小船,这是刘璎建议增加的。

在靠近海岛或陆地时,海底地形复杂,用小船更容易应付。此外还有河流,小船可以更方便的进入。当然它也有风险,一旦遇到风暴,小船抵抗能力很差,这就看观察和躲避坏天气的能力了,更多的是靠运气。

这艘小船就是自家船厂制造的那种快船,有300料,有风帆也安装了机器动力。刘诠有一艘专用小轮船跟这艘船一样,都是同样型号的快船改装的。这艘快船是从巡逻船队里调来的,名字是巡九号,管代名叫陈小二。

远征舰队有150多人,平均每一艘船上有三四十人,在这个年代来说,人不多。

刘珞的三艘船加上远征舰队的五艘船就形成了八艘舰船的船队,客观上说也使得在南洋的这一段航程更安全。当远征舰队越过吕宋岛继续远航时,将是陌生荒凉的海域,基本上就没有海盗了。

在此要说明一点,大陆附近海域的海盗,十有八九都是华人,说什么日本人、高丽人、南洋番人都是极少的。

船队排列在港口处,舰船上挂满了彩旗,岸上有送行的人群。

在展七雄的陪同下刘璎等人登上旗舰远征一号,船上的水兵列队迎接。

刘璎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在码头上展七雄就带着水兵们下跪迎接王爷。刘璎立即制止,说一切照旧,在台员免除下跪磕头的礼节。

这也是现代人的理念,虽然不能说人人平等,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现代人还是不习惯。

刘璎等人登上舰船,是送别舰队应有的礼节,他登上驾驶指挥舱,这个位置比甲板高出一层。刘璎面对着列队的水兵训话:“远征舰队的军官士兵们,你们今天将出征远航,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远征,你们将面临无数的艰难险阻,也将建立一等的功勋,你们将获得最丰厚的奖赏。我预祝你们都能平安归来!在我看来,你们每一个人的平安比差事更重要,即便差事没能全部完成,只要平安归来,我绝不吝啬赏赐。”

刘璎此话一出,在展七雄等一干军官带领下,在甲板上跪倒一片,展七雄带头高呼:“王爷仁慈!谢王爷!”

“万分感谢王爷的恩德!”

“请王爷放心,我等定然不辜负王爷所望,把差事办好!”

尽管刘璎不让行跪拜礼,可是他们下跪是真心的。

刘璎双手虚扶:“起来吧。”

舰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已经按照一年的饷银标准发放,作为安家费。并承诺回来后另有奖赏,死伤者抚恤从优。

刘璎对待官兵们的爱护和赏赐那是没的说。

后面刘诠也会讲话鼓励他们,最后敬酒壮行。水兵们都把酒洒在甲板上,撒到大海里,以祈求平安。

刘璎等人同样会登上出使吕宋的船,为他们送行。

仪式过后,放礼炮,汽笛长鸣,舰船起锚,两支舰队合并的大船队缓缓离开码头,列队向大海驶去。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6章: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