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杀富
远洋航行中的船只淡水消耗量很大,人需要喝水吃饭,特别是在炎热的天气里还要洗澡,蒸汽机的锅炉里只能使用淡水,在淡水不足的时候总需要补给的。所以每过几天遇到岛屿的时候就要设法靠岸补充。
远征舰队离开吕宋已经十几天了,这一天他们遇到一个比较大的岛屿,舰队停下来打算补充淡水,同时也寻找可使用的野菜野果子,这是补充营养的需要,以避免疾病。
他们找到了一条小河,放下冲锋舟去取水。展七雄已经发现这条小河的沿岸有当地土人生活的窝棚,这就要格外小心了。每一条小船上都有番人士兵,其中一个是来自吕宋岛的,他的职责就是与土人交流。
五艘冲锋舟接近了河口,开始进入那条小河。猛然间,前方飞出两支标枪,还有几只箭,可是都坠落在船只前方很远处,显眼是射程不够。
小船立即停下来,船头架起盾牌,也拿出火铳,做射击准备。
船上那个番人举起手里的纸筒喇叭开始喊话:“不要放箭!我们是来取水的,取完水就走,不会停留。”
“我们还带来了瓷器和布匹,交换野果子。”
这几句话他不停地喊,同时小船上的士兵举起陶瓷碗和布匹,挥动起来展示。
看来土人们听懂了,再没有箭矢飞过来。
快船巡九号也尽量靠前,船上有火炮,必要时可以提供支援。
小船慢慢试探着进入河道后抛锚,这就可以取水了。士兵们用水桶打河水往木制的大水瓮里灌。水瓮满了后回到大船边,大船上有吊具,可以把水瓮吊上大船。这种取水的过程很笨,此时的技术也只能这样,能取到水就行了。
与此同时也有士兵上岸,把瓷器、布匹搬到岸上展示,慢慢的土人们看到没有危险,就三五成群地过来围观询问。
很普通的陶器、瓷器和布匹,对土人来说是难得的奢侈品了,当然喜欢,愿意交换。这办法能得到很多野果子,不必自己去采摘。
舰队在这个岛屿旁整整停留了一天一夜。与土人们熟悉了,土人们不再敌对,不过水兵们还是加小心,因为他们知道,在土人的眼里,他们每一个人也可以是土人的猎物,他们吃人和吃动物没啥区别。
船上的士兵们可以轮流上岸,岸上没什么好看的,可是在船上时间长了总想踏上陆地,可以感觉到心里安慰。
其实还有一件对士兵们最有吸引力的事,什么事呢?有人的地方就有女人,而且土人的女人很容易混的,随便给点东西就解决了。对此,军纪上不是很严格,唯一的要求就是安全,不要被土人抓走吃了就行。
出海的船上不能有女人,无论军舰还是民间的渔船、商船,长期在海上的船都是如此,这是为了安全。试想,常年漂泊在大海上,如果船上有女人,那就会引发矛盾,械斗杀人都是可能的。
按照刘璎的指令,每隔一段航程就要抓一个土人,这是为了语言交流贯通。为此,他们在接触到的土人中寻找对象,主要的标准是人要机灵聪明,当然还必须是男人。
说是抓人,为了避免纠纷,还是尽量协商自愿,以食物等做引诱,对于这些土人来说,美食是极大的诱惑。同时也承诺,几十天过后,会送他回来。这倒不是空话,船队回程的时候当然可以送他回来。
到了第二天,舰队继续起航,汽笛声引来岛上很多土人出来观看。
……
转眼到了洪武六年,刘璎收到老太爷传来的信,信中附带一份朝廷的邸报,那上面刘基加了批注。
我们前面说过,每次得到朝廷的邸报都要翻印然后与台员的邸报一起发送各处衙门传阅,刘基也有一份。如果有谁加批注,往往会再传给指定的人看。这一份邸报就是刘基加批注后再次传回来,刘璎等人都会再次传阅。
邸报上是什么内容呢?
邸报上说:有朝臣奏报,此春季青黄不接,多地发生饥荒,奏请皇上开仓赈济。于是朱元璋说了,江浙富甲天下,为富不仁者众,当罚!
白话说:春天很多地方发生了饥荒,请朝廷批准,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救济灾民。皇上说,江苏浙江很富有,那里的商人地主很多,他们生活奢华没有慈善之心,应该惩罚他们!
大臣说的是多地饥荒,一般地说,都发生在贫穷的省份,不是江苏浙江,江南富庶之地很少有饥荒的。可是朱元璋的回答避开贫穷的省份,偏偏是说江浙一带的富人,这态度就另有一番含义了。
刘基的批注认为:这就是要在江浙两省搞杀富济贫。其实济贫是幌子,杀富才是真的,抄没富人的财富也不会去济贫,而是入了官仓。官仓是谁的?还不是皇家的吗?
刘基说的对,自古以来喊“杀富济贫”口号的多了去了,见哪个济贫啦?但是杀富都是实实在在的。
这是向江浙富人动手的信号。为此,刘璎给他老丈人写了信,内容是劝他到福州躲避一时,还让他媳妇陈桂怡(现在身份是王后)也签上名字,紧急派专人送往南田。
信件送到陈家,引起他们一家人的议论,可是气氛平静,并没有恐慌。
陈家也是一个大家庭,老太爷老太太还在,下面兄弟四人,刘璎的老丈人陈世举是最小的,四房人口有三十多。所以他们家的老太爷就说了:在福州只有一处宅子,并不大,全家人去了怎么住?
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不相信,他们几代人居住于此,蒙古人在的时候也没有抄家的道理呀?现在的大明朝是汉人的天下,怎么反不如蒙古人了呢?再者说,在南田,殷实人家上千,也没见谁弃家逃难呀?现在还是和平世界,朗朗乾坤,官府还能不讲理吗?
就这样,陈世举给女儿女婿回了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不必挂念云云。
收到回信刘璎只能干着急,别说他没时间去南田,就算去了也没用。在老丈人面前他说话或许有点分量,可是在陈家众人面前恐怕连亲戚都算不上,到现在为止,他王爷的身份陈家并不知晓。
没别的办法,只能再写信劝告,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
朝廷的行动真是雷厉风行啊,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正是农田里忙碌的季节,在江浙两省就开始大动干戈。
风云突变,来的太快,快的来不及反应,在南田已经是哀鸿遍野了。
毕竟是和平年代,不是乱哄哄的战乱时期,干杀富济贫的事起码表面上要有个理由啊?总要有个借口,否则不就成了打家劫舍的强盗了吗?
朝廷给的理由就是为抗灾救灾募捐,号召富人以国事为重,兴慈善之心,以救济饥民。这理由是不是很高大上啊?祭出道德的大旗,不捐银子就是不道德,朝廷抢钱反而站在道德的高处了,上哪儿说理去?
关键在于募捐是自愿还是强制,自愿捐款那叫募捐,强制捐款还是募捐吗?更要命的是数量,如果十两八两的银子对富裕人家还不算啥,甚至一百两,咬咬牙也认了。可是这一次一开口就是数百两白银,或粮食百石布数十匹,这数量对于中小地主商人来说就是倾家荡产了。
一开头肯定会找大户,俗话说出头的橼子先烂嘛,被抄家的肯定是不服,不服就要立威,杀鸡给猴看。
干这种事情对官员来说积极性最高,各个主动向前,如果朝廷允许抄家,下面的县衙门就敢杀人。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有油水嘛。
抄家的资产哪有账目,就算有账目也是抄家者编写的,这其中隐没自肥的空间太大,这种百年不遇的大馅饼哪能不抢啊,过了这个村可是没这个店了。
因此办事的官员衙役像疯了一样,疯狂暴力。杀人的消息满天飞。有权力又有军队撑腰,谁敢反抗?士绅们都吓破了胆,不少人主动给官府敬献钱财。
刘家在南田镇里也是有名的乡绅,何况还有刘基这位特殊的人物呢?尽管商铺矿场作坊都关门了,依然是树大招风,这一次怎么能漏掉呢?但刘基辞官了爵位还在,官府似乎应该给点面子。
三月底,县衙门的人终于还是来了,一队衙役后面还有一顶轿子,那是县太爷亲自出马了。县官有固定的依仗,有敲锣的、有举牌子的一看就知道是县太爷来了。
因为刘家老宅里已经空了,门前杂草丛生,大门处很久没人打扫显得破旧凌乱。不过这外观破败的样子是故意所为,这里还住着几个家丁,大管家刘义也经常过来关照。
衙役上前敲门,过了好一会才有门房开门问:“谁呀?”
“叫你家主人出来,县太爷来了。”
“我家主人不在家。”
“什么?不在?去哪儿了?”
“小的实在是说不清,只知道去南边游历去了。”
“混账!有没有管事的?”
他们说话间,刘义从里面出来了,他说:“这位官爷别急,我是管家名叫刘义。请问官爷有什么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