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虎蹲炮
刘家兄弟按照父亲的叮嘱开始筹备家族的避难所。元,至正20年2月中旬,刘家老二刘诚、老三刘诠和总管刘义启程去包家寨探查,为家族准备避难地。他们带上4名护院家丁和一名厨师,雇用了两艘中型船只。一艘船乘坐,另一艘船上装了粮食、食品、炉灶炊具、行李等杂物。
民以食为天,刘家这么一大家子人住进一个小山村,吃饭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此外,在乱世中最珍贵的就是粮食,形势严峻的时候,有银子也买不来粮食,所以他们就带来一船粮食,还带上厨师和全套的炊具,别的不说,首先要让全家人有饭吃。
此时是乱世,匪盗多如牛毛,他们人手少,为了安全带上一门炮,这是刘诠的主意。
今天刘诠是短打扮,没有穿长袍,还扎着腰带,一副武人的形象。他说:“水上遇到危险就是水匪,他们打仗最拿手的就是跳帮血拼,也就是船只靠近,跳过船帮登上我们的船。我们算上厨师只有8个人,人数太少了,万一遇上危险就难于应付。而火炮是水上作战的利器,一般的山贼水匪都不会有炮。不管炮打得准不准,大炮一响就能吓跑他们。”
大家手里都带有武器,有弓箭长矛也有大砍刀,还有盾牌,连刘诚的腰里也挂着一把剑。刘诚只是个书生,平时舞刀弄剑的也是练练身体,花架子把式而已。
既然带着火炮就要选用比较大的船只,他们雇佣的船不算太大,可也是小河里最大的船了。刘家所在的青田县并没有大江大河,都是小溪小河流,可是由于江浙一带多雨水,纵然是小的河流水量依然充沛,如果是北方的小河就只能通行小舢板了。
这种船可以装货也可以载客,船上有客舱,吃饭休息都没问题。客舱的后面船尾部有个驾驶舱,高高的,其高度远高于前部,这是行船的技术需要。道理很简单,船只的驾驶员需要视野开阔,以避免触礁搁浅等事故。驾驶舱必须在船尾,因为船舵在那里,为了操舵机构简单可靠,操舵的位置就在船尾,这是船尾舱室建筑最高的原因。这两艘船都是同样的规制。他们带来的虎蹲炮体型小,重量轻,可以安装于船的前部或中部。
每条船上都有一个船老大和两名船工,这是江河行船的需要。小河道狭窄,不能使用风帆,动力靠水流和撑篙,逆水时靠拉纤。船上的两个船工就是撑篙的,在船的两侧都有一尺宽的通道就是船工撑篙行走的。在江河需要拉纤的路段,都有专门的纤夫可以雇用。
他们选择稍大一些船只也有考察水路的意思,因为到搬家的时候,家眷和生活物资很多,需要载货量大的船。当然也是为了使用火炮,太小的船是不敢架设火炮的。
有的读者可能要问,这个年代有火炮吗?答案是有,并且用于作战的火器在宋代就有了,不同年代的炮也只是性能的好坏而已。
事实上明代是火器获得较大发展的时代,比如此时朱元璋拉起来的队伍就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在此后扫平群雄夺天下和后来的北伐扫除元朝残余势力的战争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明初的军队编制里,一个百户就有铳手十名,占了百分之十。到了明成祖年代就有了神机营,它是专业的火器部队,比欧洲军队使用火器还要早。比如明代的名将戚继光的部队里,使用火器的士兵竟然有一半。
明代的火器有从西方进口的也有自己制造的,说明此时的东西方技术、贸易交流还是很发达的。其中,佛朗机火炮是进口武器中的代表。而虎蹲炮则是国产武器中的佼佼者。
这时候欧洲人还没有来到东方殖民,东西方的贸易主要是经过阿拉伯人之手,这其中就有火器的交流,东西方的造船技术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有交流。此时的泉州就有不少阿拉伯人定居。
。。。。。。
刘家现在有三门炮,是一种很小的火炮,它有个名字,就是上面说的“虎蹲炮”,这名字是形容炮的外形像一只老虎蹲在那里。
这种炮多是青铜铸造的,因为铸铜比铸铁更容易达到尺寸精度,同时青铜的韧性强度比铸铁好,这是受炼钢技术低的限制,如果有好的冶炼技术,使用铸钢可以降低成本,并且性能更好。从中国制造火炮的历史看,到了明代末年钢铁冶炼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能铸造出性能更好的火炮,比如著名的红衣大炮,也有叫红夷大炮的。
虎蹲炮的口径多在两寸上下(66毫米),刘家的炮口径小,只有一寸半(50毫米),是最小的炮。炮筒长度两尺多(不足一米)。为增加强度,炮筒子外面加了几道箍(5、6、7道箍)。炮架是一个带两只虎爪的支架,用铁箍套在炮筒子的前端支撑起来获得基本仰角。这种简易炮架使得调整发射角度笨拙,也不能太精确。它的整体外形就更像是老虎蹲在那里,所以叫做虎蹲炮。
炮弹可以是铁球或石头杂物等均可,使用黑火药,火绳点火发射。有效杀伤射程100到150米,古代衡量射程的长度单位是“步”,100米约折算为77步。性能很好的虎蹲炮的射程可以达到450步(合六百多米)。
古代的“步”是迈出两足才算一步,合1。3米,迈出一足叫“跬”(读音亏)。
虎蹲炮的优点是比佛郎机炮轻便,比火铳威力大。它全炮重量一般都在50斤(25公斤)以下,马驮人扛都可以。发射威力不如佛郎机炮,但是强于火铳几十倍。发射时可以直射,也可以大仰角抛射,抛射的性能就类似于迫击炮了。
上面所说的佛郎机炮就是这个年代的重型火炮,由“佛郎机”的名称可知,这种炮多是来自于西方。
在古代把“法兰西”翻译成“佛郎机”,当时的中国人对西方了解很少,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人统统都称为佛郎机人。
另一方面,在中小木船上只能使用这种微小型的火炮,如果火炮口径再大一些,其后坐力怕是中小木船吃不消,没打到敌人自己的船先沉掉了。从虎蹲炮的威力看,实际上应该属于特大号口径的火铳,叫大炮很勉强。
这种火炮技术含量低,有钱就可以铸造(铜很贵)。主要的限制来自于官府,统治者不会允许民间拥有火炮,现在的情况是战乱时期,官府管不过来了,所以刘家才有炮。
。。。。。。
在船上刘诠对他二哥刘诚说:“二哥,找个地方还要打几炮试一试,咱们的炮没在船上用过,总要演练演练,真要是遇到事打不响可就是笑话了。”
“是啊,不比划两下怎么知道这大炮管用不管用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诚又摇头晃脑的了,不过他们兄弟二人的决定还是对的。
现代人都知道,炮兵是技术性最强的兵种,文盲大老粗是干不了炮兵的。但是此时刘家的炮手完全没有技术,更没有基本的炮兵知识,连刘家兄弟都算上,他们完全不懂行。刘家的炮手是怎么选的呢?就是力气大,能摆弄沉重的炮就行了。他们当然也进行过擦炮膛、装火药炮子和点火开炮的训练,这些训练都是极简单的。做指挥官的刘诠都不懂,还能指望家丁有什么技术呢?
此时的正规军里也装备有各种火器,军队里当然有训练的章程,可刘家的家丁不是军队,也没有在军队里干过炮兵的人,所以就只能是这个水平了。
刘家的船走到一个僻静之处,周围除了山野林木没有人烟也没有耕地园林。看着周围的旷野刘诠说:“二哥,这个地方看着没有人,我看就在这里试一试吧?”
刘诚说:“我去问问船老大,他们更熟悉。”
得到船老大确认这里是没有人家的荒山野林之后,两条船就停下来。虎蹲炮已经架设在船头了,刘诠和两个操炮的家丁一起填装火药和炮子。一切准备就绪,刘诠抬眼向前方望去,大约七八十步(100多米)之外有一棵小树,约两丈多高(六七米),比较孤单,目标明显。于是刘诠就把它定为靶子,让家丁瞄准开炮。整个装填瞄准的操炮过程还算熟练,看样子还是有基本的训练。
一个家丁用火绳点火,大家都双手把耳朵捂上。一声巨响!炮口喷出烟火,震的船晃动起来。头一次看放炮的船工们本来觉得新鲜,争着向前靠,想看个究竟。猛然间巨大的炮声吓了一跳,一个船工坐到了船板上,差点没掉下船落水。
打出去的炮子是碎石碎铁块子,乱纷纷地扫向河岸,灌木草丛和砂石都被横扫一片,烟尘曝起,目标方向除了烟雾什么都看不清了。刘家兄弟和家丁们都露出了笑容,炮的威力很大,他们心里都很高兴。
可是待烟尘散去就傻眼了,那棵小树样子依旧,还立在那里,树枝在风中飘动。这是打近了,炮子没到达树的那个位置。也就说明他们操炮的技术太差劲,完全没有准头。
正当刘诠与炮手商量如何校正,像再开一炮试试的时候,只见船老大心急火燎的跑过来说:“别打炮了,再打炮我的船就毁了!”
刘诚赶紧拦住船老大说:“你急什么?船坏了我刘家赔你,就算没毛病,回去后你也仔细查看,我刘家给你修船。”
管家刘义也过来帮腔:“我说船老大,你也不想想,如果真的遇到了水匪山贼,没这个炮能行吗?别说是船,人命怕是也没了。”
听了这番话船老大稍安,可他还是不放心,硬是挤到船头查看船板。他看到炮和炮架子都放在了沙袋子上,炮的后面更是堆了三个装沙子的麻袋。开炮震动之下,炮位向后移动了一些,看看船板还好,外表看不出毛病。到此船老大才安静下来。
未完待续。
——第7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