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告示

第44章 告示

在虔州买铺子一事,李氏夫妇俩没有对人提起,李珠姐妹几人更不会多嘴。倒不是李家人故意隐瞒,买了铺子回来就忙着插秧,后来又忙着卖茶叶蛋,再加上虔州离得远,没人提起这一茬。

得知三儿子买了铺子,陈氏先是大吃一惊,之后就只剩下喜欢。陈氏巴不得能立即回柳树村去,告诉村里人,她儿子买了铺子。陈氏想了想,不急着回村里,想去虔州,去看看老李家的铺子。

陈氏年过半百,还没去过城里,她提出要去虔州,李大牛爽快答应了。李珠李琼凑过来,闹着要一起去,陈氏没有不答应的理由,牛车是自己家的,不用花钱。

想到明天要去虔州,陈氏兴奋了一晚上,照旧跟李瑶睡一屋,两人聊了半宿。隔壁屋的李珠,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起在江州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天还未亮,黄氏就起来了,做好早饭,才把儿女们叫醒。李瑞要去私塾,黄氏留在家里,其余人都去虔州。

午时,一行人还没到虔州,肚子就饿了。路边有一间茶棚,茶棚生意不错,许多来往的行人在此歇脚。

“娘,我们停下来歇歇脚吧。”李大牛说。

陈氏点点头,天气热,嗓子快冒烟了。

经营茶棚的是一对年近四十的中年夫妻,看着很和善的样子。茶水按人头收费,一人一文钱。李家五个人,光是茶水就要花五文钱,陈氏犹如被人割肉,非常后悔把孙子孙女们带来了。

李瑶拿出篮子里的葱花鸡蛋饼,饼是出门前黄氏给的,一顿午饭就这样对付着吃。茶棚老板娘有做肉包子,一文钱一个,和乌雲镇价格一样,个头却小一圈。

不远处,有两匹马并肩而来,马背上的两人穿了一样的衣服,像是大户人家的侍从。两匹马在茶棚前停下,马背上的两人没有下马,把大伙的目光吸引过去了。

“店家,有热水吗?”侍从问。

“有的有的,还有草料可以喂马。”茶棚老板说。

“大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将就了。”年轻侍从对另一个侍从说道。

听见这话,另一个侍从微微颔首,骑马调头走了。

年轻侍从翻身下马,把马绳交给茶棚老板,随意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下。

“店家,多准备些热水,我们有二十多个人。”年轻侍从说。

“客官你放心,热水和吃食都是现成的。”茶棚老板娘说。

一盏茶功夫,就听见哒哒的马蹄声,正往这边赶来。果然,最前面是刚才来过的那位侍从,四位侍从骑着马紧跟着,后面跟着四辆马车,马车后面跟着四位骑马的侍从。

从第四辆马车下来一对管事模样的中年夫妇,男人走到第一辆马车旁边,妇人直接往茶棚方向走来。管事婆子自带了茶叶和茶具,把桌凳抹了一遍,问茶棚老板要了热水泡茶。

管事扶着一位老者下了马车,老者年逾半百,一副不苟言笑的神情,上位者气势十足。后面那辆马车下来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一袭月白长衫,眉眼含笑,好一个美少年!

“祖父。”少年搀扶着老者。

原来是祖孙俩。

大伙伸长了脖子,看着第三辆马车,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一个丫鬟打扮的少女跳下马车。丫鬟从管事婆子手中接过托盘,把茶具端上马车,众人才知马车里还有人没下来。

这么大的阵仗,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嘈杂的茶棚瞬间安静下来,全都看着那家人。老者和少年仿佛没有看见众人的异样,面不改色,坐了下来。管事在一旁端茶倒水,管事婆子从食盒里拿出六碟点心,摆了一桌。

“管家,大家都累了,你们也歇一歇。”少年说。

“多谢少爷。”管事作揖致谢。

管事夫妇、小厮和护卫们将近二十人,在旁边的几张桌子坐了下来,要了茶水和吃食,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李大牛喂了牛,付了几文钱,一家人继续赶路。

“那个婆子,头戴金钗,我还以为是那家的夫人,原来是下人。”陈氏感叹道。

“奶奶,以后我给你买金钗。”李珠说。

“这丫头嘴真甜,虽然你是随口说说的,但是这话奶奶爱听。”陈氏笑道。

“奶奶,我不是随口说的。”李珠说。

“少哄我,你出嫁后别跟你堂姑一样,总惦记着我们老李家的三瓜两枣,我就该偷笑了!”陈氏撇撇嘴。

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虔州。李家人正准备进城,却被城门两侧贴的告示吸引了,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李珠跳下牛车,叫李大牛稍等片刻,拉着李瑶挤进人群中,看看告示写的什么。

皇帝驾崩,五皇子监国,举国大丧,民间一个月内禁嫁娶,禁宴乐三个月。

李珠心事重重。十三皇子年幼,秦昭仪唯一的依靠就是老皇帝,如今老皇帝驾崩,十三皇子和秦昭仪何去何从?十三皇子尚且年幼,秦昭仪聪明的话,未必没有一条活路。秦府的地位必定一落千丈,秦博文和陈诗娴的婚事会不会受影响?春燕在这个时候回江州,陈诗娴能不能顾得上她?

李珠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能为力,何必自寻烦恼?对于老百姓来说,换个皇帝对他们影响不大,无非是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进城后,陈氏东瞧瞧,西看看,对虔州充满了好奇!和柳树村不同,街上没有穿破洞补丁衣服的人,走街串巷的货郎随处可见,地面上铺了石板,一排排整齐的店铺,目不暇接。

“早知道就把你爹叫上。”陈氏感叹道。

买下铺子之后,这是李珠第一回去看铺子。李大牛之前到过一回,签了半年租约,把铺子租给了一位做吃食生意的男人。

来到城南,李大牛熟悉的找到了那条街,往自家铺子方向赶去。每个月二两银子的租金,一路上,李大牛担心那人生意不好。

“爹,我们家铺子怎么关门了?”李瑶问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丫鬟的古代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丫鬟的古代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章 告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