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第七十七回

淮安道茂坚疏漕运

巧匠人雷通施巧术(3)

见众人都不解,喻应台说道:“当初祖父上任临海知县的时候,当地溺毙女婴,便是后来立了‘赞神仙碑’。临海人民以为神迹,便没有了溺毙女婴的事情了。”

说着,去看祖父的时候,却见喻茂坚干咳了几声,掩饰了过去。一番话,如让宋景如醍醐灌顶,宋景和喻茂坚对视了片刻,随即破颜大笑道:“我们都是读了不少书的人,见识上却不及一个小孩子。不错不错,是个办法。我们工户,敬拜的祖师爷是公输班。若是公输班显圣,那事情就好办了。”

喻茂坚想了想,却摇头说道:“河工多信水神。水神显灵,往往是惊涛骇浪,我们能做到吗?”

雷通却笑了笑,举起了已经成枯肢的左手,挥了挥说道:“我自然是有办法。”

在工部尚按照花名册,将河工悉数调集了过来,只是五闸两旁,站满了人,河工头子上来给喻茂坚行礼说道:“喻老爷,并不是我们犯懒,而是这节气,本不是出河工的时候,还请喻大人体恤。”

喻茂坚笑着说道:“并不叫你们下水,这次治河的,还有南京工部侍郎宋景,此人善造机械,你们也省了不少的力气。”

正说着,忽然听见围观的人吵吵嚷嚷的动了起来,人群之中传来了一声惊呼:“天爷,这是怎么了?水面上竟然也能着火?”喻茂坚闻声看去,只见原本死水一般的河面上,竟然真的燃起了火苗。想来这是雷通和宋景的手笔了,可是怪异的事情还远不止于此。火势渐渐地朝着运河中央蔓延而去。然后就是惊雷一般的炸响,水花冲天而起,足有三四丈高。人们都惊呼着,朝着水花深处望去。

河工大概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张着嘴,不可置信地看着运河中央,有的人眼尖,说道:“有石碑!有石碑!”河工想了想,便招呼人上船,差遣了一个水性好的,便跳进了运河之中。过了好一阵,才游了上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说道:“果真是块石碑。”

喻茂坚眼睛一转,对河工说道:“捞起来看看。”这人手里握着绳子,又潜了下去。众人合力,才将这块石碑拉了上来,河工将石碑运到了岸边,喻茂坚上前看时,上面有一行文字,细细的看来,却像是鸟篆。在文字的下面,刻着一幅画,是一条龙被巨石压住了脖子。

宋景大为吃惊,忙上来,蹲在石碑前看了半晌,说道:“运河锁龙,河神受屈!”河工吓得颜色更变,朝着石碑便跪拜了下去。紧接着,一千河工纷纷跪拜了下去。一起祝祷河神保佑。

喻茂坚却摇头叹气道:“运河阻塞,难怪河神要受屈了,今日河神显灵,正是敦促我等尽早疏浚运河!”

河工头子忙附和道:“喻大人说得有理!我等定然尽心竭力!”

河神显灵,河工们纷纷加入了疏浚运河的工程之中。而最让喻茂坚惊叹的,却是雷通宋景师徒,联手打造了一条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采泥船。是雷通画的图样,宋景找来了能工巧匠打造而成,采泥船使用趸船作为底座,铁链连着挖斗,只消河工在上面奋力地转动绞索。河底的泥沙便尽数挖了上来。如此一来,不但节约了人力,治河的款项也节省了不少。

在治河的过程中,在所有的闸口绞盘上,都刻着仁义居的字号。雷通看着这些零件,唏嘘不已。喻茂坚整日在河工上,见雷通这般,便问道:“雷师傅,这是怎么了?”

雷通叹了口气,:“你可知道这绞盘有多少年了?自永乐年间至今,河道都淤塞了,但是仁义居的零件却是运转如常。真是匠心独运啊!”

喻茂坚思索了良久:“仁义居?听着好像是个商号的名字。”

雷通眼里泛起了一丝晶莹,语气就像是朝圣一般说道:“我的先祖,曾经也受命疏浚这大运河,说起来,就是永乐年间那次大规模的疏浚。我这位先祖据说是一位奇人。这仁义居,便是他在运河码头上开办的买卖字号。”

喻茂坚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觉得好奇,便问道:“如此说来,时间也不算太过久远。这位先祖的姓名官讳,应该知道吧?”

雷通却是摇了摇头:“我家里也有一条规矩。不准再提这件事,好在有一些烫样的图纸传了下来。”说着,展开了挖沙船的图纸,上面的落款处,端端正正的盖着仁义居的印信。

治河的进度很快。一切都在喻茂坚的计划中,稳步地向前推进着,要说算是阻碍的,便是淮安河道以北,河道中一块巨石拦住了去路,宋景和雷通再一次发挥了他们的才智,上下闸口关闭,排光了里面的水之后,才发现,这竟然是一块太湖石!喻茂坚无奈地叹道:“不知道是北京哪个府邸修建花园,在运输的过程中,这石头落水,便再也没能打捞上来。殊不知漕运的重要。”

这太湖石足有几千斤,七八个壮汉都未能撼动分毫,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雷通命人架起了木柴,围着这块石头进行炙烤。足足烧了三日,不待石头冷却,便将成缸的米醋浇了上去。一阵刺鼻的酸涩味道过后,这块石头竟然碎成了脸盆大小的碎块。在场的河工都对雷通惊为天人。

简短结说,喻茂坚在疏通漕运的任上,整整任职了一年,一年后收工。原来下拨的五百万治河款,竟然还结余了部分。在这段时间内,喻茂坚自觉十分充实,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视察一番,除了核算监督银钱的开销,还要安抚河工。在这一年中,钱款支出的账目,便有厚厚的两大摞。

疏浚运河虽然是个苦差事,但是喻茂坚却乐在其中。相比起铜陵的初出茅庐,福建任上秉公执法,或者是陕西任上抵于强敌。其中丝萝藤缠,有理不清的是是非非。但是如今,喻茂坚只消疏浚这条大运河,便是对大明王朝最大忠心。经历了大风大浪,喻茂坚似乎又找到了初心,找到了初入仕途之时,兢兢业业,心无旁骛的办差时候的感觉。

运河疏通后,核算支用银两的时候,宋景吃惊地发现,原来下拨的治河款项,还足足结余了十余万两。宋景满面红光地说道:“喻兄,这可是本朝前所未有的事情啊!以往的治河款,捉襟见肘,这次治河,竟然结余十余万两。”

喻茂坚也舒了一口气:“若不为省下这十余万两银子,我们也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的做什么神迹了。”

宋景问道:“这笔银子该如何处置呢?”

喻茂坚却没有搭话,而是反问了一句:“你说呢?”

宋景说道:“不然的话,就做一笔支出的账目,将账目做平允了,将省下来的钱取了些,贴补一下你的用度?你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却比一般的百姓日子好不到哪去。”

喻茂坚知道宋景在说笑,便摇头笑道:“这钱我不能拿,卢风淮阳四府遭遇水荒,虽说是天灾,但是和运河下闸也有些关系。所以我打算用这一笔钱代完四府钱粮,如何?”

宋景苦笑了一声,点指着喻茂坚:“你啊……”

在这期间内,每一版朝廷的邸报,都是喻应台读给喻茂坚的。让喻茂坚惊讶的是,喻应台的悟性,远远超过自己。有的时候不用自己点播,就凭借着邸报中的点滴,就能参悟一些背后的事情。

大运河淮安段终于疏浚完毕,五闸放水的时候,吃水很深的驳船,平稳而顺利的驶过淮安,载着粮食驶向了北京城。喻茂坚坐在运粮的驳船上,一路欣赏着运河的风景,一帆风顺,来到了通州,刚好接济了通州太仓的存粮。

让喻茂坚没有想到的是,早早地便有人在齐化门外运河码头等候喻茂坚了。喻茂坚却不认识。只见来的人估约四十多岁,面白无须,身上官袍齐整,穿着仙鹤补子,却是一品大员的服色,喻茂坚仔细地辨认,才想起来,这人正是夏言。当初在嘉靖皇帝南巡之时,便是这位当朝一品侍驾。

弃舟登岸。喻茂坚行了下官参拜之礼,却被夏言一把搀了起来,笑着说道:“喻大人一路辛苦。此次疏通漕运,实乃我朝大事,皇上特意下旨,命我在此地迎候,不必下榻驿站,直接进入陛见。”

喻茂坚便是心里一惊,心下飞快地思忖着这件事。从大明朝开国至今,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当朝一品亲自迎接外官,这是破天荒的。喻茂坚心里越发的没底,遂说道:“我这孙儿不能跟我进宫的。还请夏大人派人安置到驿馆中。”没想到夏言只是点了点头,两个人谦让了一番,同乘一轿,稳稳当当地朝着城里走去。喻茂坚坐在轿上,心绪已经安定了下来。

这就是喻茂坚久在外任的弊端,虽然是读邸报,但是邸报这东西,也总是遮遮掩掩。这几年年轻才俊辈出。老一房的同科们致仕的致仕,还乡的还乡,具已凋零,起初在陕西的时候,喻茂坚还曾经精研邸报,可是疏浚大运河的时候,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这件事上,以至于后来,竟然也都不在意了。

注1:刘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八)——明朝时期[J].中国粮食经济,2017(1):60-62.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御史台-天下清官喻茂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御史台-天下清官喻茂坚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七回

%